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2913850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项目基本概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综合实验楼。2、项目性质 教学、科研。3、项目建设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4、项目建设地点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清源北路19号。5、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37199,地上33699,地下3500。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22亿元,资金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二、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分院和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成立于1978年,原校址在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辖区内,归属北京市管理。1985年学校隶属关系由北京市划归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时任燕山石化公司党委书记的吴仪同志

2、兼任学校党委书记。1990年学校迁至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现校址。1992年1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1999年11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2月,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学校重新划转北京市,成为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2005年9月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学校事业的发展始终得到行业领导和北京市政府的重视与关怀。1992年底,时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的盛华仁同志,亲临学校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建立揭牌;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毅中同志多次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同志、副市长

3、范伯元同志、副市长赵凤桐同志等北京市的领导以及教育部和市教委的有关领导曾多次到校指导工作。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历任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办学之基、治校之本,形成了学校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围。经过28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能适应国家石油化工与能源装备等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具有较强办学实力、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材料科

4、学与工程系、外语系、数理系、体育教学部、工程教育中心、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11个教学科研机构。全校共有21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为理工科专业,占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二。“十五”期间,学校实施了“六四二工程”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把21个本科专业组建成光机电一体化、生态化工、信息工程、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服务与管理等六个学科专业群,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发展优势和特色专业,并以此带动和辐射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进而提升学科专业群的整体水平。目前学校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级品牌建设专业。目前学校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6800人,

5、继续教育学历生1550人。另外,还有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00余人。作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学校始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诚实守信、勤奋实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已任。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和北京市举办的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足球、英语、数学、物理、体育等各种竞赛中成绩突出,频频获奖;每年都有一定数量毕业生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的研究生;历年毕业的8000多名石化学子已经成为国家石油化工等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许多人已经成为国有大中型石化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普遍反映良好,尤其在工程实践能力以及社会

6、适应性等方面评价较高,2002年以来的各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3.4%。学院总占地346亩,总建筑面积161750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现有各类教室124个,其中多媒体及语音教室80个,能较好地满足教学的要求。学校运动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设施均满足办学需要。图书馆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并与26所高校实现馆际资源共享,馆藏纸质图书达到51万册,电子图书33万种。校园网硬件平台建设规格已经超过了北京市属市管高校的平均水平,能够基本满足教师与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等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学校还建设有校内外实习基地17个,其中校内实习基地2个。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9234元,各种教学装备

7、和实验室条件先进,功能齐全,能够基本满足各专业本科教学的要求。学校现有教职工836人,其中专任教师47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46人,副高级职称者15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1.9%;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北京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7人。闵恩泽、陆婉珍、李大东、陈俊武、曹湘洪等五位院士和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工程专家受聘为学校兼职教授。学校教师治学严谨,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2002年以来,共主持和承担了6项教育部教改项目和7项北京市教改项目,承担了191项校级教改项目;有3项教改成果获北京高

8、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部教材被评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化工原理、电工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另有25门课程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学校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发挥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在清洁能源、能源安全及技术经济分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工业装备现代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863和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等一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三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及其他奖项12项,申请专利26项,获得授权专利8项;共出版各类论著85部,发表论

9、文1366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41篇。学校重视对外文化教育交流,有目的、重实效地与国外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加强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在教学、科研与技术开发等多方面进行合作,扩大了学校的学术影响,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迄今为止,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挪威、法国、俄罗斯、韩国及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去国外大学交流和学习,并招收一定数量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聘请外籍专家来校工作,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勤奋实干、自强不息”的精神,紧抓发展机遇,勇于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0、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北京市产学研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抗击“非典”先进单位、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市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北京市优秀教职工之家、首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通过评建创优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编制依据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总体规划方案;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园总体规划的批复;3、北京石油化工学

11、院综合实验楼设计初步方案;4、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5、北京市现行工程造价有关计价标准及规定;6、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建设工程其他费计费规定;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其他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等。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一、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1、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管理和服务为保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

12、质量;坚持为首都和行业服务的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把学校建设成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经过“十一五”建设,综合实力居于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前列;到2020年,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普通高等学校前列。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定位:保持和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优势与特色,重点建设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形成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在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光

13、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层次结构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努力开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其他类型教有。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诚实守信、勤奋实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紧密联系石油化工行业,重点为首都经济建设与杜会发展服务。2、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之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做足存量,科学增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坚持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崇尚实践,知行并重,坚持走实践育人之路”的办学

14、特色,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创国家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为实现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办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大力加强科研工作,为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增强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3、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发展适度到2010年,全日制本科学生8000人,研究生600人,外国留学生300人,成人学历在校学生折合当量控制在300500人。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1-2个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新增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l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l个北京市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批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本科专业调整到25个左右,建成4个北京市品牌专业

15、、9个北京市骨干专业。科研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提高学术水平,力争取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3项,实现国家科技成果奖零的突破,科研经费翻一番,科技创新竞争力排名进入全国高校250名以内。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编制占基本编制的5560%左右,生师比保持在17:1左右,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超过8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40%以上。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特聘教授24名,讲座教授810名,培养省部级以上拔尖创新人才4-6名。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基本办学指标达到或接近教育部规定的合格标准。在大兴区新征300亩土地,力争建设工程教育中心10万平方米。完

16、善现有校区功能,2007年建成37199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完成6500平方米的图书馆扩建工程,2008年建设集学生住宿、文化活动与生活服务于一体的35000平方米的学生综合服务大楼。实践育人特色更加鲜明两个北京市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进一步完善,“实践育人工程”得到有效实施。4、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学校生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与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内容、方式、方法之间的矛盾凸显。如何提高教师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推行分层次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二是办学规模与现有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突出,生均占地面积及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指标与国家标准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