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916531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讲课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张洁函2013 11 6 一 什么是溶栓是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新鲜血栓使血管再通 从而部分或完全恢复组织和器官的血流灌注 溶栓与PCI都是再灌注治疗的方法 自从1959年 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以来 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 溶栓治疗不但能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 而且使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具有快速 简便 经济 易操作的特点 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 血栓形成过程1 白色血栓 palethrombus 血小板粘附于暴露的胶原表面 血小板被胶原激活 释放ADP 血栓素A2

2、血小板局部粘集形成血小板堆 以血小板凝集为主的血栓叫白色血栓 ASA 氯吡格雷 2 凝血酶原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胶原激活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细胞因子激活 内 外源凝血途径致 纤维蛋白酶原 纤维蛋白 二 溶栓药物及分类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原 溶栓药物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 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溶酶 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 原 1 一代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链激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选择性 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 并为异种蛋白 可引起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避免再次应用链激酶 尿激酶非纤维蛋白特异性 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 但与链激酶一样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 安全性低 2 二代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3、 t 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临床最常用的为人重组t PA rt PA 阿替普酶 安全性高 无抗原性的特点 半衰期4 5min 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 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 因此出血风险降低 3 三代 改良型t PA 瑞替普酶 r PA 兰替普酶 n PA 和替奈普酶 TNK tPA 等 特异性更强 纤溶效更强 单次给药 不同溶栓药物主要特点的比较溶栓药物常规剂量特异性过敏反应纤维蛋白原90min再通率 TIMI消耗 级血流 尿激酶150万U 60min否无明显未知未知链激酶150万U 30 60min否有明显5032阿替普酶100mg 90min是无轻度 8054

4、瑞替普酶10MU 2 每次 2min是无中度 8060替奈普酶30 50mg根据体重是无极小7563 三 溶栓治疗1 溶栓的适应证 明确诊断为STEIMI 必须至少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 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 可向左上臂 颌部 背部或肩部放散 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 可在上腹部 颈部 下颌等部位 疼痛常持续20min以上 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 烧灼感 常伴有呼吸困难 出汗 恶心 呕吐或眩晕等 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 而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的血清心肌标记物及其检测时间项目肌红蛋白心脏肌钙蛋白 出现时

5、间 1 22 42 463 46 12100 敏感时间 4 88 128 128 12峰值时间 4 810 2410 242410 2424 48持续时间 0 5 15 105 143 42 43 5应同时测定 方有意义 三 溶栓治疗1 溶栓的适应证 明确诊断为STEIMI 并符合下列情况 1 症状75岁的患者 建议首选PCI 如选择溶栓治疗 应慎重选择剂量并密切注意出血并发症 2 溶栓的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1 出血性卒中或原因不明的卒中 2 6个月内的缺血性卒中 3 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或肿瘤 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 4 近期 3周内 的严重创伤 手术 头部损伤 5 近期 1个月 消化道出血 6 主

6、动脉夹层 7 出血性疾病 8 难以压迫的穿刺 内脏活检 腔室穿刺或血管穿刺 相对禁忌证 1 6个月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2 口服抗凝药物 3 血压控制不良 收缩压 180mmHg 1mmHg 0 133kPa 或者舒张压 110mmHg 4 感染性心内膜炎 5 活动性肝肾疾病 6 心肺复苏无效 3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该治疗的意义及潜在的可能风险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如室早 室速 室颤等 或猝死 出血 颅脑出血 重要脏器出血等 休克 紧急输血 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过敏 其它 2020 5 21 14 可编辑 4 溶栓与PCI的选择 对 段抬高或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应迅速评价溶栓禁忌证 30m

7、in内开始溶栓或90min内开始球囊扩张 溶栓与PCI是对立的 互补的 治疗上只能二选一 溶栓不影响PCI 直接 适应证 于发病12 内或虽超过12 但缺血症状仍持续时 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 指南列为 类适应证 实施标准 能在入院90min内进行球囊扩张 并发心原性休克患者 年龄 75岁 发病在36 内 并且血管重建术可在休克发生18 内完成者 应首选直接 治疗 指南列为 类适应证 如无PCI或CABG条件 或明显延迟 则可给予溶栓治疗 有溶栓治疗禁忌证者 直接 可作为一种再灌注治疗手段 指南列为 类适应证 患者非 段抬高 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 血流减慢 血流 2级 如可在发病12内完成可考虑

8、进行 指南列为 类适应证 补救性 对溶栓治疗未再通的患者使用 恢复前向血流即为补救性 建议对溶栓治疗后仍有明显胸痛 段抬高无显著回落 临床提示未再通者 应行补救性 尤其对发病12 内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再次梗死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患者意义更大 溶栓治疗再通者 的选择 对溶栓治疗成功的患者不主张立即行 建议若无缺血复发 应在7 10 后进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 若病变适宜可行 首选溶栓 1 患者就诊早 症状持续 3h 而且直接PCI明显延迟 2 就诊时症状持续 3h D To B 90min D To B与D To 溶栓 60min PCI相关的延误 四 常用溶栓药物的剂量和用法1 尿激酶或链激

9、酶 0 9NS100ml 150万Uivgtt 30 60min内 溶栓开始后12h 皮下注射7500IU肝素钙 之后每12小时皮下注射7500IU持续3 5d 2 阿替普酶 1 90min加速给药法 50mg 1支 15mgiv 后50mgivgtt 30min滴完 后35mgivgtt 60min滴完 最大剂量100mg 2 3h给药法 10mgiv 50mgivgtt 1h 后40mgivgtt 10mg 30min 至3h 最大剂量100mg 3 瑞替普酶 10MU瑞替普酶溶于5 10ml注射用水 大于2min的静脉推注时间 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 五 疗效评估1 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

10、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 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很难判断 2 溶栓治疗开始后60 90min内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 新指南推荐90min进行临床评价 溶栓前 开始溶栓后2小时内半小时查一次ECG 3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前移 CK MB酶峰提前到发病12 18h内 TNI峰值提前到12h内 每2 4小时一次 包括CK CK MB TNI 4 溶栓治疗后2 3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 如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 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 胸痛症状减轻的同时 2 3项最重要 而临床判断溶栓治疗失败 应首选进行补救性PCI 六 溶栓的辅助

11、治疗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能够提高溶栓的疗效 1 抗血小板治疗 1 阿司匹林 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 后100mgqd 2 ADP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和噻氯匹定 但噻氯匹定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 不作为首选药物 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没有明显出血危险 患者首剂300mg负荷 此后氯吡格雷75mg d 至少14d 并考虑长期治疗1年 3 GP b a抑制剂 不建议药物溶栓与糖蛋白 b a抑制剂联合 2 抗凝治疗 溶栓时即可开始使用 七 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尤其是颅内出血 ICH 一旦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状态变化 应怀疑ICH 并应积极采取措施 1 停止溶栓 抗血

12、小板和抗凝治疗 2 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ICH 3 请神经科和 或 神经外科和血液学专家会诊 根据临床情况 1 ICH患者应当输注冻干血浆 鱼精蛋白 血小板或冷沉淀物 2 一旦明确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或硬膜下血肿或硬膜外血肿 给予10单位冷凝蛋白质 新鲜冰冻血浆可以提供 因子和 因子 并能增加血容量 3 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 用药4h内可给予鱼精蛋白 1mg鱼精蛋白对抗100U普通肝素 4 如果出血时间异常 可输入6 8U的血小板 5 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 6 使用甘露醇 气管内插管和高通气降低颅内压力 7 考虑外科抽吸血肿治疗 八 溶栓治疗后的PCI溶栓治疗后是否进行PCI 何

13、时进行PCI 需要判断溶栓疗效和临床情况 1 不建议溶栓后立即进行PCI 即易化PCI 没有减少梗死面积或改善预后 但出血风险增加 2 溶栓治疗失败者 再闭塞者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心衰 肺水肿 应立即行补救性PCI 3 如果患者溶栓成功 且无禁忌证 建议3 24h进行血管造影 溶栓治疗后24h内进行常规PCI获益大于仅在溶栓失败后行PCI的患者 同时风险并未增加 因此 对于PCI明显延迟的患者 可以考虑在尽早溶栓治疗后 3 24h内进行血管造影 根据血管造影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一步决定后续的治疗 低危患者 如症状缓解且ST段有所改善 局限于3个心电图导联的下壁梗死 不建议常规造影 4 溶栓成功后7 10天进行PCI 总结 1 溶栓与PTCA都是STAMI再灌注治疗的方法 2 STAMI者预计PCI延迟 D TO B 90min 有溶栓适应症 无溶栓禁忌症者应进行溶栓治疗 3 溶栓成功者可在3 24h行冠脉造影 根据血管造影的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一步决定后续的治疗 也可择期 7 10d 行PTCA治疗 4 溶栓失败者应进行补救性PTCA治疗 5 不建议PTCA前常规溶栓治疗 易化PCI 谢谢 2020 5 21 27 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