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917479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9.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5 21 1 触电危害与救护方法 二0一二年六月 2020 5 21 2 要点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二触电事故发生的规律三常见的触电方式四触电急救方法 2020 5 21 3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2020 5 21 4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 电击 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 随着电流的大小不同人体的反应也不同 如针刺感 击痛感 昏迷 心室颤动 呼吸困难或停止现象 电击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强度 电流持续的时间 电流的频率 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以及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2020 5 21 5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2020 5 21 6

2、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感知电流 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最小电流 感知电流值因人而异 总体上成年男子感知电流平均值约为1m 而成年女子约为0 7m 摆脱电流 人能忍受并能自动摆脱电源的通过人体的最大电流 平均值为10m 2020 5 21 7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安全电流 使人不发生心室颤动的最大人体电流 在一般的场合可以取30m 为安全电流 即认为30m 是人体可以忍受而又无致命危险的最大电流 而在高危场合应取10m 为安全电流 在水中或者在高空应选5m 为安全电流 2020 5 21 8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致命 室颤 电流 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超过50m

3、 时间超过1s就可能发生心室颤动和呼吸停止 即 假死 现象 正常情况下成人的心率平均值为75次 分钟 当发生心室颤动时心率将达1000次 分钟 2020 5 21 9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2020 5 21 10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2020 5 21 11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 大地 电流从人体的左手流经至前胸时 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 4 触电事故与电流通过的路径的关系 2020 5 21 12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2020 5 21 13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伤电伤是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外伤 主要表现在 电灼伤 电灼伤分为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 接触灼伤 发生在高压触电事故时

4、在电流通过人体的皮肤的进 出口处造成的灼伤 一般电灼伤伤口入口比出口处的灼伤更加严重 电弧灼伤 主要发生在误操作产生的电弧 带电作业时短路产生的电弧或人体过分的接近高压带电体产生放电电弧 极高的电弧温度将皮肤烧伤 2020 5 21 14 一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皮肤金属化 由于电弧的温度极高 6000 8000 使电弧周围的金属熔化 气化后飞溅到受伤者皮肤的表层 使皮肤金属化 触电事故往往还会伴随着其他的伤害 如高空作业时引起的坠落摔伤 水中作业时引起的溺水死亡等 2020 5 21 15 二 触电事故发生的规律 2020 5 21 16 三 常见的触电方式 2020 5 21 17 三 常见

5、的触电方式 触电是人体触及带电体 带电体与人体之间电弧放电时 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或是进入其他导体构成回路的现象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两种 即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或者是人体过分的接近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 也称正常状态下的触电 常见的直接接触触电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2020 5 21 18 三 常见的触电方式 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当人站在地面上 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到某相火线而发生的触电现象 在低压供电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 人体所承受的电压几乎就是电源的相电压220V 两相触电指人体同时接触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 若人体触及一相火

6、线 一相零线 人体承受的电压为220V 若人体触及两根火线 则人体承受的电压为线电压380V 两相触电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2020 5 21 19 三 常见的触电方式 间接接触触电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壳或金属构架 而因故障意外带电发生的触电现象 也称非正常状态下的触电现象 跨步电压触电也属于间接接触触电 2020 5 21 20 四 触电急救 触电急救是生产经营单位所有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是电工从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 据统计 触电者在3分钟内就地实施有效急救 成活率90 以上 6分钟后才实施急救措施 救活率仅为10 12分钟后抢救 救活率

7、几乎为0 2020 5 21 21 四 触电急救 2020 5 21 22 四 触电急救 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 2020 5 21 23 可编辑 2020 5 21 24 四 触电急救 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2020 5 21 25 四 触电急救 伤口大出血时应立即设法止血 同时火速送医院治疗 一般性的外伤创面 有条件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 用消毒的纱布或干净的布包扎 然后送医院治疗 触电后摔伤骨折 应先止血 包扎 然后用木板固定肢体后送医院处理 2020 5 21 26 四 触电急救 假死 的表现形式 听 看 拭 2020 5 21 27 四 触电急救 听 看 试 图示 2020 5 21

8、28 四 触电急救 2020 5 21 29 四 触电急救呼吸停止的处理方法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很多种 目前认为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目的 是用人为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 使气体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部 供给体内足够的氧气 充分排出二氧化碳 维持正常的通气功能 2020 5 21 30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2020 5 21 31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清除口中异物的操作方法 使病人仰卧 然后将其头偏向一侧 用手指清除口中的假牙 血块 呕吐物等异物 2020 5 21 32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保持气道通畅的操作方法 抢救者在病人的一

9、边 将一手掌外缘压住其额头 另一只手臂托在病人的颈下 将颈部上抬 使其头部后仰 一手压其额头 另一只手抬起其下胲 抬胲压头 使其头部充分后仰 以上两种方法的目的是以解除病人舌头下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 后仰的角度为70 90度 2020 5 21 33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2020 5 21 34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施救者先深吸一口气 以近其头部的一手紧捏病人的鼻子 然后用嘴紧帖伤者的嘴大口吹气 同时观察伤者的胸部是否隆起 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度 按国际标准规定 吹气量为500 600ml 吹气量与病人的身体体积成正比 2020 5 21 35

10、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自然排气的操作方法 吹气停止后 施救者头稍偏转 并立即放松捏紧伤者鼻孔的手 让气体从伤者的肺部自然排出 此时应注意胸部复原的情况 倾听呼气的声音 欢察有无呼吸道梗阻 坚持不解如此反复进行 每5 6s吹一次 即每分钟吹气10 12次 吹气持续时间为1 2S 2020 5 21 36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吹气注意事项 口对口吹气的压力要掌握好 刚开始时可略大一点 频率稍快一些 经10 20次后逐步减小压力 维持胸部轻度升起即可 对幼儿吹气时 不能捏紧鼻孔 应让其自然漏气 为了防止压力过大 损伤患者的肺部 吹气时间宜短 约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3 但也不能

11、过短 否则影响通气效果 2020 5 21 37 四 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如遇牙关紧闭者 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方法与口对口基本相同 此时可将伤者嘴唇紧闭 施救者对准伤者的鼻孔吹气 吹气时压力应稍大一些 时间也应稍长 以利气体进入肺内 E 安全教肓片 安全生产教育片 人工呼吸术 flv 2020 5 21 38 四 触电急救心跳停止的处理方法 2020 5 21 39 四 触电急救心跳停止的处理方法 按压位置与姿势 2020 5 21 40 四 触电急救心跳停止的处理方法 2020 5 21 41 四 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 2020 5 21 42 四 触电急救心肺复苏法 坚持到底 决不放弃 按压吹气1分钟后 应用听 看 试的方法在5秒的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断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博动但无呼吸 则暂停胸外按压 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按每5秒吹气一次 如脉博和呼吸都未恢复 则继续坚持用心肺复苏法抢救 2020 5 21 43 四 触电急救 在抢救过程中 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 每次判定的时间不得超过5 7秒 曾经有经过近5个小时抢救后 触电者复活的先例 所以施救者必须坚持施救 在伤者未复活前 在医生未来接替抢救前 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2020 5 21 44 谢谢大家 2020 5 21 45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