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理解试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797305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阅读理解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阅读理解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阅读理解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阅读理解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阅读理解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阅读理解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衲衣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sho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

2、,值得!”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

3、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 ”的古训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阅读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1)嗫嚅( ) (2)樊笼( ) (3)百衲衣( )(4)祛病化

4、灾( ) (5)庇护( ) (6)惊诧( )(7)馈赠( ) (8)蹿上房顶( )2、结合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悄悄替我还情了。恍然大悟: 通宵达旦: (2)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鞠躬尽瘁: 赴汤蹈火: 3、第自然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 4、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文中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在哪一节?并概括该小节的内容。侧面描写在:第_小节;简要概括内容: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6、请将文章中划横线的句子补充完整。写在文中横线

5、处。普通的人 伟大的心我家住在西郊一个幽静的叫挂甲屯的小村里。离我的住宅不远有一座荒废了多年的吴家花园。1959年下半年,这里搬来了个新住户。不久,人们就常常看到一位矮矮的老人背着双手在村街的土路上沉思漫步。后来,也不知是谁走露了“风声”,小村子里的人们都知道了这个住户就是被罢了官的彭老总。从此村里的老年人都亲切地喊他“老头子”,孩子们则尊敬地称他“彭爷爷”。一天黄昏,我和母亲在院子里乘凉,彭老总精神爽逸地来到我家。他穿一身染成了黑色的旧衣服,脚上是一双旧布鞋,是再普通不过了。他蔼然可亲地询问我母亲的年龄,母亲告诉了他,他爽朗地笑着说:“你比我大两岁,你是我的老姐姐。”从此,他便一直喊我母亲“

6、老姐姐”,我的母亲也乐意地认下了这个找上门来的“弟弟”。后来,他便常常到村里一些人家去串门,询问人们的生活、队里的生产,拉家常,问疾苦,亲亲热热,无间无隔。谁也不相信终日生活在他们身边的这位如此平易地老人,竟是当年威震敌胆、“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元帅。有一回,他在街上碰见了我,间我是否读过马克思传这本书,并说这是一本好书,要我认真读一读。他还很有兴趣地跟我讲了马克思是如何为共产主义奋斗了一生。末了,他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老想着自己,为自己活着,那他活着就是没有意义的!”从他那自言自语的神态中,我感到他并不是专门讲给我听的,倒像是他内心的严格自励。最使我不能忘怀的是我结婚那天,彭老总来我家串

7、门。一进门就嗔怪起我的母亲,说这样的大事为什么不告诉他。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倒真像是我家的至亲。不一会,就派人给我们送来了礼物:一套玻璃酒杯和一幅仿制明代唐寅的听涛图织锦画。那酒杯一共六只,装在一精致的小盒里;六只杯子,六种颜色,六种花纹,透过那不同的色泽,看到里边仿佛永远装满了美酒。那幅画画的是一个老人孤独地坐在松林峡谷中,无限神往地听那松涛的鸣响,听那山溪的流淌。画上的情景常常引起我对眼前这位老人当时境况的联想,特别是唐伯虎的那首自题诗,更让我体察到了彭老总内心的高洁:“参天松色千年志,坐听涛声到黄昏。”这正是彭总一生的写照;他那身躯正像青松一样伟岸,革命意志正像青松一样万年葱翠!正是他,一

8、生置自己于人民之中,他的心声永远和人民群众的心交响着。每逢佳节,我们全家拿出我冒着很大风险珍藏下来的酒杯,斟满芬芳的美酒,一起深情地怀念着:一个普通的人,一颗伟大的心! 阅读练习:1、结合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彭老总精神爽逸地来到我家。爽逸: (2)他和蔼可亲地询问我母亲的年龄。和蔼可亲: (3)谁也不相信终日生活在他们身边的这位如此平易近人的老人,竟是当年威震敌胆、横扫千军的元帅。平易近人: (4)一进门就嗔怪起我的母亲来。嗔怪: (5)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倒真像是我家的一位至亲。至亲: (6)他那身躯正像青松一样伟岸,革命意志正像青松一样葱翠!伟岸: 葱翠: 3、文章写了彭老总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4、文章是怎样表现彭老总的“普通”的?又是怎样表现他的“伟大”的? 5、文中为何不写彭老总“威震敌胆、横扫千军”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6、本文并未写彭老总“威震敌胆、横扫千军”的事例,你还觉得彭老总伟大吗?为什么? 7、在你的课外阅读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彭老总的事迹?简要介绍其中的一件。 8、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感到他并不是专门讲给我听的,倒是他内心的严格的自励。”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