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2901185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中西方财政收入原则的差异及原因了解中西方利润上缴形式的差异及原因了解中西方税收原则的差异及原因了解中西方税负转嫁与归宿理论的差异及原因 第一节财政收入原则 一 中西方的差异1 中国的原则 1 发展经济 广开财源 这是指组织财政收入时 不应从单纯的财政观点出发 而应立足于经济 从经济发展和效益来保障收入 2 兼顾三者利益 这是指财政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 不能只顾财政收入的取得 还得将适当的财力留给企业和个人 3 区别对待 合理负担a 区别对待 主要是指在税负上 对纳税人的轻重不同的待遇 国家凭借它来贯彻鼓励与限制 扶助与压制的不同政策 b 合理负担 就是量力

2、负担 c 两者的区别 区别对待是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实行的 而合理负担则是对不同数量的收入实行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 区别对待主要是针对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的 2 西方的原则 1 没有明确提出 收入原则 2 安排收入的考虑a 先考虑支出规模 以支定收b 从公共产品价格的角度来看待 以市场方式来分析c 依据公共选择论分析 从政治制度和政治程序看问题d 大体上以税收原则来取代财政收入原则 二 差异原因1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影响 1 从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看 a 我国的财政增收能促进经济发展b 西方的财政增收将阻碍经济增长 2 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的关系看 a 我国靠财政收入安排直接投资开拓财源b 西

3、方主要靠财政收入不干预 扭曲市场活动 由市场开拓财源 2 经济体制的影响 1 从我国看 国家所有制加计划经济 才能在整个社会 兼顾三者利益 这实际上是国民收入都是国家的 国家怎么分的问题 2 从西方看 国家也有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问题 但严格地说 不是国家和财政在 兼顾三者利益 a 个人收入 市场决定b 公司积累 资本决定c 政府再分配政策调节 3 从 区别对待 看 1 中国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做法 它服务于全面国有化 2 在市场经济下 税收应当一视同仁 不应区别对待市场活动 公平竞争 双方条件的公平 税收平等4 公共选择论看 反映了政治运作体系和方式的不同 5 西方的税收原则代替财政收入原则 1

4、预算上的差异 西方的公债不列为预算收入 预算收入大体只有税收 而我国的公债曾经是列为预算收入的 2 财政收入上的差异 我国的财政收入还有利润上缴和预算外收入 而西方基本上没有这一收入 3 财政理论差异 只有税收才是公共产品价格 才是市场经济下真正的和基本的财政收入 其他的如特权收入 国有经济收入 都是非正常的 是封建收入的残余 三 西方做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 关于 开拓财源 的问题 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入是对的 但不应当直接开拓财源 1 关于 经营财政 的问题 2 关于 效益财政 的问题2 关于 兼顾三者利益 问题3 关于 区别对待 问题 1 计划经济时期的 区别对待 问题 是否应当结合利润上

5、缴来认识 2 改革开放时期的 区别对待 如何看 第二节利润上缴形式 一 中西方差异1 有无该形式的差异 1 我国存在着该形式 2 西方基本上不存在a 严格意义上的利润上交形式是计划经济式的 即我国式的统收统支的利润上交形式 西方没有b 西方的利息 股息等上交 是市场式的 不是国家自己经营的结果 而是所有者的收益c 不是如我国那样的基本经济形态 2 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 对我国财政收入至关重要a 过去大体占1 2b 改革开放前期几乎没有 但考虑企业亏损补贴 还是数额庞大c 目前有出现庞大国有企业利润 但主要不是竞争性行业的 而是垄断行业的 2 对西方财政收入微不足道西方国有企业收入 扣成本 扣公

6、司所得税 还政府贷款利息 大体留给企业 还不够 还要政府贷款 尤其是隐性补贴 3 起着不同的作用 1 对我国来说 利润上缴和利润留成等方式 对整个经济直接起着重要经济杠杆作用 2 对西方来说 对整个经济作用很有限 没有收入就无所谓调节 4 不同的企业亏损补贴状态 1 大量的和一定的补贴 2 全社会性的和部分行业的补贴 3 盈亏相抵的和大致只是补贴的 4 计划经济的直接杠杆和市场经济的间接杠杆 二 差异原因1 从所有制看 1 利润的不同集中程度来看 a 我国国有制占主导地位 利润上交是国有制体现 整个社会的利润集中到财政手中 当然占财政收入比重大 b 西方私有制 利润主要是私人的 也主要应留给个

7、人 不能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 2 国有企业不同的盈利状况来看 a 我国国营企业主要是营利性的 而绝大部分企业是国营企业 正常情况下整个社会应当是营利的 所以国营企业本身就能够营利并追求营利目标 b 西方国有企业主要是非营利性的 一是处于市场失效领域 二是政府主要目标是社会目标 而不是利润目标 2 经济模式的影响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1 不同的经营体制 a 我国当时国家也是企业的经营者 能够统收统支 因为指令性计划经营 也必须统负盈亏 b 西方政府不是经营者 不能全取走 2 不同的运行模式 a 我国国家直接全面安排指挥整个经济活动 大部分的利润也不能留在企业 否则难以指挥和支配企业活动 投资是

8、关键 b 西方国家不能直接控制安排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 也无所谓取走企业利润的问题 微利可以留在企业 三 西方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市场经济下 利润上缴是否可以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 我国国有企业曾经的大规模亏损和目前的大规模赢利 应如何看待 如何处理 为什么说利润上缴是计划经济的典型表现之一 如何从利润上缴及其再投入的角度 看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 中西方的差异1 中国的税收原则 1 大体上停留在古典学派水平a 平等原则 人民根据自身纳税能力来承担政府经费开支 b 确定原则 人民根据税收条例纳税 内容 时间 地点 手续都应明确 c 便利原则 征税应尽量从简 d 节俭原则 征税

9、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开支 减少征管费用 2 大体上与财政收入原则相同 如70年代末的原则 a 兼顾需要与可能 有利于国家高速积累资金 b 贯彻党的经济政策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c 区别对待 合理负担等 2 西方的税收原则 1 效率原则 a 最少干预私人经济 避免引起资源配置的扭曲b 税收造成的效率损失应最小 因为几乎所有税收都有效率损失c 税收的征收费用最低 2 公平原则 a 横向公平 使税前具有相同福利水准的不同纳税者 税后仍拥有相同的福利水准b 纵向公平 税前具有不同福利水准的纳税者 应交纳不同的税收 作出同等的效用牺牲c 受益原则 纳税人应根据所享受的公共产品边际效用纳税 税收价格 实际的

10、效率原则 d 支付能力原则 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们应交纳相同的税金 而具有较高纳税能力的人则应交纳较多税金的原则 3 稳定原则它主要指税制的设置 应使得政府能自动地或能主动地运用 来调节和干预宏观经济 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原则 4 财政原则a 充裕原则 税收应能保证应有的财政收入 满足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的原则 b 弹性原则 即税收应有一定的伸缩性 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财政支出增减变化需要的原则 5 管理原则a 易于稽征 易于管理 b 纳税人易于理解 c 具有简明性和确定性 d 政府征税成本应处于最低点 二 中西方差异原因1 计划经济影响 我国的税收原则的表现 1 积累资金摆在第一位a 计划

11、经济必须由财政筹集建设资金b 严格地说 积累资金只应当由利润上缴来承担c 税收承担积累资金任务 是计划经济下国家必须尽可能筹集建设资金 从而尽快发展经济本性的表现 2 强调税收服务于发展经济a 计划经济下计划价格基本不动 b 价值的不断变动 导致企业利润水平变动 c 为避免企业利润水平的畸高畸低 通过差别税率的调整 来缩小企业之间的利润水准差距 使得国家能够顺利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和安排经济发展 3 区别对待的计划经济性a 资源配置是所有者的事 b 计划经济下国家要配置整个社会资源 就必须是整个社会的资源所有者 c 计划经济具有国家掌握全社会所有生产资料的本性 d 税收区别对待是促进向全社会国

12、有化转化的重要手段 2 市场经济影响 1 效率原则是弥补市场失效原则 是税收必须遵循市场效率准则要求的具体化 2 公平原则也体现了市场要求 3 稳定原则是对于市场的作用 4 财政原则摆在效率 公平稳定等原则的后面 是弥补市场失效这一根本要求所决定的 5 征管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因为计划经济的税收一定是简单的低费用的 三 西方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1 效率原则 1 主张税收要促进经济增长 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 2 这些是从微观的 直接的角度来考虑的 如减税 免税等 2 公平原则往往混淆 经济公平 与 社会公平 的概念 而后者才是税收公平原则的内容 3 稳定原则 1 直接以税收

13、调节经济结构 2 直接以税收支持社会稳定 4 管理原则提出管征成本等内容 但税制似乎从过简变得过繁5 财政原则 1 这是我国税收至今为止的主要原则和基本原则 a 典型的表现是尽管世纪之交一直在谈论税制改革 但因为可能导致数百上千亿的税收损失 而迟迟难以推行 b 做大蛋糕 问题 c 市场经济下从根本上看 财政收入不是问题 因为提供公共产品 市场和资本必须为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支付应有的税收价格 d 市场经济下 效率 公平 稳定优先考虑的原则 财政原则从属于这些原则 2 计划征收 而依法征税是第二位的 第四节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 中西方的差异1 我国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税负转嫁问题 1 税收只是对于M的

14、分配 而对M课税是不能转嫁的 2 M都是国家自己的 无所谓转嫁问题 3 税收是劳动者自己缴自己的税 2 西方认为存在税负转嫁问题 1 税负转嫁论是西方最主要的财政税收理论之一 2 税负转嫁与否直接关系到税收能否正常和正确发挥作用的问题 二 中西方差异原因1 有无市场渠道 税负转嫁不是出于政府刻意的制度安排 而是制度安排之外客观经济过程自动发生的现象 这就需要市场渠道的传导作用 1 计划经济无 计划经济缺乏转嫁的市场渠道 各种生产和交换活动基本上由政府计划安排 这就杜绝了税收负担自动传递的媒介渠道 2 市场经济有 市场经济是依靠市场交换为纽带联成为统一体的 市场活动主体独立自主进行的生产和交换活

15、动 就为税负转嫁提供了市场传媒渠道 2 有无价格形式 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变动来的 价格弹性 1 计划经济无 计划价格难以自主随税收而变动 2 市场经济有 市场价格可以自主随税收而变动 3 有无转嫁可能 1 计划经济 a 通过低工资和利润的统收统支 国家已经集中了所有能够集中的财力 已无转嫁的必要 b 个人的工资和收入已被压到最低水平 如果转嫁 相应地必须增加工资 等于没有转嫁 2 市场经济 此时资本和私人的收入是通过市场的要素交换获得的 这就如同其他交换活动一样 能够伴随着税负转嫁的现象发生 4 有无转嫁动力 1 计划经济 转嫁好处最后归国家 企业无转嫁税负的动力 2 市场经济 转嫁好处归私人 私人有转嫁税负的动力 5 有无转嫁必要 1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具有一切由国家以计划来安排和确定的本性 税负转嫁要求价格变动 使得经济活动脱离国家的直接计划安排 违背了这一本性 2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活动是由独立主体进行的 税负转嫁就是它们独立自主活动的具体体现 符合市场经济本性 因而是必要的 三 西方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M如何才能实际课税 如何看待税负转嫁问题在我国已经产生的现象 目前的税负转嫁有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