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2798553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莱芜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答案解析版)讲解材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莱芜市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满分:120 时间:120分钟)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生命涌动,涌动新生。涌动的可贵在于其调动着每个分子的内在动力,【甲】地进行自我扬弃,让清澈纯正的品质发扬广大,把日积月累的污秽清除殆尽,在自我的辩证否定中获得升华,从而脱胎换骨,华丽退变。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虽身陷囹圄却刚正不阿,虽陷淤泥却点滴不染。【乙】他们【丙】的内心一直坚守着那份高尚的品质,保持着那种涌动的力量。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正不阿( ) 淤泥 B.殆尽(di) 日积月累 C.身陷囹圄(y) 退变 D.污

2、秽(hu) 发扬广大答案:B 【解析】A项“阿”应读“ ”;C项“退变”应是“蜕变”;D项“发扬广大”应是“发扬光大”。2. 文中画波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生命涌动 英雄豪杰 B 内在动力 古往今来 C 刚正不阿 脱胎换骨 D 获得升华 点滴不染答案:C 【解析】C项都是并列短语。A项“生命涌动”是主谓短语,“英雄豪杰”是并列短语;B项“内在动力”是偏正短语,“古往今来”是并列短语;D项“获得升华”是动宾短语,“点滴不染”是偏正式短语。3. 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顽强 因为 坚忍强大 B 顽强 所以 坚韧强大 C 顽固 所以 坚忍强大 D

3、 顽固 因为 坚韧强大答案:A 【解析】“顽强”的意思是坚强;强硬。“顽固”的意思是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坚忍”的意思是(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坚韧”的意思是坚固有韧性。根据语境,应选择为A.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新一轮汶河治理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序幕的拉开,我市大力推广“河长制”,力争明年基本上根除河道黑臭现象。 B.日方就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企图公开展开讨论,对历史事实做随意歪曲解读,俄方对此表示非常遗憾。 C.戏剧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 D.孙过庭的书法,中锋、偏锋、细笔兼而有之,沉

4、着工稳、放纵任性杂糅相伴,形成全篇气韵生动,为历来研习草书的范本。答案:C 【解析】A项“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这里应该用“消除”。B项“企图”的意思是图谋;打算(多含贬义),与后面“对历史事实做随意歪曲解读,俄方对此表示非常遗憾”相矛盾,应删去。D项中“形成”后面没有与之搭配的词语,应在“生动”后面添加“效果”,或者删除“形成”。 5.对下面这首词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浪淘沙【宋】李莱老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银筝初试合琵琶。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晚风杨柳绿交加。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注】押:帘轴,用以镇帘。A. 词的上阙,特别是“柳色春罗裁袖小,双裁桃花

5、”两句,描写女子的服饰与状扮,展现了一个娇美灵秀的闺中女子的形象。B.“芳草满天涯,流水韶华”两句,借景抒情,情境交融,写出了主人公对韶华流逝的感伤之情。C.这首词中,“数尽归鸦”一句与温庭筠笔下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D.这是一首描写闺中对女子日常生活的词作,全词语言绮丽,生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思乡之情。答案:D【解析】D项中“思乡”不对,应是“思念爱人”。2、 积累与运用(共15分)6.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4分)(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和_。(2)大学 _ 论语孟子合称为“四

6、书”,从明代开始,规定为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必读书。(3)众猎户打起胡哨来,一霎时聚起三五十人,都拿了挠钩枪棒,跟着甲,再上岭来。此时天大明朗,都到山顶上。远远望见窝边果然杀死两个小虎,一个在窝内,一个在外面;一只母大虫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 (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二回)选文中横线处人物甲是指_,他杀死老虎的原因是 _。答案:(1)我的大学(2)中庸 (3)李逵 李逵的母亲被老虎吃掉【解析】(1)考察高尔基的三部自传体小说,即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选段出自“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所以“甲”处人物是“李逵”,杀死

7、老虎的原因是李逵母亲一起走,在沂岭脚下,为娘讨水回来后,娘被老虎吃掉,遂杀了子母四虎。7. 请参加以“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5分)(1) 材料一 据了解,为激发更多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2014年和2015年,山东省成功举办了两届“国学小名士”经典朗读电视大赛。在大赛的带动下,各地中小学校以本课程为主,国学社团为辅,广泛开展经典朗读活动,掀起了“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的热潮。 为此,学校开展“经典名著推荐活动”,要求同学们写一句推荐名著(或推荐名著中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书写推荐词。(推荐书目:水浒传三国演义论语孟子诗经等)(2分)示例:

8、西游记:师徒四人,跋山涉水、斩妖除魔,历尽劫难取真经。(或:孙悟空:齐天大圣,闹天宫、闯冥界、斗魔王,一番磨难终成正果) 材料二 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些年来,一些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占卜算卦、看风水、求神问药。种种消沉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又猖獗起来。假如生活中有人正在从事某种封建迷信活动,请你对他(她)进行规劝。(不少于30字)(3分) 答案:示例:(1)论语:精湛散文,文化宝库,谆谆教诲,用智慧书写儒家经典。 (2)你好,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光大。但是也不可以否认,有些糟粕需要我们进行筛选提炼,不要歪曲学说搞封建迷信,害人害己。

9、我们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8、填空。(6分)(1)曾子曰:“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2)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3)行者见罗敷,_。(陌上桑)(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最能表现杜甫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_,_”两句,运用典故_,写出了作者功业未成,有家难归的矛盾心理。(6)古诗中有一些表现“劝学”的句子,请写出完整的两句。_,_。答案:士不可不弘毅山随平野尽下担捋髭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勒石燕然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析:-属于直接默写,-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平时要准确地

10、背诵重点诗篇中流传千古的名句,能够正确地书写,不出现错字、别字。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4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当余之从师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B、足肤皲裂而不知 杂然而前陈者C、余则

11、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恕乎D、以中有足乐者 扶苏以数谏故答案:D解析A项“之”,第一个意思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意思是“助词,的”。B项“而”,第一个意思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意思是“连词,表修饰”。C项“其”,第一意思是“代词,指同屋的学生们”,第二个意思是“难道”。D项“以”都是“因为”的意思。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 劳其筋骨 B、布囊其口 C、其一犬坐于前 D、吾妻之美我者答案:B解析例句“腰”的用法是“名词作动词”。A项“劳”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B项“囊”指口袋,这里作动词,堵住。C项“犬”名词

12、作状语,像狗一样。D项“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11、作者明明“缊袍敝衣处其间”,为什么却说“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什么评价?(3分) 答案: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虽是“缊袍敝衣”却不羡慕别人的衣食无忧,专心向学,潜心研读。通过对比,希望马生以此自勉,刻苦读书,学有所成。解析从“不若”读出运用对比手法,作者把学习当做快乐,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说这句话的目的是勉励马生,像他那样勤苦好学,学有所成。乙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节选自战国策三十)注骑劫:人名,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