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2957934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草原》学习资料精编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草原学习资料【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

2、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草原写作背景(作者:老舍)写作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9月12日他在青岛山东大学一次休息时写下的。当时他在那儿租了一家平房,作为他安静的写作与创作戏剧文学的地方。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发表在人民日报。老舍记叙了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老舍草原课文详解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3、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写初入草原草原美景图。作者以诗人的笔触描写了草原的美景,细腻地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作者先写天,天的可爱,写到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写草原一碧千里,小丘和平地都是绿的,像无边的绿毯;写羊群,像白色的大花;尤其是那

4、些小丘,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写所见和所想都融合在一起,其实是不可分割的,那些生动的比喻句不就是说想象的吗?作者不仅写了景色,还写了自己的感受。我们读着那些舒服的文字,分明在和作者一起分享见到草原时的欣喜和激动。我们可以从“高歌一曲、惊叹、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等词语中略见一斑。】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

5、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访问途中,迎接远客图。进入草原之后行程是寂寞的,从三个“一百五十华里”可以看出;辽阔的草原时寂静的,“听不到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但见到河流之后,这种寂寞和寂静便一扫而光。马群、牛羊群以及迎接远客的队伍,这种独具草原特

6、色的事物让作者倍感新奇:“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样的想象作者随手拈来。此时此刻,作者感到了一种莫大的尊荣: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这是民族团结的具体体现。作者的心情顿时也激动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了小丘。作家用词是非常精到的。从这段话的一些句子当中展示了语言大师的功力,如“飞”的用法。】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

7、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

8、草话斜阳!【写访问经过草原联欢图。读着这些暖融融的文字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蒙古族群众的热情好客的特点。蒙古包外握手欢迎,蒙古包内盛情款待,还有主客联欢,三幅场景引人入胜。联系第一自然段,我们很自然地得到这样的一个认识,那就是草原不仅景美,人更美。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呢?一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语句,如“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等等;二是要学会想象其中的画图和场景,要让学生闭上眼去想想文字后面的画面。】【作者全身心投入到整个访问活动中,全身心的感受到来自主客之间尊

9、重与和谐之中,话别之时难舍难分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主客之间会说些什么呢?作者用凝练的诗句把访问推向高潮: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是课文的难点也是课文的重点: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老舍草原课文解读这是一篇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

10、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是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学习本课的重点是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

11、人情的美好。学习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课文,引导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草原段落层次分析全文共分成五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的情况。第五段(第5自然段):讲主客话别。老舍草原难句解读分析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个长句子中,把绿色的草原上的小丘比喻成一幅中国画。中国画的技法有许多种,有的用墨线勾勒,有的只用颜色渲染。作者

12、觉得草原上的小丘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流到哪里去呢?“流入云际”。这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和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2、“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一句是讲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情。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连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迂回,有点曲折,不呈直线。用玻璃

13、带形容河,非常生动、形象。“河”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在草原上河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人家,才会有牲口。【课外知识】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

14、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草原字词辨析积累【羞涩羞怯】“羞怯”侧重表示由于没有见过大世面而害羞、胆怯;“羞涩”侧重表示难为情,害羞的程度比“羞怯”要轻。【响亮洪亮(嘹亮)】“洪亮”强调声音大而厚;“响亮”一般表示声音大。“响亮”侧重指声音洪亮,既可指歌声、号声,也可形容其它事物发出的声音;“嘹亮”一般形容声音、歌声。草原近义词词语积累天涯天际 惊叹赞叹 柔美优美 清鲜新鲜洒脱潇洒 疾驰奔驰 奇丽秀丽 明朗明亮柔美柔和 奇丽瑰丽 无限无穷 洒脱潇洒羞涩害羞 愉快高兴 拘束束缚、约束草原词语解释及造句【明朗】光照充足,明亮。明显、清楚。本课指。例句:对这件事,他的态度不是很明朗吗?【茫茫】

15、朦胧的样子。例句:大地覆盖着皑皑白雪,茫茫一片。【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例句:我来到一碧千里的内蒙古大草原,不禁思绪万千。【柔美】指线条又轻柔又美丽。例句:低垂的柳树,在微风吹动下,舒展着柔美的腰肢,拂动着细长的手臂,迎风起舞。【渲染】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的形容。例句:人们在喜迁新居时,往往要写上一副对联,以渲染喜庆气氛,这种对联称之为乔迁联。【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例句:他用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模特儿的形象。【翠色欲流】欲:好像;流:流动;翠色:翠绿的颜色。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形容绿到了极致,大多说明草原翠绿的颜色好像要流淌出来一样。例句: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长满了翠色欲流的小草,开满了五彩缤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