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2983430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复习过关考试历史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六中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二)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分封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由此可知分封制A.不利于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B.加剧了社会等级的分化C.利于有序政治统治局面形成D.促成了中央集权式统治2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A.抨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认为郡县制优于封建制度C.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D.主张公正合理地选拔人才3钱穆在国史新

2、论中说: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送门下省,由给事中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材料反映出唐代A.相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B.皇权与相权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C.三省互相牵制避免了宰相专权D.皇帝对军国大事拥有最终决策权4利玛窦曾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之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A.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B.君主与内阁拥有同等决策权C.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5罗马法强调,

3、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A.强调法律至上B.限制公权滥用C.维护公民平等D.追求司法公正6克利斯提尼时期,雅典的公民大会主要讨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等重大事宜,但其所讨论的议案都是由五百人议事会提交的,否则任何公民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于陪审法庭,因此公民大会只有对议案的讨论和决定权而无提案权。这表明当时的雅典城邦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体B.体现出法律至上的精神C.体现了权力分工的原则D.防止执政者权力的滥用7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

4、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B.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建立8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相互牵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牵制

5、自己。”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的是A.主权在民的原则B.地方政府服从联邦政府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联邦制原则9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A.试图恢复封建君主专制B.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D.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0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是自主之邦,地位与中国平等,其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不行有碍于国体的礼仪,双方进行外交活动时“应照平行之礼”。这表明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C.中国

6、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11187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约,双方均开放通商口岸,对方军舰可自由驶入;1881年,李鸿章代表中国与巴西签约,互给最惠国待遇而取消协定关税等内容。这表明晚清政府A.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意在改变外交屈辱地位C.初步具备近代主权国家意识D.推动弱势国家走向联合12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13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

7、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14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B.经济上贵族有

8、雄厚实力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15当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南方的张謇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而忧虑。他们的忧虑反映了当时中国A.实行共和政体的时机尚不成熟B.南方与北方间的分歧无法弥合C.急欲结束动乱,稳定社会政局D.希望与英国合作共同对抗日本16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发起时,其立意在通过救人来救国;而1919年学生运动及其后续种种相关运动,则转为先救国后救人了。这种转变表明A.民族意识日益增强B.社会矛盾发生改变C.民族经济迅速发

9、展D.十月革命影响扩大171928 年,党中央通过决议,仍然重复之前关于举行湘鄂赣粤四省大规模暴动的指示精神,强调衡阳和郴州是“打通湘粤大道”“连接广东”、举行湖南暴动的中心。这主要说明A.中国革命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党中央存在“左”倾盲动主义错误C.土地革命的开展使中共得到农民支持D.中国革命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181937年7月8日,毛泽东与朱德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的国民党将领,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准备随时调动,追随贵军,与日寇决一死战。”下列对这一电文的解读正确的是A.红军将承担正面战场的抗战任务B.中共努力促成全民族团结抗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

10、经正式建立D.国民政府持消极抵抗的态度19一位国民党将领曾评价某事件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在当时来说,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团结,意味着国共两党新关系的开始。胜利与团结,正是双喜临门,不但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而且全世界人士亦寄予热烈的期望,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突然为之提高了许多。”这一事件是A.长征结束B.重庆谈判C.北平谈判D.开国大典20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用两个政权并存的方式来稳定社会秩序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采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来夺取政权D.以社会主义的方

11、式推进国家现代化21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22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将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23

12、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的信件往来就达25件之多,另外他们还有其他秘密交流渠道,美苏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24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或者大会决议,由联合国所从事的、向冲突地区派遣不具有强制力的军事人员以恢复和维持和平的行动。从1948年6月到2001年7月,联合国先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A.避免了地区冲突对国际和平造成的威胁B.防止了西方某些大国推行强权政治C.是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重要机制之一D.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

13、新秩序的发展25北宋时期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A.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B.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C.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D.便于农村人口向工商业城市转移26东汉末年,由于中央集权的衰落,少数民族开始进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逐渐受到冲击。西晋灭亡后,游牧民族大批进入中原,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可以推断出,魏晋时期A.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B.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过程D.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27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重文轻武政策的

14、推行B.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C.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8北宋仁宗景祐年间,广州每年都有番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番坊(番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番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当时A.坊市界限被打破B.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C.对外贸易的繁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29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他国家贸易,而且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少数商人垄断,且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A.保障了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B.是西班牙衰弱的根源C.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D.限制了资本原始积累30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

15、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69年陈毅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主持四位“老帅务虚会”,全面深入地研究国际形势。他们提出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报告,全面分析了国际形势及美、苏在全球争霸的态势和重点。报告认为,珍宝岛事件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对方马上就要开始向中国大举进攻,原因是对方没有准备好,而且美苏目前最迫切最突出的是要安定欧洲,巩固欧洲,控制欧洲,它们争夺的重点仍然是在欧洲。珍宝岛事件并未改变这一基本战略格局,针对中国的战争目前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