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79353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高考要求考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这里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的分类,大致着眼于文本的功用,若着眼于表达方式,则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常用文体。现代文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这类文章由于内容覆盖面宽、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命题特点1选用材料新近、新颖。高考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2、,或是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评价和看法,淡化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义,有一定文化底蕴,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新鲜、新颖。2设置选项误导、迷惑。语言是信息的载体,高考对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都要落到语言上,因此高考题设置选项,往往具有误导、迷惑性,进行多种干扰。善于识破选项陷阱,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常见的干扰点有:混淆范围。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常夸大事物的范围、作用、程度,或者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或者任意扩大概念外延等。误划类别。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因果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一是把“因”错断为“果” , “果”错断为“因” ,颠倒了两者的关

3、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主次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是非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张冠李戴。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无中生有。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设置原文中没有的信息。答非所问。命题者设计选项时,选项与题干毫不相干,答与问游离,完全没有内在的联系。偷换概念。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将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中的词语非等值概念交换,或选项在表述原文意思时漏掉了原文中的一些重

4、要词语,或把原文对中心语的陈述,换成对修饰语的陈述,或有意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断章取义。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是从全文主旨去理解内容,而是背离主旨,抽取只言片语,组合成貌似正确的选项来误导人。已然与未然。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 。偶然、可然与必然。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二)方法技巧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1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

5、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2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

6、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 ,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3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 ,亦即筛选,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4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

7、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5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牢记: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

8、,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6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 “解释” “作用” “原因” “证据”“主要的” “根本的” “属于” “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别正误。(三)常见失误1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还没从整体上控制全文的要旨,就急于动手做题。在做题中遇到了困难,又到原文中反复搜寻查找。考场一旦阅读不顺,便产生烦躁情绪,越烦躁越读不进去,以致严重影响了做题质量。2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找准

9、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论述类文章语言简明,信息含量大,一旦阅读不细,很重要的信息就会从眼边溜走。等于囫囵吞枣,一时收不回来,势必在考场上丢失应得的分数。无论是筛选信息,还是正误比照判断,锁定答题区域都是非常必要的。3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试题是单选性的,题肢干扰性很强,过早地阅读题肢,极容易把头脑搞乱,给自己招来了更多的干扰因素。有的学生看不透这一点,做题中,读完题干,不假思索,就急于读题肢,以期迅速得到该题的答案。其结果,只有欲速则不达,不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找来了更多的麻烦。4由于情绪紧张,或由于急于求成,往往粗心大意,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失分。

10、例如没有注意“主要” ,而答了“次要” ;没看清“选错” ,而变成了“选对” ;或对概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错得五花八门,离奇古怪。5解答归纳概括性的题目,必须进行条理分明、要点完整、切合题意的表述。但是有些学生却不善于抓住中心论题,抓住主旨,抓住事情的本质或人物的思想性格特质,抓住线索脉络或总体纲要,并且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句,把握不同方面,因此,导致的结果不是答非所问,就是残缺不全,或者主次颠倒。有些题目,虽然从某段中提出,却要综合全文或前后段才能答全;有的过渡性的问题,需要看上下文才能把握;有的解说象征意义类问题,要在比照联想中才能理解。6任何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试

11、题的答案也必须依附在这个整体之上,有的考生不从整体着眼,只盯着局部去找答案,就难免把答案搞错。信息的完整与正确筛选,需要细心。如果粗心大意,不能紧扣题干的要求,将文中有关信息全部筛选出来,在答题时就容易出现错误。这就需要做好“文题对应”的工作,但如果审题或者阅读不严谨,必然缺少文章整体感,就将犯“文不对题”的错误。(四)备考策略一般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论等为主要内容。根据此类文章的考查特点,要迅速把握一般论述类文章的内容,解答好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做到:了解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原则。要正确认知该文章阐述、说明、分析、辩驳、介绍了

12、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心意思是什么,是怎样表达和写作的,并标示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抓住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明确作者要证明、阐发什么,怎样论证、阐发的,用了哪些论据和方法,论点与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要关注文中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表示消息的来源或依据、表示肯定或强调的语气的插入语,并标注出来;要特别注意定语、状语和关联词语以及注释、说明等等。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式、对照式等) 。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

13、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顺序词(如首先、其次等) 、关系词 (如各种关联词等)以及提示词等。2.掌握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解题技巧。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题,考查的目的主要是正确而准确辨识、判断、筛选和整合信息,其客观题解题的主体方法是:“对号入座,参照比对”。具体做法是:了解题干。准确把握题意,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看清题干问的是什么、重心在哪、是从正方问的还是从反方发问的,避免文(选项)不对题(题干) 、歪选、缺失或答非所问,因为命题人习惯在这些方面设置盲点,从而为思考、推断和判定做准备。筛选信息。逐字逐句阅读选项,找出设题的角度和考查的信息,然后在

14、原文中锁定选项内容所涉及的区间,并将有效信息标出,找准、找全并注明第几题第几项。比较验证。把选项与在原文标注的同选项有关的有效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对,看看选项与原文有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句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肯定否定表述时是否变味,意义、性质或者本质是否改变,从而判断其正误。3.要明确一般论述类文章试题的设误点(设题陷阱) 。夸大或缩小事实(范围) 。故意以部分代整体,或把整体说成部分。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故意把没有某个意思说成了有某个意思。 暗中更改,偷换概念。故意用其他概念置换原文中的概念,或混淆概念间的关系。以偏概全,超前肯定(推断) 。故意把原文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做出

15、的分析、认识、评价、判断等用全称的词(都、一概、绝对等)来概括或将一些展望、推断、没有做出的结论变成一种现实。违背认知,混淆或然、已然和未然。故意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规律,打乱逻辑顺序,或者故意改变时间,即把将发生的(或然) 、未发生的事情(“未然”)判断为已发生的(“已然”) ,或者相反。错位嫁接组合,颠倒(或重设)句间关系。故意把两个时段的研究和事实杂糅在一起、嫁接到一块;或者在因果(或条件等)关系上,故意把原文中的“因”(或条件等)变成了“果”,或者把“ 果”变成了“因”(或条件等) ,或者把这种关系的说成是那种关系的。言此与言彼,主要与次要。故意混淆原文的此处意思与彼处意思,或者将

16、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混淆。善于采用“删” (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 “调”(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 、 “改” (变换说法,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 、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点,断章取义) 、 “凑”(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的方式设误。3.要注意提炼、概括和转换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信息的角度:紧扣题意,选用恰当句式、适宜角度;有效利用文中重要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接、重组;把好角度,理清思路,明确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确认主旨,高度概括。(五) 、解题指导1、通读全文,思考四个问题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2、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