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2888940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国际贸易及管理知识理论复习资料(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文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2010年1月第1部分 导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被称为( A )A.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量 C.国际贸易额 D.国际贸易量 2.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 B ) A.过境贸易 B.转口贸易 C.直接贸易 D.多边贸易3.对外贸易量是指( D ) 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C.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D.

2、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4.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 A ) A.海关结关 B.货物通过国境 C.交纳税费 D.订立合同5.2002年,美国的进出口额约2万亿美元,GDP约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 D ) A.2% B.4% C.10% D.20%6.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8千亿美元,中国当年GDP为11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约为( C ) A. 20B. 40 C. 60 D. 807.总贸易体系是指进出口的统计标准为货物通过( B )A关境B国境 C质量检验D检疫8.世界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进口额的依据一般都是

3、(A)ACIF金额 BCFR金额 CFOB金额 DCPT金额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利用供求关系简述国际上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为什么会趋于恶化。参考答案: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对于初级产品而言,当供不应求时,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会上升,但是却无法赶上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升的速度,因此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没有改善;当初级产品供过于求时,情况更为糟糕,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指数则远远低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因此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更加恶

4、化。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200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为1.8万亿美元,其中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3.6千亿美元,零部件、工业原材料等中间产品为6.4千亿美元,最终制成品为8.0千亿美元,试计算2006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制成品的结构(各自的百分比重)。(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参考答案:(1)初级产品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0.361.8)10020(2)工业原材料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0.641.8)10036(3)最终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0.81.8)1004422006年,中国的外

5、贸货物贸易额是1.82万亿美元,中国的外贸服务贸易额是0.18万亿美元,试计算2006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构(百分比重)。32006年,中国的出口额是1万亿美元,进口额是8千亿美元,中国的GDP是21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的平均汇率是7.6人民币元/美元,试计算200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结果保留整数)第2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 )A.社会生产力 B.资

6、本流动 C.自然条件 D.上层建筑 2.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A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3.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C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4.按照赫-俄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该出口( D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5.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 C )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源密集型产品6按

7、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处于标准化时期的产品通常是(A)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7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成熟产品通常是( D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 D资本密集型产品8主张限制进口、奖励出口,以有利于本国生产厂商发展的政策是( D )A重商主义政策 B贸易自由政策C进口导向政策 D保护贸易政策9主张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是(D)A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B战略贸易政策 C自由贸易政策 D超保护贸易政策10国际贸易的基础是(A )A国际分工 B.世界市场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社会分工11主张“尽可能地多

8、输出少输入,禁止货币出口”的理论是(B )A贸易差额论 B.货币差额论 C幼稚产业保护论 D.对外贸易乘数论12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保护的最高期限是(C )A10年 B.20年 C30 D.40年13主张国际贸易中按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原则分工的学者是(D )A马歇尔 B.俄林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14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跨国公司 B自然条件 C社会生产力 D上层建筑15.在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主要出现在( C )A.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C.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 D.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16.二战以后,国

9、际分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D ) A.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C.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 D.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AD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 C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 E绝对成本高的产品2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进口本国( BCE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 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C稀缺要素密集

10、的产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产品E绝对成本高的产品3根据下表数据,正确的选项有( ACD )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劳动人数/年)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劳动人数/年)甲国22乙国34A.甲国的小麦生产有绝对优势 B.甲国的小麦生产有相对优势C.甲国的布匹生产有绝对优势 D.甲国的布匹生产有相对优势E.甲国的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都没有相对优势4根据下表数据,正确的选项有( ABC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劳动人数年)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劳动人数年)甲国22乙国13A甲国的小麦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乙国 B甲国的小麦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乙国C甲国的布匹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乙国 D甲国的布匹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乙国E甲国的布

11、匹生产与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于乙国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各国应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然后再交换)2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各国应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然后再进行交换)3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结论。 (1)每个国家如果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从事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和直接基础是价格差别。 (3)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生产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商品贸易的趋势是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4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于20

12、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格鲁贝尔。 该理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中的分工格局,从产品结构上可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以不同的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彼此交换同一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即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原因;获得规模效益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经营发展水平的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原因。5简述规模经营理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认为,二战后大量的贸易发生在具有相同生产要素的发达国家之间,用要素比例理论难以说明其原因。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之所以能够获利,重要的原因在于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对一家工厂或者一个产业投入增加一倍,而其产出会超过一倍,即长期平均总成本具有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包括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大于投入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从而发挥了内部规模经济的效益;外部规模经济是产业规模经济,即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该产品的成本随之下降,经济效益提高,它与企业规模的大小无关。6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