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734615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15题(原创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武汉市中考化学30、31最新训练题(原创) 原创:董老师化学工作室1.利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并检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A溶液是 。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 。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2.化学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冷却后,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了以下猜想:I全部是氧化钙 全部是碳酸钙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上述猜想是否成立。 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

2、成立,其理 。 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丙同学利用水、无色酚酞溶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成立,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猜想成立下列用途是利用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 。A气体肥料 B.制干冰 C.制纯碱 D. 制碳酸饮料3实验室用下图装置进行CO与CO2的对比实验。其中甲瓶盛足量的NaOH溶液,乙瓶盛有澄清石灰水,分液漏斗(丙)盛稀硫酸。(1)关闭B,打开A,当观察到乙中的无色溶液全部进入到烧杯

3、的现象时,对于CO和CO2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和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关闭A,按乙瓶起始的状态再更换另一个广口瓶,当观察到乙中出现浑浊现象时,说明已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化学课外小组应用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查阅资料:学科网学科网(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能使碘水褪色;(2)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7.5mg/100mL)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网实验过

4、程:学科网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蒸馏水,标准维生素C溶液,橙汁,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学科网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学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18155试回答下列问题:(1)当橙汁滴入碘水15滴前后的颜色变化是 ,测得它的维生素C的含量为 。(2)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学科网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每次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学C试管的大小不同 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3)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 标准维生素C

5、溶液的作用是 。5某兴趣小组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先打开阀门K1,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氢氧化钠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1,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同学们将实验后的废液倒入烧杯中并过滤,取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废液中的溶质为 (写出所有可能)。6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1)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

6、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 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 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观察到_,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2)小华利用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实验序号ABCD试剂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电流强度/mA约为00.090.090.09查阅资料:I. 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II. 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 和 (填化学符号)。 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

7、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各取10 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 NaCl溶液和10 mL稀盐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 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根据I1_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7硝酸铜为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蓝色溶液。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右图装置加热硝酸铜,发现固体由蓝色逐渐变黑,同时产生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提出问题】硝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反应?【查阅资料】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

8、H2SO4 CuSO4+H2O 含氮化合物中,只有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O2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假设】Cu(NO3)2受热分解除了生成_,还可能生成了CuO和O2。【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I:将反应后试管中的固体加水充分溶解, ,加热固体全部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化铜。步骤II:在图1的试管和集气瓶之间连上右图所示的装置,重新进行加热硝酸铜的实验集气瓶中气体为无色,带火星木条复燃 硝酸铜分解生成了氧气步骤II是同学们查阅了新的资料后设计完成的。该资料是关于NO2_ _方面的性质信息。【获得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Cu(NO3)2受

9、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 _。【反思与评价】已知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据此,同学们认为,即使没有资料,依据实验结论和“加热硝酸铜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也能推出NO2可能具有助燃性。理由是_ 。8.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10203040Na2CO312.5 g21.5 g39.7 g49.0 gNaHCO38.1 g9.6 g11.1 g12.7 g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性质Na2CO3NaHCO3性质比较溶液的酸碱性

10、碱性碱性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热稳定性稳定不稳定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与盐酸反应反应反应均产生CO2,但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设计方案并实施】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及结论方案一:_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_,将其与标准比色板对照。pH值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值小的为碳酸氢钠溶液。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_。方案四:分别将相同质量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_。【实验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

11、性质设计并进行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9.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的O2。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混合气。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没有爆炸,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_。10如图是模拟海水制盐的流程:(已知:氢氧化镁不溶于水)(1)实验加入过量Ca(OH)2溶液的目的是 。(2)实验结束后,兴趣小组对滤液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哪些溶质?【提出猜想】根据实验的操作后,作出如下猜想: 所以滤液中溶质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