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2888699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国际贸易与政策管理知识分析(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关税壁垒第二节非关税壁垒第三节贸易保护主义第四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 国际贸易政策的分类 自由贸易政策 FreeTradePolicy 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的限制和障碍 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 使商品自由进出口 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 ProtectionismPolicy 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 并对本国的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即奖出限入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第一节关税壁垒 一 关税及其种类 一 含义和作用增加财政收入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调节作用阻碍自由贸易走私增

2、加消费者负担保护过度 竞争力下降 二 种类 按照课征对象 进口税 出口税和过境税按照课征的目的不同 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按照差别待遇的不同情况 进口附加税 差价税 特惠税和普惠制按照关税的征收标准和征收方法 从量税 从价税 混合税和选择税按照关税的保护程度 名义关税和有效关税 二 关税的经济效应 指关税对进口国经济的多方面影响 包括资源重新配置引起的国内价格 生产 消费 税收等各种经济活动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变化 一 局部均衡分析1 小国关税的局部均衡 Dm D m Sm Sm t M M O P b d 自由贸易时 世界价格 国内价格 为Pw 征税后 国内价格上升为Pt 生产效

3、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 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a b c d贸易效应进口减少Q1Q3 Q4Q2 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面积c 净福利效应a a b c d c b d 0 福利下降 其中b为生产扭曲 d为消费扭曲 2 大国关税局部均衡分析 Sm Dm D m M M O P e b d 在大国情形下 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 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 w 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 收益为面积e净福利效应a a b c d c e e b d 净效应不确定 二 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1 小国关税一般均衡分析 小国关税效应 一般均衡分析 X为出口部门 Y为进口替代部门 自由贸易时国内相对价格为Pw 征税

4、后为Pt 而世界相对价格仍为Pw 结果生产点由Q移至Qt X产出减少 Y产出增加消费点由C移至Ct 征税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2 大国关税的一般均衡分析 Y X PX PY PX PY t PX PY Y X PX PY PX PY t PX PY E E G G I II II I E E G G a 大国征收关税福利增加 b 大国征收关税福利降低 大国征收关税后产生的效应与小国相比 大国征收关税后 使该进口商品的的国内价格上升 而国内该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导国内生产扩大 消费减少 总体效果会使进口需求下降 该大国进口的下降又使得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供应量增加 直接导致该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下降

5、 大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即会产生贸易条件效应 这是在小国情形下所没有的效应 大国征收关税所得财政税收效应比小国情形时大 结论 大国征收关税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这也意味着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贸易伙伴国的总体福利水平将因此而下降 三 有效保护率 有效保护率 EffectiveProtectionRate简称EPR 乃是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的价值增加额 V 与征收进口关税前的价值增加额 V 之差对征收进口关税前国内生产价值增加额 V 本身之比 有效保护率考察的是关税对被保护产业生产过程净增值的影响 有效保护率反映关税对本国产业的实际保护程度 例题某国家利用进口发动机组装生产汽车 在完全自由贸易

6、条件下 国际市场汽车价格为1000美元 其中进口一台发动机价格为400美元 国内附加值为600美元 请根据下列条件计算汽车的有效保护率 1 对汽车征50 关税 对发动机不征关税 2 对汽车征50 关税 对发动机征50 的从价税 3 对汽车征50 关税 对发动机征150 的从价税 50 83 33 16 67 有效保护率与名义税率的关系 当名义税率大于中间投入的进口关税税率时 有效保护率高于产品的名义税率 当名义税率等于中间投入的进口关税税率时 有效保护率等于产品的名义税率 当名义税率小于中间投入的进口关税税率时 有效保护率低于产品的名义税率 三 有效保护率理论的意义 应合理安排关税结构关税减让

7、谈判 重要的是有效保护率 四 最佳关税理论 核心思想 在大国情形下 实施贸易保护可获得超过自由贸易下的利益 一 供求弹性与关税承担在大国情形下 关税负担是由国内消费者和国外出口商共同承担的 双方承担的程度取决于出口商产品的供给弹性和进口国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 一般而言 如果征税商品的供给弹性很小或进口国对该厂商产品的需求有弹性 则出口方要承担更多的关税 反之则由进口国承担更多 二 最佳关税 最佳关税是指对应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最佳关税的条件是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 或边际损失 与额外收益 边际收益 相等 最佳关税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出口供给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 一般而言 外国出

8、口商的产品供给弹性越大 最佳关税水平就越低 反之则越高 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 也不会是零关税 最佳关税应该在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最佳关税确定的图示分析 OA代表自由贸易状态下的社会福利水平 tH表示禁止性关税 t 为最佳关税最佳关税论以他国利益的牺牲为代价 容易遭到损害一方的报复 第二节非关税壁垒 所谓非关税壁垒 Non TariffBarriers 是指国际贸易中 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各种措施 直接非关税壁垒是指通过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商品的差别待遇 直接限制进口 以保护本国产业 间接非关税壁垒是对进口商品制订严厉的条例 间接地限制商品进口 这类措施包括进口押金制 海关估价

9、制 苛刻的技术标准 卫生安全检查和包装标签规定等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 隐蔽性和歧视性的特点 从而比关税壁垒更能达到限制商品进口的目的 新贸易保护的特点是以非关税壁垒为主 关税壁垒为辅 一 进口配额 一 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进口配额 ImportQuota 又称进口限制 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 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 或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 小国情形下的配额效应分析 S q 其中自由贸易时国内 外 价格为Pw 加入进口限额Q3Q4后价格上涨为Pq 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 消费者剩余减少 a b c d 净福利效应 a a b c d b c d b d分别为生产

10、扭曲和消费扭曲 b d为配额的净损失 至于c 在关税情形下我们知道它表示政府的关税收入 因此可被抵消 现在则称为配额收益或配额租金 它实际上是一种垄断利润 它的去向视政府分配配额的方式而定 分配进口配额常常要与进口许可证相结合 进口配额的分配方式及结果 二 进口配额与关税比较 二 出口补贴 出口补贴 ExportSubsides 又称出口津贴 是国家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 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小国出口补贴的局部均衡分析 Pw t Pw c D S O Q1 Q2 Q3 Q4 Q a b d 生产者剩余 增加a b c消费者

11、剩余 减少a b政府支出补贴额 b c d社会净福利 净损失b d p 大国出口补贴的局部均衡分析 e 出口补贴与出口退税 出口退税是退还出口货物在国内已征收的间接税出口退税不是出口补贴 面是国际惯例区别形式不同价格扭曲不同国际惯例不同世贸组织的规定不同 三 倾销与反倾销 一 倾销 dumping 的定义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的标准 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 二 倾销的类型 1 持续性倾销 persistentdumping 形成持续性倾销的条件 1 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2 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所面临需求弹

12、性不同 3 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是完全隔离的 2 掠夺性倾销 predatorydumping 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 一旦达到目的 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 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掠夺性倾销通常被视为一种 不公平贸易 行为 3 偶然性倾销 三 反倾销与反倾销税反倾销是进口国对倾销行为实施的政策措施1 反倾销的条件存在倾销行为产生损害二者存在因果关系2 反倾销一般做法是征收反倾销税 四 反倾销的影响 反倾销对进口国的正面影响1 有效调控进口 维护市场秩序2 保护相关产业 维护社会稳定3 改善出口环境 促进外商投资4 有利于下游产业的长远

13、利益反倾销对进口国的负面影响1 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减少了社会福利2 以倾销产品作为原料或中间产品的产业发展受阻 反倾销对出口国的经济效应1 降低出口国的出口规模2 冲击了市场3 减少了社会净福利4 阻碍了出口国对外资利用的发展 五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MC MC t MR D Q P O P P A B b d c Q1 Q2 六 经济学家对倾销和反倾销的评价 1 价格歧视能促进国际贸易 是完全合法的行业策略2 公平价格 准则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商业活动3 反倾销是对法律的愤世嫉俗的一种滥用4 倾销可以消除最初的纯粹垄断 并导致某种程度的竞争 中国遭遇的反倾销等措施 2009年一共有22个国家

14、和地区对我发起了116起贸易救济调查 总案值约127亿美元 创历史峰值 按照WTO统计 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总量的9 6 但针对中国的案件数量占了全球案件数量的43 2010年中国遭受贸易救济调查66起 涉案金额77亿美元 四 其他非关税壁垒 一 自愿 出口限制 二 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三 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四 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第三节贸易保护主义 一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一 幼稚产业的含义及判定标准幼稚产业是指出于本国初级成长阶段 面临国外强大竞争但具有潜在优势和发展前途的产业1 穆勒标准 潜在竞争力标准潜在成本优势 保护结束后可自立2 巴斯塔布尔标准 现值标准保护所需的社会成本不能

15、高于未来利润的现值总和3 肯普标准 外部经济标准考虑外部效应4 小岛清标准 总体经济发展标准根据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5 筱原三代平标准 产业基准标准包括 收入弹性基准 和 生产率上升基准 二 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 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力理论生产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2 幼稚产业保护论的理论依据是经济发展阶段论原始未开化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 三 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政策主张1 保护对象 工业2 保护手段 关税3 保护程度 行业差异4 保护期限 30年5 保护原则 遵循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 自由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政策 四 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评价

16、 积极方面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的地位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具有实践意义缺陷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不正确以部门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方法不正确实践难题 二 保护公平贸易论三 民族自尊四 国家安全论 第四节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 一 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 一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早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18世纪 19世纪末贸易自由化趋势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二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重商主义政策 15 17世纪初经济发展早期的贸易保护政策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国德国 垄断竞争时期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 19世纪末至二战前又称超保护贸易理论特点保护对象扩大 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保护目的发生变化 国外市场垄断保护性质发生变化 侵略性扩张保护措施多样化 非关税壁垒保护的阶级利益 大垄断资产阶级出现排他性的货币集团 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目标 实现国内充分就业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特点 非关税壁垒措施增多从限制进口转身鼓励出口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 战略性贸易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点 把对外贸易放在战略高度并与本国产业高度相关 保护战略性产业 当前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