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2770077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发表时间:2008-12-26 11:32:53作者:钱莺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逐步显现出先天不足。教师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的问题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效途径。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初浅的探讨。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班级授课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 操作策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的模式,极

2、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这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逐步显现出先天不足。教师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的问题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

3、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一、分层教学的概念所谓分层教学,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班级中,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分层教学就是解决这一差异的一种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以班级为一个整体,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随机动态地把这一整体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再实施异步教学。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课堂分析:在信息技术

4、课上,老师讲解完毕,开始作巡回指导,而学生则进入操作练习,自由创作的阶段。学生开始动手去操作了。看书、协作、探究,开始都显得非常认真。几分钟后,这种局面就开始发生变化了。一部分同学中归中矩,按部就班认真作业;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以上场景相信许多信息技术老师都会碰到过,这的确成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任何一门学科都会产生好中差的现象,这是一种必然规律,但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差异似乎更大一些,更明显一些,问题到底出在

5、哪儿?1、不同家庭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是学生产生原有认知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笔者对对刚进初中的新生已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和电脑操作水平的问卷调查:班级人数会编程会动画会网页会使用没用过C0601661111066无C060366无51624C060666无6566无C06076614266无C06086555665无C060966355588C0615663119642C0616672115652合计52815584350816结果发现这些学生中接触过电脑并会用电脑编程、制作动画或网页、上网的占五分之一,而这些人中有96%的家庭拥有电脑,其中家里已装有宽带的占80%。这相对于家庭没有

6、电脑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明显的差异。2、自控能力的差异。众所周知,电脑网络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内容包罗万象。游戏,听音乐,网上聊天等等一些极易分散注意力的垃圾信息充斥着学生。这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是一种考验,也是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3、操作技能的差异。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明显的区别,它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平时喜欢动手实践的同学,学习起来也十分有优势,老师一点即通,而且有时还能举一反三。平时不大爱动操作技能差的同学便处于劣势。4、性格兴趣的差异。平时性格活泼、好动、大胆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表现的尤为活跃,他们大多悟性高,敢于操作电脑,敢于尝试,求知欲强。而那些性格内

7、向、胆小、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面对电脑畏手畏脚,小心翼翼,生怕弄坏电脑,不敢操作。性格的差异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操作技能等的差异。学生普遍对电脑感兴趣,但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不尽相同。经调查发现:因为喜欢玩游戏才对电脑感兴趣的占了75%,这些人中以男生居多;其他的人有的喜欢电脑绘画,有的喜欢打字兴趣的不同,产生的学习动机和方式也不同。1、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需要分层教学从表中可以看出:班级总人数为528人,其中在小学学习过电脑的占80%,其中学习过简单的程序编辑的共有15人;学习过动画制作的有58人;学习过网页制作的共有43人。这些学生占总人数的22。还有16个学生从未用过电脑,占总人数的3。从数据可

8、看出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参差不齐。2、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的多元化需要分层教学在信息社会,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等。从三元目标体系来看,目标与内容具有多元化,不是“一刀切”、“一锅煮”所能解决的。3、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需要分层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个性,发展水平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人的学习,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就人的智力而言,大体存在三种差异,个体间智力水平高低的差异;个体间智力水平发展的早晚差异;个体间智力水平发展的类型差异。传统的教育观念对这种

9、差异并非视而不见,而是十分理想化的消灭这种差异。其结果是造成大量厌学的学生出现,大量学困生的出现。应根据现代的教育观念,正确承认学生个体的这种差异,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使他们得到不同的发展。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1、因材施教原则。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学习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2、 “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

10、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他人的帮助结合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求知的欲望。四、分层教学的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应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二)主导性原则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也不尽一致。因

11、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三)保底性原则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的理论,即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应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四)动态性原则在分层教学中,切忌以静止观点看学生,既要看到差

12、异,也要同时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学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动态的观点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过程。(五)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既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又要挖掘同一学生个体不同层面的潜质:既要面向学生全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坚持对每名学生全方位培养,切忌顾此失彼。五、分层的内容与实施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 知识基础和智

13、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2、备课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 3、授课分层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

14、力;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着重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与运用能力;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掌握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4、辅导分层 学生练习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鼓励后进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能得到耐心、细致地讲解,培养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应设立优等生对后进生的“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优等生所学

15、知识在帮扶过程中得以巩固运用,进而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努力,锻炼胆量。后进生的学业也得以提高。这样,既增长了知识,又利于学习气氛的形成。 5、评价分层布鲁纳认为:“教育目标既要追求优异成绩,也要培养参差不齐的才能,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为此,要探求的是计划一套向优秀学生挑战的材料,而又不破坏那些不很幸运的学生的信心和学习意志”。因而在评价时要遵循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对于基本知识等一些基础性的内容检测上可采用“百分评价”。对于各类技巧、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均可采用“等级评定”。 应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获得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应使A、C两层次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即是要 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六、分层教学的模式1、“个别化”学习的模式 “个别化”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分层。它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关键是设计适合各类学生,又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