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2771850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64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发展ppt课件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个性发展 天津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胡青山 2 个性发展的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 先天气质 体貌与体格 成熟速率等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社会因素 家庭及同伴的影响 个性的核心 自我的发展 自我概念 自尊 自我控制 3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1 心理动力学中的人格结构人格由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三个部分组成 经过五个发展阶段 这三个部分逐渐整合 成为一体 4 心理性欲理论 超我社会成分完美原则自我心理成分现实原则本我生物成分快乐原则本我 自我 超我三者间的关系决定个体人格的基本面貌 5 心理性欲理论 2

2、 人格发展的阶段力必多作为一种能量 需要选择某种渠道释放引起快感的部位称为性感带 erogenouszone 随着性感带的转移 产生了相应的发展阶段 6 口唇期 0 1岁 肛门期 1 3岁 性器期 3 6岁 恋母情结 Oedipuscomplex 性别认同 超我形成的重要时期潜伏期 6 11岁 生殖期 青少年期 7 简评 意义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强调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意义 尤其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儿童情感问题的理论框架 他是第一个强调早期经验对后期发展意义的心理学家 8 简评 局限 第一 该理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 第二 弗洛伊德理论的某些方面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 如恋母情结

3、在某些原始部落中就没有 第三 没有直接研究儿童 但却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他也正因为这一点而备受质疑 9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自我的作用不仅仅是调和本我和超我 更是一种发展的积极力量 强调自我 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10 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2 同一性渐成说个性发展经历几个固定不变的阶段 在每个阶段内 都有一个中心发展任务8个发展阶段 解决8对矛盾 11 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 1岁 信任感是建立人际关系 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2 自主感对羞怯感 1 3岁 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说 行走 控制等 3 主动感对内疚感 3 6岁 发展良

4、心 获得性别角色 4 勤奋感对自卑感 6 11岁 习得性无助 learnedhelplessness 12 5 同一性获得对同一性混乱 青少年期 6 亲密感对孤独感 成人早期 7 繁殖感对停滞感 成人中期 8 完善感对失望感 老年 13 自我同一感 自我同一感 或同一性 是关于自己是谁 在社会中应占什么样的地位 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的一连串感觉 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 自主感 主动感 勤奋感有直接关系 14 三种自我 霍妮 K Horney 提出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三种自我 理想自我是个体所希望达到的自我状态 现实自我是现实情况下的自我 而

5、真实自我则是个体通过努力 可望达到的自我状态 又称为可能自我 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通常会有较大的距离 而这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导致神经症的主要原因 15 同一性状态 Identitystatus 的研究 玛西亚 J Marcia 根据探索 exploration 和投入 commitment 这两个维度将同一性分为四种类型 16 四种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实现 经过对多种选择的探索 个体确立了一套清晰的价值观和目标 他们有一种心理上的幸福感 时间上的同一感 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 同一性延缓 同一性探索 延缓达成意味着迟滞 青少年还处在探索 收集信息和尝试各种活动的过程之中 他们期望在这一过程中确定自己

6、的价值观和目标来指引未来的生活 17 四种同一性状态 同一性拒斥 个体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仅仅是接受了权威人物 通常是父母 但有时也会是老师 宗教领导人 恋爱的对象 已经为他们选择好了的东西 没有经过自己的探索 同一性混乱 个体既没有致力于某种价值观和目标 也不去努力追求 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探索过 也可能是曾经试图这样做 但是发现太困难了而选择了放弃 18 四种同一性状态 四种类型不仅仅是一种分类 还代表着一个建构的过程 是动态的 它们没有必然的好与坏之分 如同一性实现过早 也可能会限制个体的发展 使个体失去尝试多种目标和新体验的机会 对于每个个体而言 都有可能经历这四种状态 只有经历

7、过探索 才能达到同一性实现状态 这四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9 影响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一 先天气质先天气质指在情绪反应 活动水平 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Rothbart Bates 1998 20 儿童气质的维度 托马斯 A Thomas 和切斯 S Chess 在1956年发起的 持续30多年的追踪研究 NewYorkLongitudinalStudy 简称为NYLS 是迄今持续时间最长 研究最全面的气质研究 托马斯和切斯从九个维度来研究婴儿最初的气质结构 通过父母访谈得到婴儿在这九个维度上的信息 21 儿童气质的维度 活动水平节律性分心探究和退缩适

8、应性注意广度和持久性反应的强度反应阈限心境的性质 22 儿童气质的类型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大部分幼儿归为以下三种类型 容易护理的 困难的 慢慢活跃起来的 40 10 15 23 气质与环境的拟合性 气质并不直接决定幼儿的个性发展 婴儿的气质类型与他的社会环境之间的拟合性 goodnessoffit 才是真正决定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父母 孩子活动的规律性母亲提供丰富刺激 对退缩儿童和好动儿童的不同影响过分关注导致的问题 24 体貌与体格 体貌与体格是影响个性的间接因素 因为体貌与体格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反应 具有社会价值与意义 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中在儿童心目中有权威的人 如父母 老师

9、对儿童外貌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貌与体格对个性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25 体貌与体格 体格可能反映了潜在的精力与气质上的差异 父母及周围的人对不同体格的人有不同的反应 从而造成了个性发展结果的差异 父母对不同体格的孩子的期望不同 这影响到了不同体格的孩子个性发展的结果 26 成熟速率 身体成熟的早晚对于男女青少年的影响是不完全相同的 甚至于说是完全相反的 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 27 成熟速率 随着身体的成熟和发育 青少年会越来越关注生理的自我 此外 青少年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同伴和成人那里得到许多关于身体特征的反馈 青少年对自己体貌的感知会强烈地影响到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 并最终影响到他

10、们的自尊和心理幸福感 28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 社会化 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 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 29 社会化动因 家庭 家庭系统儿童不是被动的受影响者 抚养行为和儿童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 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儿童的个性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 家庭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 并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 系统具有调节功能 随着儿童的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0 依恋 依恋 attachment 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具有三个特点 1 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上的亲近 2 可以从依恋者那里获得慰藉 安全感和丰富的刺激 3 依恋遭到破坏后 会

11、造成依恋者情感上的痛苦 31 依恋形成的基础 依恋有着深刻的生物根源情绪的发展和认知机能的提高是依恋形成的基础 害怕情绪 记忆能力和客体永久性概念 依恋的质量对于儿童日后形成人际关系的能力有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32 依恋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 前依恋期 无差别的反应期 0 6周 出现忧伤 安慰序列 distress reliefsequences 和面对面嬉戏 face to faceplay 33 依恋发展的阶段 第二阶段 依恋关系建立期 有差别的社交期 6周到6 8个月 在忧伤 安慰序列和面对面嬉戏中 习得互动规则 在社会互动中 伙伴轮流作出行为和反应 习得影响 婴儿意识到他们能以一种一贯的

12、可预测的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 习得信任 婴儿对特定个体可靠性的认识程度 可能影响他们之间依恋关系的稳固性 2020 5 20 34 可编辑 35 依恋发展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 依恋关系明确期 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的接近 6 8个月到2岁 从被动对待父母的反应 到主动寻求出现分离焦虑和怯生同时出现对父 母的依恋第四阶段 交互关系形成期 2岁后 36 影响依恋的因素 抚养质量 母亲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maternalsensitivityandresponsiveness 儿童的特点文化因素 37 敏感性和反应性 敏感性指母亲对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锐觉察 而反应性指母亲根据儿童所发出的需求信息 恰当 及时

13、一致地予以满足 根据儿童需求的性质 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对儿童的饮食 睡眠 躯体健康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对儿童寻求注意 感情 爱抚等心理需要的敏感性与反应性 38 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 Bronetein等 1990 对美 日母亲与5个月大孩子交往的比较研究对婴儿行为的评估表明 婴儿在环境中对外界刺激产生同样的反应 并寻求母亲对他们的反应 39 亲子交往的文化差异 母亲对婴儿的反应有差别 美国母亲在孩子探索环境中的客体时有更多的反应 日本母亲在孩子转向自己时有更多反应美国母亲的行为有助于孩子独立 日本母亲的行为有助于孩子建立对自己的依赖在陌生情境测验中 日本儿童所体验到的压力远远高于

14、美国儿童所承受的压力 40 亲子游戏中的差别 母亲以工具性游戏为主 父亲以功能性游戏为主在最初的几年里 父母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方式没有什么差异 除了一个领域 鼓励性别典型的活动 41 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 是成年期人际关系的雏形 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 会影响到儿童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 42 父母的教养方式 鲍姆令德提出了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 要求 demandingness 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 反应性 responsiveness 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43 父母的教养

15、方式 权威型 authoritative 专制型 authoritarian 溺爱型 permissive 忽视型 indifferent 44 父母意识研究 关注父母的价值取向 教养观念 自身的发展需求等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父母意识 父亲 母亲对于妊娠 分娩 育儿及亲子关系的态度 对为人父母的自信性与责任感 以及成为父母后对自身及配偶的评价及情感体验等以此来概括和解释父母影响儿童发展的内在因素 45 父母意识研究 母性意识的因子自我丧失感 指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感受到的由于关注孩子的成长而造成的自身的发展与兴趣爱好受到制约 情感体验遭忽视 视野变狭窄 孩子对自己的发展与成熟带来若干不利影响的

16、一系列体验 46 父母意识研究 亲子一体感 指母亲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 视孩子为自己生活的主要目标与中心 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的感觉 而不是将自己和孩子作为两个独立个体的一系列感受 47 父母意识研究 父性意识的因子接纳感和责任感 指父亲对由于孩子的出生所带来的生活变化的接纳 认可的情感体验 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承担起父亲角色的责任感 功效感 指父亲认为自己曾为家庭 为孩子做了些什么 付出些什么的一系列感受 48 父母意识研究 育儿焦虑感保证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互动 剥夺了孩子许多独立活动与探索的机会 父母的高期望值在促进孩子成长与发展的同时 也给儿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若处置失当 易导致独生子女的抑郁与焦虑 49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大家庭破裂家庭 50 核心家庭的作用 综合我国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认知方面独生子女具有优势 在个性方面 独生子女内部差异很明显 合群性方面 入园的独生子女比未入的合群性强得多 且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在农村中 独生子女 特别是男童 任性 依赖 怯懦等不良品质更为严重 此外 独生子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