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学专业(66)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参加国际竞争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药学高级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三个代表”的主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掌握农药学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及写作能力;具有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负担农药科学方面的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二、研究方向1.新农药的生物合理设计2.农药合成3.仿生农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为 2-3 年学位课与选修课学习时间为 1 年-1.5 年教学实践与调查研究各4 周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即可毕业四、课程设置本专业硕士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必修)和选修课程两类,各专业硕士生总学分 34至 38 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 34 学分) ,学位课程与选修课程学分总量之比一般为 2:1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 19 学分)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开课学期 任课老师政治理论课 54 3 1第一外国语 108 4 1化学专业外语(英) 18 1 2 张爱东,全院学位 课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72 4 1 石德清 刘盛华2现代生物化学 54 3 1 刘德立农药化学 54 3 2 杨光富 刘祖明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18 1 1 指导组,全院学位课(二)专业选修课程(共计 15 学分)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开课学期 任课老师化学进展与学术表达 36 2 2 指导组,全院指 选专业实验技术 54 3 2 指导组杂原子有机与杂环化学 36 2 2丁明武 石德清贺红武生物有机化学 36 2 2 贺红武 张爱东药物分子设计 36 2 2 杨光富、熊英植物化学保护 36 2 3 王学东、王慧利农药残留分析 36 2 2 王学东、谭效松* 任意选修课上课学生人数不满 16 人,不得开课。
(专业学位课及选修课全院学生均可选修)五、教学实践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时间在四周左右) 教学实践的形式有:协助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写作、低年级研究生的实验、协助主讲教授对某门课、答疑、批改作业、参与导师的部分科研工作成绩合格者,计 1 学分六、调查研究硕士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加调查研究实践活动此项活动由导师根据实际需要与条件组织硕士生深入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本学科国内外有关科技文献资料,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相当于此量的其它科技活动参加各项调研活动时间累计为四周,计 1 学分七、 学术活动与开题报告1.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 3 期学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计 1 学分2.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和学术活动3八、科研成果选题应体现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应用价值;能达到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或申请发明专利的水平并达到下列指标之一计 1 学分1.有 1 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申请发明专利一项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应采取导师个别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学生独立钻研和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要注意教书育人,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教学相长要加强硕士生的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着力培养其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十、其它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 3 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本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 1 次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 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3.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4.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3—6 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5.本专硕士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本专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基本依据4农药学专业硕士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化学专业英语总 学 时:18 学分:1 开课学期:2开课单位:化学学院 任课教师:张爱东等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常用专业术语表达、前沿英语文献阅读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合物的英文常用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并通过经典文献的阅读和报告,提高学生对于化合物的命名和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参考书:化学专业英语,兰州大学编化学专业英语,北京大学编教学大纲:无机化合物命名法,4 学时有机化合物命名法,8 学时经典专业文献阅读,6 学时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现代有机合成化学总 学 时:72 学分:4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化学学院 任课教师:石德清,刘盛华课程简介:有机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合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各类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合成方法巩固已学过的基础有机化学理论和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制备方法;掌握高等有机合成化学的理论、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有机合成化学在 21 世纪的最新前沿进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亲核取代反应,烯醇物和烯胺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碳烯,氮烯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3、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环加成,单分子重排和热消除反应;5、氧化还原反应;7、碳碳双键和叁键的亲电加成反应;7、多步骤合成方法; 使本专业硕士生能适应报考有机化学及相关专业博士生的要求,为做好硕士学位论文及今后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以适应 21 世纪有机化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材F.A.Carey,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Part B: Reaction and Synthesis (Fourth Edition ) 主要参考书:1. W. Carruthers, Some Modern Methods of Organic Synthesis, 3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2. Carey,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3. 吴毓林,姚祝军,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科学出版社;4. 杨季秋等, 《高选择性有机合成》 ,科学出版社教学大纲5CHAPTER 1 Alkylation of Nucleophilic Carbon Intermediates CHAPTER 2 Reaction of Carbon Nucleophiles with Carbonyl GroupsCHAPTER 3 Functional Group Interconvers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CHAPTER 4 Electrophilic Additions to Carbon-Carbon Multiple BondsCHAPTER 5 Reduction of Carbonyl and Other Functional GroupsCHAPTER 6 Cycloaddition and Unimolecular Rearrangements and Eliminations CHAPTER 7 Organometallic ReagentsCHAPTER 8 Reaction of Involving Carbocations, Carbenes, and Radicals asReactive IntermediatesCHAPTER 9 OxidationsCHAPTER 10 Planning and Execution of Multistep Syntheses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现代生物化学总 学 时:54 学分:3 开课学期:1开课单位:化学学院 任课教师:刘德立课程简介:l 现代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总称。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也就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化学本质,阐明生命现象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则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力图从分子水平解释生命现象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组成生物体的物质以及生物体所产生的物质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功能;以及这些物质在体内的化学变化,即新陈代谢过程现代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一切生命现象的深入阐明,归根到底必须从生物体内进行化学变化或从生物体内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来解释因此,学生通过现代生物化学的学习为更好地学习其它生命科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教学大纲:绪论 (2 学时 讲授)一、生物化学的概念二、现代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三、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第一章 生命、细胞和生物分子 (1 学时 讲授)1.1 生命的定义 1.2 生命的构成单位--细胞1.3 生物体的化学组成 1.4 生命的介质--水1.5 缓冲溶液及生物体的缓冲体系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8 学时 讲授)教学重点:本章全面介绍蛋白质化学的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常用的蛋白质研究技术第一节 蛋白质通论6第二节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第三节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和肽第四节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第五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六节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第三章 蛋白质研究技术 (2 学时 讲授)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第二节 蛋白质的鉴定第三节 蛋白质的检测第四章 核酸化学 (8 学时 讲授)教学重点:本章重点介绍核苷酸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进一步了解核酸的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重点掌握 DNA 双螺旋结构和 tRNA 的三叶草结构分析比较核酸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上的特点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同时,简单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节 核酸通论第二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第三节 DNA 的分子结构第四节 RNA 的分子结构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第六节 核酸的分离纯化及测定 (详见第十章)第七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简介第五章 酶学 (6 学时 讲授)教学重点:认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从结构上与一般蛋白质的共同点去理解酶的理化特性,从不同点去理解酶的特异性,催化作用和催化机制酶动力学将结合酶的化学本质和催化机制学习各种影响酶反应速度的因素。
第一节 酶的概念及作用特点第二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第三节 酶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第四节 酶作用的机制第五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第六节 酶活力测定第七节 酶的多样性第八节 酶工程简介 第九节 维生素和辅酶第六章 生物氧化 (3 学时 课堂讨论)教学重点:本章介绍生物氧化的方式、特点和酶类、线粒体氧化体系、非线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