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728211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武汉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武汉市科技计划重点支持领域2010年武汉市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的原则是贯彻“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的指导方针,落实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纲要、武汉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按照“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抓住特色,稳妥推进”的工作原则,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结合我市“八大产业振兴计划”和“十五个新型产业链”的实施,突出十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与之配套的“六个十的科技工程”,实施全民创业科技行动,全面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和产业,着力提高武汉地区科技

2、创新能力,着力增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一、十大科技专项围绕我市“八大产业振兴计划”和“十五个新型产业链”,组织实施重大战略产品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或重大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打造高水平支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相关产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光电子技术、数字通信设备、软件与集成电路、电动汽车及汽车新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环保新技术及设备、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新材料、都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10个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经济与社会效益高的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建设太阳能产业链、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产业链、LE

3、D与光伏构件产业链、RFID(射频识别)产业链、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成套设备产业链、农村新能源产业链、水污染治理与水设备产业链、建筑节能产业链等8大“两型”产业链。(一)光电子技术专项(管理处室:高新处)本专项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目标,提升我市在光电子技术领域自主和持续创新能力,为光电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重点支持:1、光通信和光网络核心器件开发及产业化2、光通信和光网络核心器件3、新型光网络系统设备开发及产业化4、大功率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及产业化5、特种新型光纤光缆产品及预制棒的研发与产业化6、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二)数字通信设备专项(管理处室:高新处)本专项以新一代

4、宽带信息网为主线,应对未来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攻克一批面向新一代宽带信息网的重大关键通信技术,开发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应用价值的数字通信设备及系统,带动和促进我市通信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 1、TD-SCDMA增值应用服务产品和业务的研发与产业化2、TD-SCDMA增强型技术的产业化3、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4、宽带无线接入应用示范工程(能源、交通、公共事务领域)5、智能可编程控制器研制与产业化6、数字视听(3C)产品7、宽带无线接入专用终端产品、关键元器件开发及产业化(三)软件与集成电路专项(管理处室:高新处)本专项以3S软件、3C软件开发及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新光源、信息安

5、全软件的产业化为工作重点,在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培育3S、RFID(射频识别)产业链、LED与光伏构件产业链。重点支持:1、“十城万盏”示范工程2、LED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3、地球空间信息数据生产及加工关键技术产业化4、基于RFID的公众应用及产业化5、信息安全软件开发及产业化6、应用电子(医疗、船舶、金融等)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7、汽车电子和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开发及产业化8、下一代网络关健技术开发及应用9、网络增值服务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四)电动汽车及汽车新技术专项(管理处室:高新处)本专项以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和轿车的研发与产业化为重点,重点支持混合动力

6、汽车的产业化研究,加快燃料电池备用电源技术的产业化步伐,促进燃料电池核心技术CCM的工程化。重点培育电动汽车与燃料电池产业链。重点支持:1、“十城千辆”示范工程2、混合动力汽车(城市公交车与混合动力轿车)研发与产业化3、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充电站建设4、混合动力公交车及轿车示范运营5、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产业化6、CCM膜技术产业化7、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五)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专项(管理处室:社发处)本专项围绕武汉生物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院建设,重点支持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创新制剂的开发,包括已上市大品种二次开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组织开展新药先进制药技术的工程化

7、应用研究,提高我市新药开发能力。重点支持:1、新型疫苗开发及产业化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开发及产业化3、体外培育牛黄及其制剂产业化4、抗病毒药物开发及产业化5、儿科用药开发及产业化6、肛肠系列药物开发及产业化7、疗效确切、临床短缺的非专利药物的开发及产业化8、大型医疗设备开发及产业化9、重大传染性疾病治疗药物开发及产业化10、已上市品种的二次开发及产业化(六)环保新技术及设备专项(管理处室:社发处)本专项旨在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突出控污减排,在“三废”治理方面开展工程示范,形成产业化,推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善,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培育燃煤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成套设备产

8、业链、水污染治理与水设备产业链。重点支持: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大型燃煤污染治理的系列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产业化3、污水处理集成技术研究及设备产业化4、生物质能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5、冶金粉尘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及工业产业化6、污泥与淤泥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及设备产业化7、生活及工业排放的废能回收综合利用及产业化8、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设备产业化9、环境监测技术开发及设备产业化10、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及设备成套化11、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设备产业化(七)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专项(管理处室:高新处)本专项旨在采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推动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和管

9、理数字化的企业全面数字化建设,积极培育汽车零部件配套、数字化装备、激光加工设备、工程机械等新兴装备制造产业,提高我市装备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振兴我市装备制造业。重点支持:1、高端数控产品与基础制造装备(船舶、汽车、轨道交通)研发及产业化2、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及产业化3、大型铸锻件共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4、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5、高档数控装置(专用工控机、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运动控制现场总线、通讯接口模块)研发与产业化6、超高压输变电关键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7、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及产业化(八)新材料专项(管理处室:高新处)本专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

10、产权,技术工艺先进而成熟,市场前景好的信息功能材料、光纤传感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高强韧环保型钢铁材料、绿色钢结构建筑材料等新材料的产业化开发。重点培育建筑节能产业链。重点支持:1、无指纹钢材的开发及产业化2、先进磷化工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3、高强度耐磨铜合金材料开发及产业化4、平板显示器件用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5、绿色生态低能耗建筑材料开发与应用6、焊熔接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7、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九)都市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专项(管理处室:农业处)本专项旨在依托现代都市农业和武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和载体的农业科技

11、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支持:1、农村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示范2、优良蔬菜、瓜果种苗扩繁、无公害生产与产后加工技术产业化3、食用菌新品种引进、标准化生产与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4、水禽繁种、规模化饲养与加工技术产业化5、畜牧品种改良与健康饲养技术产业化6、名特优淡水渔业健康养殖与水产品加工技术产业化7、优质粮油品种种植与加工技术产业化8、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功能食品开发技术产业化9、农业生物制剂与新型环保肥料研究与产业化10、养殖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与示范11、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与示范(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管理处室:成果处)本专项旨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自主创新

12、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先支持国家、省、市计划项目成果、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成果的转化;优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本地转化;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及技术创新联盟合作项目的转化。1、电子信息领域:依托我市在光电子和光通信领域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重点支持新型数字视听(3C技术及融合)产品、新一代通信系统关键设备和重大技术产品以及超大、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装备的产业化。2、能源与环境保护领域:围绕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目标与部署,重点支持高效工业节能技术及设备、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专用光伏构件的开发及产业化和大型燃煤烟气同时脱硫及成套装置的产业化。重点培育太阳能产业链。3、现代装备制造领域:依托我

13、市重大装备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重点支持重大动力装备与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铁路、船舶、交通关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港口机械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的产业化;高性能特种船舶的设计及制造和关键配套设备的产业化。4、新材料领域:依托我市在材料领域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重点支持新型建筑节能材料、节能型复合墙体与结构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制品和半导体照明与显示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5、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依托我市生物技术和医药领域的技术及产业基础,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新型试剂的产业化,尽快形成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特色优势。6、现代农业领域:依托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及园

14、林苗木、水产健康养殖与加工技术的产业化。二、十大科技专项配套平台建设(一)行业性专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处室:计划处、高新处、农业处、社发处)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行业和专业性共性技术平台和区域产业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大企业或转制科研机构,集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平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技术中心向社会和企业开放。(二)科技供需对接专项平台建设(

15、管理处室:计划处)发挥我市科教优势,促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学校、研发机构等为技术依托的新型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引导科技创新资源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提出的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促进传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发展。支持一批“两型”科技供需对接平台和对接项目。策划、培育和支持一批“首台”、“首套”项目,扶持一批国际、国家级的技术标准研发项目,支持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三)科技投融资平台建设(管理处室:条财处)建设和完善特色鲜明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优化企业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继续深化同银行机构的合作,试行信用企业信誉担保融资,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落实科技贷款贴息政策;二是通过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大力引导创业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投资;三是积极助推科技企业上市,大力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四是认真总结科技保险试点的经验,制定科技保险的支撑政策,建立科技保险的长效机制。三、科技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关键技术攻关计划(管理处室:高新处、农业处、社发处)围绕我市“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整合区域科教资源、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