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

上传人:xiac****huan 文档编号:132774764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相优质课公开课课堂实录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首先大家猜猜银幕这副对联写的是谁?主要写了他的哪些事?(投影)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yo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生:诸葛亮师:那么写了诸葛亮那些事呢?生一:三顾茅庐生二:“六出”指六出祁山,“七擒”指七擒孟获,“东和”指东和孙权,“北拒”指北拒曹操,“火攻”指火烧赤壁,“收二川”指收复东川、西川,指刘璋和张鲁。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历史知识了解的还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赞美诸葛亮的诗蜀相师:请大家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投

2、影)1、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本诗。2、学习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3、熟读成诵,背诵这首诗。生:(齐读)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今天我们就一起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来鉴赏本诗。第一环节:阅读资料,了解杜甫师: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其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投影)自学指导:请大家快速阅读金版学案“作家档案”和“背景回放”部分。时间为3分钟,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为什么填这个词或词组? 生一:我填的是“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生二:我填的是“一个有才气

3、的杜甫”。应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生三:我填的是“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晚期-师:是唐朝晚期吗?生:是由盛转衰。生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战争,了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生四:我填的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我记得他有这样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带来痛苦的诗文。生五:我填的是“一个爱国的杜甫”。杜甫许多诗篇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 字里行间渗透着爱国的热诚, 如春望,描写了沦陷后的长安城池残破、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 以及因战乱不休、家人音讯隔

4、绝而引起的愁苦心情, 深刻地抒写了亡国的哀痛。此外,登高等诗篇, 也充满着悲壮的爱国激情。生六:我填的是“一个不得志的杜甫”。他渴望报效国家,可统治者并没有给他机会。师:都填的不错,并且言之有据,看来,同学们对杜甫还是比较了解的。请同学们看注释,这首诗写于哪一年?生:公元760年。师: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一年前后杜甫的情况?生一:我好像记得他刚到成都,到成都躲避战乱来了。生二:当时好像安史之乱结束了。师:安史之乱哪一年结束的?生二:记不清楚了。师:安史之乱师755年爆发,762年结束的,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还不算特别了解,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

5、(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投影)第二环节:诵读感知,寻得诗心。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自学指导:请大家大声朗读诗歌2遍,然后对照注释和金版 完成金版新学案P16基础整合一二题。时间为2分钟下面我们把这首诗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生:(齐读,下面的齐读所读内容与此相同。)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6、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师:读的很整齐,节奏把握得不错,可惜有两个字有同学没读准。是“柏(bi)森森”还是“柏(b)森森”?生齐:柏(bi)森森。 师:对。是“空好(ho)音”还是“空好(ho)音”?生:(多数)空好(ho)音。(少数)空好(ho)音。师:(问认为读“ho”的学生)为什么这样读?生一:读ho,“好音”与上句“春色”词性应该相同,因为这联要对仗;而读ho,“好音”与上句不对仗。师:分析得非常好,应该读ho。下面我们把这首诗再齐读一遍。生:(齐读)。师:这次大家字音、节奏都处理得较好,但读得太快

7、了。大家说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生一:是伤感、悲凉的。生二:应该比较伤感。师:那应该用快速的语调读吗?生一: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师:我们用伤感、哀叹的语调读一读。(投影)感情基调:伤感;悲凉生:(齐读)。师:我还想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们推荐)生:(被推荐的文豆同学读课文,声情并茂,赢得掌声如潮。)师:读得非常有水平。你应该大体理解了杜甫的心情。师: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投影)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生一:我会想到诗中的“寻”字。师:为什么?生一: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

8、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生二:我也认为是“寻”字。师:有多少人认为是“寻”字?请举手。(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师:没举手的同学想到的是哪一个字呢?生三:我觉得是“泪”字。因为全诗表达得是作者的惋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惋惜,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师:同意这种观点的同学有多少?(近半数同学举手。)师:看来同学们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还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我认为,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1: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2:对他和像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惋惜之情。(投影)第三环节:咀嚼字句,品评诗味。师:鉴赏诗歌要紧紧的抓住诗歌每句的字句,方能读出诗味(投影)自学指导:请大家再读全诗,

9、思考下列问题,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作答,答案写在稿纸上,6分钟后交流。(1)如果有人对原诗做一些改动,你认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蜀相(改为“诸葛祠”)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改为“树”)森森。映阶碧草自(改为“尽”)春色,隔叶黄鹂空(改为“皆”)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3)“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师:下面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稍后我们进行交流。生:(前后左右相互讨论,约6分钟。)师:哪个同学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10、?生一:不好。我们认为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生二: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如果用诸葛祠就偏了。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许多专家也是怎样理解。不过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地或物的名称作题而其意在人的诗篇也不是没有,杜甫咏叹诸葛亮的作品中,咏怀古迹(其五)和八阵图就是,这样命题好像也没有偏离诗歌的主旨。我认为,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

11、圣主良相,如果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能够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生二:我说说“自”和“空”字。我觉得这两个字写出了诸葛祠庙荒凉的景象,与作者心境相符。用“尽”“皆”不能表达这种意思。生三:我认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不算荒凉之境,应该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心情。因为景虽好,但作者无心欣赏。用“尽”“皆”传达的是兴奋的高兴的心情。师: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生三:是反衬。师:对,(投影)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

12、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物故人非,对眼前景,思祠中人,再美的芳草也只是应和季节漠然映阶,无所期盼;再是动听的黄鹂的啼啭,也失去应有的和谐和惬意!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这种写法古诗中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师:“柏森森”改为“树森森”好不好?生三:不好。“柏”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着坚强、忠贞,正好可以烘托诸葛亮的形象,而“树”就无法表达出

13、这种效果。师:回答得不错,能结合意象特殊含义分析,有水平。师: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的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字诸葛亮的功绩?生一:我认为上联是“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下联是“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师:全诗主要是要表达敬仰之情吗?落脚点是什么?生二:我认为是“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师:历代文人有不少人赞美诸葛亮,比如河南南阳市的卧龙岗有一副对联这样评价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

14、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生:说明杜甫特别欣赏他这两点。师:为什么呢?生:(摇头。)师:请同学们结合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思考。生:是要突出其“蜀相”的身份特点吧。师:不错。作者正是为了表明他的确是个贤相。上联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下联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对一代名相无以伦比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特别强调这一点老师揣摩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臣相,杜甫有这样的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意思是辅佐皇上,使之成为堪与历史上的尧舜相比肩的有道明君,让老百姓过

15、上男耕女织、秩序良好、民风淳朴的生活。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缺乏尽忠,没有能臣,让杜甫担忧。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师:“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生一:我认为指像诸葛亮一样忧国忧民但壮志未酬的人。师:包括杜甫吗?生一:包括。师: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生一:因为许多人与诸葛亮经历相似,也壮志未酬,他们甚至还不如诸葛亮,如杜甫,尽管想当贤相,却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别人的份,因此必然会“泪满襟”。第四个环节:能力迁移,当堂训练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今天的当堂训练(投影)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