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2779273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终极押题卷2)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

2、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祖、法祖是殷商即已确立的一种传统。殷墟甲骨卜辞中关于祭祀祖先的多达15000条,其中关于上甲的1100多条,成汤的800多条,祖乙的900多条,武丁的600多条。可见,敬奉先公先王,是殷商人的第一等要务。进入周代,敬祖意识更趋强化,而且有所变异。在殷商,对男性祖先崇拜固然已占优势,但祭典中先妣(即殷先王的配偶)的地位仍相当显赫,殷墟卜辞中多见“中母”“少母”“多妣

3、”“多母”字样。而在宗法制度完备化的周代,对祖先神是的尊崇主要限于男性先祖。 由敬祖观念推演出的一个重要伦理范畴是“孝”,所谓“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孝”字构成,上老、下子,昭示上代与下代融为一体。孝道是祖宗崇拜的产物。 “孝”并非世界通行的德目,如游牧民族并不讲孝道,工商业社会的欧洲虽有养老制度,却没有类似中国这样的以敬老为旨趣的“孝”的德目。 “孝”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聚族而居的血缘宗法社会奉行的第一德目,在这样的社会,老人是生产技艺和社会规范的保有者、传授者,拥有至高威望,深受敬重。就中国而言,在宗法制度尚未成熟以前,也无孝道的专门提倡。如商代虽盛行“法祖”,却并未产生“孝

4、”的观念。殷墟甲骨文中“孝”字仅有一见,且用于地名,可见殷代“孝”的观念尚未发育。而周金文多有“享孝”出现,皆指享祀先人,祈祷先人保佑子孙长寿多福。以后,尚书诗经国语论语孟子等传世文献中反复出现从各种角度论“孝”的段落,往往与神灵及祖先崇拜、祭祀相关,并推衍出子女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这一层意思。然“追孝于前”的本意,在于贵经验、尊传统、重历史。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认为不改变前辈的行为准则便是“孝”,足见孝的精义在于“执古以御今”。 孝道强调历史的线性延续,不仅诉诸理性的阐明,更充分调动血缘传承过程中形成的情感力量,所谓“主爱自亲始”。宗法结构下的社会心理集结为炽烈的“孝亲”情感

5、。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为对死去先祖的隆重祭奠以祈求他们保佑后代人丁兴旺、家族昌盛,更体现为对活着的长辈的顺从、孝敬。“二十四孝”的故事,多弥漫着浓厚的尊亲、敬亲情感。孔孟一再申述,孝不仅是“养”,其精髓在“敬”: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认为仅限于赡养父母,便同饲养狗和马没有区别,故无敬之养算不得“孝”。此即所谓“孝之至,莫大于尊亲”。 长期以来,人们把生子立后视作行孝的第一要义,为此引出孟夫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论。其实,这是对孟子语的误释。孟子的全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的“无后”并不是指没有后代,而是说舜

6、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家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他)。可见孟子并没有不生孩子就是不孝的含义。汉代人赵歧对孟子这段话的诠解是: 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不娶无子”,只是第三位的不孝。孟子的思想体系是仁义至上(所谓“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赵歧将“陷亲不义”列为不孝之首,庶几合乎孟子思想主旨。另外,曾子也主张可以对父母“微谏”,即有礼貌、有限度地提出不同意见,并非无论曲直,

7、对父母一概绝对服从。1下列关于“孝”的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敬祖、法祖在殷商时代就已经确立为一种传统,而“孝”的种种观念就是由敬祖观念推演出的。 B孝道是祖宗崇拜的产物,但在盛行“法祖”的商代,“孝”的观念尚未产生。 C周金文中多次出现“享孝”一词,显示“孝”的观念已经产生,以后尚书等文献从各种角度阐述“孝”的观念。 D在宗法社会,老人是生产技艺和社会规范的保有者和传授者,拥有至高威望;“孝”成为社会奉行的第一德目。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殷墟卜辞中多见“中母”“少母”“多妣”“多母”字样可以看出,殷商时代祖先祭典中先妣的地位相当显赫。 B“孝”的本意是贵经验、

8、尊传统、重历史,后来推衍出女子报答父母生养之恩的意思。 C宗法社会下的“孝亲”情感,一方面表现为对先祖的隆重祭奠,另一方面体现为对在世长辈的顺从和孝敬。 D人们依据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生子立后作为行孝的第一要义。其实,孟子仅将“不娶无子”列为第三位的不孝。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法制度不成熟时无孝道的专门提倡,而宗法制度完备化的周代则有了“孝”的观念,可知“孝”的观念与宗法制度关系密切。 B尚书论语国语等文献对于“孝”的论述往往与神灵及祖先崇拜有关,可以作为“孝”是由敬祖观念推衍出来的一个证明。 C孟子一方面认为孝的精髓在“敬”,另一方面又主张“仁义至上”

9、,可以看出他认为对长辈的“敬”不能凌驾于“仁义”之上。 D现代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从文章可以看出,这个规定体现的观念远远超越了古代对“孝”的认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款步走来的大师俞晓群 仰望寥寥星空,我想到一位“跨时代”的老人,他的学术成就,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这个时代。他身上笼罩着天才与大师的光环,给那暗淡的天空,涂上一抹亮色。他就是许渊冲! 他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已经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1994年,他的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在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这是该社出版的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并得到“绝妙好

10、译”的评价,顾毓琇赞扬此书“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1999年,他的中译法中国古诗词三百首在法国出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称作“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他的英文回忆录追忆似水年华在美国出版,被纽约时报评为“融诗情哲理于往事”的杰出著作。他将西厢记译成英文,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誉为“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翁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他英译的楚辞,被美国学者寇志明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 当然,有人会说,归根结底,许先生的存在,还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余绪。这也没错,重要的是在这个时代,许先生并没有停止他奋进的脚步,他更是一位新时代的英雄! 2003

11、年,许光锐在评价西南联大的优秀学生时说,那时培养的人才,物理系的代表是杨振宁,数学系是王浩,中文系是汪曾祺,外文系原来是查良铮(穆旦),可惜他死得太早,现在许渊冲超过了他。 许先生把学术研究看得比生命还重。许先生的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有人会觉得他有些狂妄,不是谦谦君子。在编辑他的文集时,我发现,其实许先生是一住非常讲道理的人,遇事心平气和,见不到半点火气;但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他却主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丝毫不要隐瞒自己的观点。 许先生很尊重傅雷先生的作品和翻译理论,但是他认为傅雷的思想还需要发展,况且傅译并非无懈可击。比如高老头,傅译第5页中写道:“你可以看到一个

12、晴雨表,下雨的时候有一个教士出现。”许先生在法国见过这种晴雨表,表的上方有一个小顶篷,天晴时折起,下雨时顶篷自动伸出。顶篷的法文是capucine,教士的法文是capucin,只有一个字母不同,可能是巴尔扎克笔误,也可能是印刷错误,傅译却错上加错了。 还有,许先生多次与杨振宁讨论翻译的科学风格与艺术风格问题,杨先生翻译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许先生认为翻译十分准确,但属于科学风格,比如他将“文章”直译出来,但杜甫没写过多少文章,所以应该译为“poem”,这就是艺术风格了。另外,许先生在重译红与黑时,将此前的几种译本加以比较,批评其中两个译本句法不地道,一句话中出现两三个“的”字,不

13、像是一个作家写出来的句子。 许渊冲的风格,坦率而讲道理。有时,他会表现出一种霸气。他说中英互译很难,是英法互译难度的10倍,中国人只能将这个最难的翻译承担下来;他说中国人不应该自卑,应该把翻译提高到创作的地位,建立中国学派的译论;他说中文的优点不在严谨,而在诗性,所以在翻译文学方面,一定会胜过西方一筹;他说楚辞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高峰,是最强音,而散体翻译却把它变成山峦或大合唱了,只有他有韵有调的翻译,才能表现它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他说重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的翻译水平,在竞赛中得到提高,所以直到现在,他还在重译莎士比亚全集,并且自信他的译本一定会超过朱生豪或梁实秋的。 (选自光明日报

14、,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英国企鹅图书公司出版的许渊冲中译英中国不朽诗三百首是第一本中国人的译作,其译文得到顾毓琇的好评。 B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许渊冲的中译英西厢记不亚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C在法文中,“顶篷”和“教士”只有一个字母不同,而巴尔扎克在写作时将二者弄错,傅雷在翻译时却没有看出来。 D在许渊冲看来,翻译有科学风格和艺术风格之分,但是总体来说,科学风格不如艺术风格的翻译效果好。 E许渊冲英译的楚辞,被美国学者寇志明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许渊冲对自己的翻译也非常认可。5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他的学术成

15、就,既属于那个时代,更属于这个时代”?(4分)6文中运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许渊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牛泪刘川北 牛老了,那么大的骨架,有了突起的棱角,走起路来,一步一探,好像前面埋着地雷,犹疑着,脚步子是虚的。人也老了,头发花白了,着了霜雪的荒草般,乱成一团,脸上的皱纹一道压着一道,一脸的沟沟坎坎。老人走在前面,牛跟在后面,走出逼仄的小巷,眼前展现出春天的原野。老人拔掉嫩嫩生生的青草,双手捧到牛跟前,牛看一眼老人,然后深埋着头,把青草绞到嘴里,老人的手濡湿了,出神地等着牛衔完最后一根青草。对面的山,一座连着一座,逶迤如牛群。 儿子搬到城里去了,他说不动老人,老人说,还有牛呢,进了城,牛住哪儿?儿子舍不下老人,丢下老人一个人,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老人身边连个照应的人都没有。老人说,怎么没有?还有牛呢。儿子哭笑不得,牛能变成老人的儿子?早几年,村子里遍地都是牛,开春时,吆着牛,犁开一片一片土地,掀开了庄稼地盖着的棉被窝,地就醒了,草就醒了,庄稼也醒了。现在,这头半,是村子里唯一的牛,也是村子里最后一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