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2779104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语 文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 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

2、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 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 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

3、美感距离。“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距离”产生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 中国画中的“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

4、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盼追求文人气。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

5、调。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随着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国门打开,西洋画随着欧风美雨,进入中国。面对写实逼真的西洋画,许多人惊讶不已,西洋画里那铜制的泛着金属光泽的纽扣,那细密逼真的发丝,那如同真人一般,好像还有着温度的人,似乎让重神不重形的中国画相形见绌,中国画好像成了明日黄花,许多有见识的文化人,此时也像是被洗了脑,反对写意,要改良中国画。但是智慧者是始终知道水墨意韵的,带有写意精神的中国画是谁也取代不了的。 遗憾的是,许多人舍弃滋养自己的本土文化,试图丢掉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不再关心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不再

6、关心中国文化赋予艺术的那种诗意的精神追求,放弃自己主观精神的追求,过分强化和追逐外在的表现形式,甚至有些人剑走偏锋,以哗众取宠为能事。借鉴是手段,不是目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硬地照搬照抄会水土不服,或许最终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也弄不清自己要到哪里去。 (节选自玟英中国画为什么要讲究古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术的任务是把“美”传递给欣赏者,对中国画而言,更强调在让欣赏者领略其外部形象的“美”的同时,更要能满足其精神追求。 B中国画讲究“古意”,远离现实中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让人以宁静超然的心境获得客观和精神双重美感。 C“菡萏香消翠叶残”,若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

7、,语意明确通俗易懂,但美好的意象消失了。难以产生美的联想。 D文章高度赞扬打开国门后进入中国的西洋画,西洋匦细密逼真,所画人物好像还有温度,这画风画技,丰富了我国的美坛。 D(对进入中国的西洋画,本文没有“高度赞扬”。其余各项均符合原文内容。A项,见第2段。B项,见第6段。C项,见第4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所说的“古意”是指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传统,强调意趣自然,离尘绝世,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 B“距离”产生美,这一审美规律,表明越是远古的东西越具有审美价值,古典生僻难懂,便能产生最美的境界。 C西洋画的特点是强调外形的逼真,中国画更强调意蕴,重视精神上的

8、追求和寄托。前者重其形,后者重其神。 D中国画是根植于中国土地的艺术,有其民族特色,如果丢掉其自身文化基因,一味追逐西洋画,那将是舍本逐末。 B(“古典生僻难懂,便能产生最美的境界”于文无据,这是一种极端的说法,偏激不合事实。许多大众化的、当代的艺术作品,同样审美价值极高。A项对,见6、7段中的论述。C项对,见第7段。D项对,见8、9段的论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说,读罢“菡萏香消翠叶残”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这是因为读者自己情绪低沉才会引起的共鸣。 B中国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即使画中看不到人影,但其中都承载着人的感情、意念,表现人的精 神面貌。 C

9、对于西方的文化艺术,我们不能全盘吸收,生硬仿效,但仍能借鉴,吸收其长处,拿过来为我所用。 D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不只要看作品画得像不像,色调美不美,更要看它内含的意蕴,从中吸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A(情绪低落引起共鸣之语固然不错。但这句诗本身传达的香消玉殒的悲凉之情是客观存在,并非一定要读者自己情绪低沉才会引起共鸣。B项从第7段论述可分析到。C项对,第9段有“借鉴是手段”一句,现作品并非否定借鉴。D项对,全文讲美术创作,但从文意中可以得出其鉴赏的要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潘恩,被历史辜负的人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在西雅图的美方欢迎宴会上开出了自己阅读过的

10、“关国书单”,其中有一本,是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今日之美国是自由民主的代名词,而最早提出“自由民主论”的,便是这位“美国体制之父”,他将半生心血,都倾注在常识这本不到50页的政论小册子里。英国囚犯、美国精神领袖、法国革命者,这三个词,足以概括潘恩的一生。潘恩的父亲是英格兰诺福克郡一名穷苦的胸衣匠人。幼年时潘恩就失学了,成年后为稻粱谋计,先后以店员、胸衣匠、教员、税吏等职业为生;两次结婚,却从未尝过幸福滋味,均以失败收场。1774年4月,因为有不敬言论,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半年后为了避难,不得不以“契约奴”的低微身份远赴北美求生。在常识发表之前,他一直把自己的姓写成“Pain(痛苦)”,以示对英国

11、社会的抗议。刚到北美时,那些独立先驱们还都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对宗主国英国奉行不彻底的反抗:一边四处征战,一边以英王马首是瞻,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两年问,潘恩冷眼旁观如此乱局,空有壮志无处施展。1776年初,他以“一个英国人”的名义出版了一生最重要的著作,这就是常识。常识只是一本小册子。不过,页码之轻掩盖不住思想之重,书中承载的思想内涵着实惊人,丝毫不逊色于动辄洋洋万言的民主宣言。且不说里面“人人平等”的理念如何具有前瞻性(他首次提出“解放黑奴”的观点,直到87年后林肯的废奴宣言才将之落到了实处),单单是他对专制王权的深入剖析就一次次地敲打着陶醉在“英国梦”里沾沾自喜的北美英国人

12、。潘恩从政府的起源说起,条分缕析地解构英式政体。他评论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两者利益的终极代表,其存在的唯一目的无非是为君王、贵族谋求福利。因此,它不仅是达官贵人们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借以盘剥殖民地的工具。他再三质疑,难道殖民地人民甘心被人奴役、任人宰割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潘恩而言,揭露王权的真实面目尚属其次,因为那不过是路人皆知的“常识”。他最大的抱负在于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毋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空前的舆论影响,在当时仅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达50万册。1776年7月,在潘恩的影响下,北美十三州的代表齐集一堂,审议并通过

13、了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由此,北美独立革命正式拉开了序幕。纵观历史,先驱者自身的待遇永远与其思想的影响不成正比。常识出版后,潘恩投笔从戎,加入格林将军的志愿部队,曾在军队士气败落之际推出美国危机鼓舞人心。但北美战争结束后,他却受到排挤。后来不得不避居英、法。1789年,他参与法国大革命,成为领袖之一,但因为政见相左(潘恩反对处死路易十六),被罗伯斯庇尔投入监狱。数年后,他几经周折返回美国,也是应者寥寥。1809年,这位美式政体的开创者孤独地死于纽约,身后竞乏人送葬。不能不说,这是历史和潘恩开的残酷玩笑。 相关链接: 常识一出,震聋发聩,犹如划破黑夜的枪声。一家英国报纸惊叹:“常识

14、无人不读。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华盛顿曾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 因此,让我们不要怀着猜疑的或疑惑的心理互相观望,而是每人要把真挚的友谊之手伸给街坊,来共同划一条界线,这条界线像特赦令一样,将不去追究以前的各种纷争。让独立党和托利党的名称消灭了吧;让人们在我们中间听到的名字,只是属于良好的公民、坦率舜口坚强的朋友、人权与自由和独立的北美联邦的勇敢的拥护者吧。(托马斯潘恩常识)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776年之前,由于对英国政府不满,潘

15、恩一直把自己的姓写成“Pain(痛苦)”,避难到美国后,他以“Pain”为笔名发表了常识。 B潘恩从政府起源说起,否定国王权威,宣扬独立,对推动北美人民走上公开独立道路意义重大。 C林肯、杰斐逊、富兰克林、华盛顿、罗伯斯庇尔等人都阅读过潘恩的常识,并深受其影响。 D潘恩一生颠沛流离于英、美、法三国,对美、法革命做出重大贡献,北美战争结束后,深受广大美国人民的拥戴。 B(A项与原文不符,原文写道他以“一个英国人”的名义出版了常识,而非以“Pain”为笔名。C项,从链接材料一可知华盛顿阅读过潘恩的常识,并深受其影响,其他几个人物无从知晓。D项,“北美战争结束后,深受广大美国人民的拥戴”文中未提及。)5作者为什么说潘恩是被历史辜负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6“纵观历史,先驱者自身的待遇永远与其思想的影响不成正比”,请联系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黑 头 冯骥才 黑头是条好狗,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第二条的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