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869765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提高学生素质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音乐教学是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艺术素质教育。正如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

2、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因此,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我们在实践中探讨的问题。 一、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的教育 当今世界已经走进民主、自由、开放的时代,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多民族文化相互冲击和影响,形成了大的文化交流圈。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多元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1 在歌曲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包含着许多含义,在新课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德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独立

3、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马雅可夫斯基也说过:“无论是诗,无论是歌,都是炸弹和旗帜。”可见,歌曲有它特有的德育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善于抓住歌曲的主題思想和音乐形象。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建立明确良好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富有情感的声音再现这一音乐形象。如这首歌曲,首先让学生了解歌词的大意,歌词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祖国秀丽风光图,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在这美丽的家园里是多么幸福。 从以上可以看出歌曲的音乐形象是词曲的综合艺术形象,只有学

4、生对歌曲产生兴趣,才能渗透德育,准确表现歌曲的情感。才能使唱歌教学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2 弘扬民族音乐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者,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延续也要依靠他们,因此必须大力宣传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要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唇齿相依,共同为建造祖国的明天而努力,由此可让学生欣赏最常见的几个民族的歌舞:壮乡的刘三姐、吉林的朝鲜族舞、内蒙的蒙古族舞、新疆的维吾尔族歌舞、西藏的藏族歌舞等,这些民族歌舞特点鲜明:刘三姐的山歌甜美,寓意深刻、比喻形象;朝鲜族的舞蹈柔美;蒙古族

5、的歌舞粗犷、刚劲、有力,犹如骏马奔腾;新疆的歌舞多姿多彩、欢快奔放;西藏的歌舞表演身体常前倾,似有重物扛在肩上。通过在教学中进行上述的引导与点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了优秀的民族音乐,加深了印象。 其次是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我们民族的乐器比西洋乐器的种类还要多,分有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可让学生了解最常见的乐器如琵琶、二胡等的特点及在民族乐队中的地位。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各乐器所演奏的曲子,如:唢呐独奏曲打枣,用唢呐模仿孩子的欢笑声、说话声。它那丰富的表现力,仿佛让学生们看到有趣、欢快的打枣画面;又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它那苍凉、哀怨的音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穷苦和对旧社会的

6、控诉等等。通过欣赏,加深对乐器表现手法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民族的乐器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地位,也唤起一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爱好,为继承发扬民族乐器起到推动作用。 最后是让学生学唱一些民歌。我们的民族歌曲非常优美,光听还不行,还要会唱,如壮族民歌金樱花开阵阵香,学生在会唱以后,懂得了一些壮族民歌的曲调特点,也知道了民歌来自民间生活。另外我还教学生唱一些别的民族的歌曲,如维吾尔族民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朝鲜族的桔梗谣等,这些歌曲都是优美动听的歌曲,使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各民族歌曲的不同特点,让民族歌曲能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在学生的心目中占一定的位置。这样。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能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

7、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3 融合西方音乐 好的音乐作品是不分国界的,让学生在学习本土音乐的同时,也要融西方优秀的音乐,这也是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做法。学生在学习西方音乐作品时,可以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国家的一些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外国歌曲,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 4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新课程中,突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音乐教学中,不只是单纯地教授和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学到美术、语文、数学等相关知识。如教学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可以让学生用画笔画出祖国、家乡美丽的景色,把学生的美术知识

8、运用其中;又如在学习地球,我们共同的家时可让学生收集各个国家的有关知识,指出它们分别分布在哪个洲,还可以拿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位置,这里又把地理知识融会在了里面。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学生体会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以上四方面的学习。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具多元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审美素质教育 音乐常常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音乐是听觉艺术,而欣赏教学就是通过听觉让人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欣赏教学是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他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种音乐语音及表演形式,以审

9、美为核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唤起学生内心体验,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欣赏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获得与音乐作品相一致的内心体验,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心灵的净化,另外欣赏教学还应从音乐作品的背景中,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如管弦乐合奏森林与小鸟和歌曲绿阴,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是:美丽的森林,小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孩子们在树林里游戏可以通过让学生想象那美丽的情景,使学生领会歌曲描写的意境,得到一种美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让学生听一些形象鲜

10、明的音乐,尤其是接近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比较轻快活泼的音乐。如木琴独奏我是人民小骑兵,通过形象、生动的音乐,描写出小骑兵的精神面貌;又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曲子从小教育学生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学生得到爱劳动的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还可以适当听一些器乐曲。如管弦乐合奏曲溜冰圆舞曲、钢琴独奏曲跳绳 等。这一类器乐曲的音乐形象都比较鲜明,这时只要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画面理解,对学生进行诱发联想的提问,学生会感到音乐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一种有趣味的活动图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听赏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如老爷爷赶鹅、蜗牛与黄鹂鸟,欢快的音乐、有趣的歌词,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

11、画面,便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从以上可以看出,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情趣培养的大好阵地。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一改过去单一的“听”的学习形式,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 1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创造能力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首先要明白在低年级中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人手的,在新课标里就提出要处理好模仿与创造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

12、创造学习。如:学习在动物园里,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动物园里有很多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动物的特征,请学生模仿歌词,进行歌词创编,通过创编,学生既唱熟了歌曲,又能展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其次要让学生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在上课时。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创造,自己设计一些教学情景,要从欣赏、赞扬的角度出发,使学生保持创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在音乐教学中,给予学生多点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如,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多来咪,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为

13、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并且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的形式,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另外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顺带地学习音乐创作的方法。如,在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中,让学生通过边学习歌曲,边为歌曲编创故事情节。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学到了创编音乐剧的一些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较快的掌握了,这比教条式的传授更能使学生掌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创造性的音乐学习,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从而为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鉴于学生其他方面素质还处在相对幼稚的阶段,要求教师在具体的音乐课堂教学

14、过程中,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一切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一定要避免的。 四、音乐教育与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是对心灵的塑造、情感的培养、个性的发展。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振协调时,人就会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充满对人生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

15、世界的挚爱,增强奋斗的自信和力量。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演奏、歌曲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比如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孤独的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无数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 五、音乐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高尚的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气势磅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 六、音乐教育与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音乐美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