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894667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96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pptx(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发表者 从汉字文化属性简评汉字简化现象 AnalyzethesimplificationphenomenonfromtheChinesecharactersculturalattribute 汉字简化 汉字 汉字文化属性 文化自觉 目次 叁 肆 伍 引言 先行研究 汉字简化史分析 汉字简化的评述 壹 贰 汉字文化属性 陆 结语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讨论汉字的性质不可不谈汉字的文化属性 文字是文化的产物 汉字是汉文化的产物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汉字的文化属性也是汉字的内在规定性 也规定性 汉字与文化 汉字简化 内在规定性 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文字材料的考察来探索汉字的文化属性和

2、内涵 然后通过分析汉字简化的历史和现状强调其简化的历史背景 由此 梳理出一条以汉字文化属性为原则的汉字简化的内在规定性 一 引言 汉字的简化是伴随着历史发展而展开的 汉字简化是有其发展的历史规律的 是有源可溯 有理可寻的 也是社会文化选择的必然结果 数千年中 汉字与汉语正是在不断的互动 磨合中历臻和谐的 二 先行研究 首先 对汉字的文化属性以及从对汉字文化属性与汉字简化关系角度 刘志基的 汉字文化学简论 1994 以及 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 2007 等著作中指出汉字除了语言交际功能以外还有文化功能 饶宗颐先生的 符号 初文与字母 汉字树 2000 中谈到 汉字的性质主要体现在汉字与汉语 汉文化

3、的关系上 的论述 李人凡的 汉字文化研究论纲 2014 剖析了汉字文化的属性 构成 以及汉字文化研究的意义 汪潮 试论汉字音义形的文化属性 2017 更详细的从汉字的字形 字音 字义三个方面详细的论述了汉字的文化属性 申小龙 孟华的 汉字文化研究的新视角 再汉字化 2014 一文指出 汉字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 是有独立意涵和灵魂的语言符号 并提出了汉字经历 去汉字化 到 再汉字化 的论点 黄俊的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 2016 从对简化字在外汉语教学中应更多发掘汉字的文化性内涵 关于汉字文化属性和汉字的简化问题的讨论 学界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有广泛的讨论 但大多集中在汉字与文

4、化的关系以及汉字简化的历史阶段性的评述上 而针对明确论述汉字的文化属性及其为汉字简化的内在规定性原则的文章比较鲜见 二 先行研究 远征 余韦在 汉字简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92 概述汉字简化运动的开端和历史情况 以及汉字简化运动的实践成果和简化趋势等 李宇明的 简化字的史源与时运 2008 阐述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运动 从文章中可知或可推断出 汉字简化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书写方式的变化而展开的 这种简化 古已有之 于今为烈罢了 邓雪琴的 关于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1994 对从古到今的汉字简化历史进行了解读 并据此将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归纳为简化和规范化 王兴佳的 汉字

5、简化浅谈 1994 中指出汉字从汉唐至宋元直至明清汉字皆是遵循趋易避难的原则而演化的 简化应该以稳定为目标 并提出识繁写简的倡议 陈建伟的 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 2009 对新中国成立后两次汉字简化实践的背景 推行情况 社会效果和经验教训等进行了探讨 其次 从汉字简化的史实背景 简化阶段以及关于汉字简化和简化字的评介来看 三 汉字的文化属性 那什么是汉字的文化属性 属性一词是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 特点 是此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一种文字是受民族文化制约的 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 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其所蕴藏的文化基因足以将该种文字与其它一切文

6、字区别开来 并规定着这种文字 汉字的文化属性可以概括为 它是指汉字本体上 本身 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汉字蕴含有丰富的汉民族文化 它是汉字性质的构成要素之一 也是汉字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定性原则 1 汉字文化属性的概念 汉字的性质是指汉字区别于其它文字的内在规定性 这种规定性是多方面的 但大体可以界定为表意属性 文化属性和方块属性 三者之间相互制约 联系紧密 三 汉字的文化属性 首先 汉字字形本身既是古代文化外化 又是古代文化的载体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慎在编撰 说文 时 按 义类 归纳出540部 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 称为 部首 纲举目张 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人体类字97部 动物类字6

7、1部 植物类字31部 自然界类字37部 器用类字180部 数目类字34部 2 这些部字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 概况与反映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它不只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工具 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信息 2 万献初 章太炎的讲授笔记及其文化阐释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4 36 2 汉字本身就是文化现象 汉字的文化属性伴随着其初创到发展的整个过程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具体表现在构成汉字的字形 字义 字音三者的文化属性之中 三 汉字的文化属性 据义构形 依形释义 正说明了造字之初先民以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技术特点 以已具有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来规定汉字的结构和

8、形式 即 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 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3 正是 汉字的初创阶段就具有了其独特的文化属性 即 义 所承载的文化和造字过程中的文化认知和文化抽象 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其文化属性的表现 说文解字 中 仓颉之初作书 盖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 即谓之字 又有 独体曰文 合体曰字 之说 大意是 文 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 字 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 文 纹 3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张氏泽存堂本 1986 其次 汉字独特的价值还表现在它的表意性 即能够通过字形来显示它的意义 每个汉字依据其独特的形体结构 据义构形 依形释义 即汉字是

9、根据汉语的语义来构造字形 通过字形来记录汉语的语义 三 汉字的文化属性 此外 汉字字符中的音符与真正的表音文字所使用的音符在功能上也是很不相同的 很大一部分汉字的音符同时还保留了表意的特征 汉字的字音不仅传达着字义 而且以其优美的音调及音象 以音表象 传递着汉字深层的意象和文化 并以其独特的声 韵 调在表达字义的基础上 从更深层次上影响了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总之 把文字放在文化整体的联系中来考察 它就不单单是一种语言工具 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不是文明的外在的推动者 而是文明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汉字本身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 再次 从文字作为记录汉语的

10、符号层面来看 汉语中的语素大都是单音节的 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绝大多数的倾向 使得汉字的认知心理倾向于每个音节 每个字都有意义 三 汉字的文化属性 一 生活方式及饮食劳作中国古代经历了渔猎 畜牧 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 在这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 汉语里出现了不同的有关生产方面的词语 社会分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同样也是社会文化的反应 二 中国人的婚俗中国人的姓 最早反应在古文字中 殷墟书契前编 六 二八 三 从婚俗上 可以非常好的反映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制度的层次 说文 婚 妇家也 礼 娶妇以昏时 妇人阴也 故曰婚 6 李玲璞 臧克和 刘志基 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9 3

11、汉字是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表现 依象寻理 借助汉字进入先民动态的文化哲学意识圈 去寻绎先民文化意识和文化结构 6 生动的展示了先民的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 思维特点 价值观念 道德标准 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因素 三 汉字的文化属性 置肉为祭 置酒为祭 三 精神生活中的节日和祭祀 体现出来的大部分是与农业生产 包括畜牧业生产 和祭祀有关的文化 先民生活的时期物质资料匮乏 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生活问题 而正是农业生产与人的生存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 7 白萨 汉字中的文化因素研究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11 5 三 汉字的文化属性 行 四道大通 直 不曲折 不犹豫 集传 景行 大道也 説文 德

12、 升也 引申为 境界因善行而升华 汉代时期人们就已发现 文字符号中 美 善 都有着 同意 的关系 美 写作 甲骨文 殷墟甲骨乙编 五三二七 羊 祥 加 大 人 表示人的神情安详 引申为修养深厚的大人所表现的安祥 和平 在造字时代的古人眼里 安祥 宁静的人最 美 这表现出先民图腾文化的特色 和审美情趣 四 道德政治及哲学审美 先民对于抽象的政治 道德等的表述 是我们了解其时代深层次思维的领域 是更高级的哲学和审美的范畴 殷墟文字甲编 二三零四 四 汉字简化史分析 从殷商的甲骨文 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的小篆 再到汉代的隶书 魏晋以后的楷书 汉字大致经历了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行书 草书 楷

13、书等发展阶段 纵观汉字的发展历史 可以看到两个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殷商甲骨文 两周金文至小篆的 古文字 阶段 第二阶段是由小篆隶变到楷化的后期文字及现代文字阶段 统称为 今汉字 古汉字 带有明显的图形性 而 今汉字 经过人为规范 简化 己经不具有明显的图形化特征了 汉字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但并不意味着汉字的形体是一成不变的 汉字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具体表现之一 也是汉字文化属性的集中表现 汉字的发展过程正是在与汉语和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冲突中走向和谐的 四 汉字简化史分析 一 殷商时期古文字简化现象此时尽管文字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但它距离原始图画还不是太远 可以说此时的简化相对于原

14、始图画表现得最为凸出 简化现象也相当普遍 车 到齿 不过 此时图形的简化 虽致使字画分流 但还未能破坏象形象意的原则 大体还保留着形似的特点 二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古文字中的简化现象汉字的象形性逐渐减弱 符号性逐渐增强 构形粗细随意的笔道逐渐演变为粗细如一的线条 并且修饰性部件逐渐减少 简化现象非常明显 三 秦朝时期古文字中的简化现象由 小篆 的圆为方到改 小篆 的曲为直 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 被称之为 秦隶 这时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 1 古文字阶段的简化及特点 四 汉字简化史分析 一 汉朝时期的汉隶 二 魏晋时期的楷书 三 宋明时期的宋体 四 清末的汉字简化运动 五 民国时期

15、的汉字简化运动 六 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 2 今文字 的简化及特点 四 汉字简化史分析 1 日本1946年11月16日 日本内阁训令第二号 内阁告示第三十二号公布为数1850个的 当用汉字表 其中有131个简化字 2 韩国1983年4月26日韩国 朝鲜日报 公布第一批简化字90个 在 朝鲜日报 上使用 3 新加坡共和国教育部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 供华人社会之用 4 马来西亚于1972年成立 马来西亚简化汉字委员会 研究拟订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使用的简化汉字 5 泰国教育部本来规定兼教华文的学校一律不准用中国公布的简化字教学 后来联合国接受中国的简化字 国际上也都承认 于是宣布取消原

16、来的限制 允许一部分兼教华文的学校教学 谢世涯 新中日简体字研究 语文出版社 1989 249 3 海外使用汉字国家的汉字简化 五 汉字简化的评述 我们无法阻挡汉字简化的这一必然趋势 那又如何保留汉字所隐涵的古文化精髓 如何调试二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弥补因汉字简化所流失的文化内蕴 这成为新的文化生态建设的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辩证的看待汉字简化的历史过程 简化字理据性的分析 及在简化字基础上的汉字文化传承角度加以讨论 希望通过对汉字文化属性这一纽带的把握 了解汉字具有广阔的文化拓展功能 汉字简化现象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选择的必然结果 虽然其中伴随着各种社会甚至是各种思潮和政治的因素 但汉字的简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 五 汉字简化的评述 其次 汉字简化的历史背景因素来看 汉字难是一个主观感受的政治提升过程 特别是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之后 汉字则成为了旧文化和新文化的代称符号 主张新文化而要对汉字进行彻底的革命 这无疑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但这个思维却成为社会 政治甚至是意识形态领域改革的惯性化保留 一直到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汉字的简化脱离了社会的自发而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教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