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2721938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1月名校模拟试题 历史(三)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1月份内部特供卷高三历史(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国维

2、殷商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这一变化A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 D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解析】据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可知,西周时期,周天子确立起以诸侯的君臣关系。强化了与诸侯的等级级别。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故选B。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并未建立起集权统治,排除A。贵族政治在西周之前已经确定排除C。材料论

3、述的是天子和诸侯关系的变化。并没有扩展至民族关系。无法看出是否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排除D。【答案】B2“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解析】材料中“春秋决狱”的史实说明,西汉将儒家伦理道德融入案件审理中,体现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故选A项;“春秋决狱”表明,西汉案件审理注重伦理道德,会使司法判决更灵活,而非遭到严重破坏,排除B项;儒

4、家经义只是“附会汉朝法律”,并不能成为立法的基本原则,排除C项;以儒家经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体现了儒家地位的提高,但会削弱法律的权威性,排除D项。【答案】A3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延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互不统属,可对各类奏章提出处理意见,即各书“票拟”以待秉承太监代皇帝“批红”。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发展的特点是A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形成内朝制度,削弱相权C重用亲信近臣,相互牵制 D废除宰相

5、制度,权分六部【解析】材料中汉朝、唐朝、明朝皇帝的做法均体现了,起用近臣,亲信等参与决策,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以加强皇权的特点,故选C项;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不存在削弱相权,排除A项;形成内朝制度只是汉朝时期的做法,并不能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发展的特点,排除B项;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只是明朝时期的做法,同样不具有概括性,排除D项。【答案】C4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安邑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出汉代A传统农牧业十分发达 B农牧业生产规模大C商业影响农牧业生产 D土地经营方式多样【解析】据材料“羊致

6、千余头”“收得千石鱼”“千树枣千亩竹”可知,汉代出种植业外已有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反映了当时土地经营方式多样,故选D项;仅从材料中两则史实,无法看出汉代农牧业是否十分发达,还需更多史实依据,排除A项;从材料只能看出“卜式”“言”的农牧业生产规模大,但无法反映整个汉代的农牧业生产规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农牧业获得发展,与是否受到商业影响无关,排除C项。【答案】D5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

7、主要目的是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解析】重视户籍管理有利于户籍的稳定,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进而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故选D项;防止人口流动是户籍管理的目的之一,但防止人口流动并不是担心其会造成社会动荡,而是担心影响赋役的征收,排除A项;抵御外族入侵并不是我国历朝的主题,因此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并非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只是其目的之一,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答案】D6两宋时期,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

8、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多个。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政府重商政策 B农业、手工业发展C国家政局稳定 D城市迅速发展【解析】材料所述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究其原因还在于生产力的进步,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它们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商品来源,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及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故选B项;中国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国家政局稳定只是其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城市迅速发展是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D项。【答案】B7乾隆元年至六十年(1

9、7361795年)尚存的58万件刑科题本中有关土地债务方面的涉及农业雇工的记载有6000余件,分布地区达20余省。大清律例中“若农民佃户雇请耕种之人彼此平等相称素无主仆名分者”。这A主要得益于赋税制度的变革 B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户籍等级制度的废除 D导致封建小农经济开始破产【解析】封建生产关系主要指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关系,据材料“农民佃户雇请耕种之人”可知,清朝农民佃户也可雇工耕种,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B项;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生产力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与赋税制度的变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有关农业雇工的现象,与户籍等级制度无关,排除C项;封建小农经济自产生之日起就存

10、在脆弱性,自耕农极易受到外界冲击而破产,并非清朝才开始,且“破产”一词的主体是自耕农而非小农经济,排除D项。【答案】B8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一以整理文化遗产,消磨学者精力;一以销毁禁书,。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清朝统治者大修典籍的根本动机是A传承中华文化 B加强思想控制 C促进文化认同 D加强满汉文化交流【解析】据材料“一以整理文化遗产,消磨学者精力;一以销毁禁书”可知,清朝大修典籍目的是监管学者销毁禁书,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故选B项;传承中华文化,虽是其动机之一,但并非根本动机,排除

11、A项;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所处的民族共同体的基本价值的认同,大修典籍与此无关,排除C项;大修典籍并不能体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排除D项。【答案】B920世纪初中国上海卷入了国际资本橡胶投机活动。1910年7月爆发了“橡皮股票风潮”,引发金融危机,波及全国,之后稍有缓和。1911年10月之后,传统金融机构和票号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如上海的信成、四明,浙江的三大商办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这表明A传统票号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 B暴力革命带来了金融动荡不稳C民国政府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本的发展【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民国政府成立前中国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剧,

12、因此民国政府成立后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故选C项;传统票号的倒闭是因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且同时倒闭的还有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因此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传统票号是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排除A项;据材料“20世纪初中国上海卷入了国际资本橡胶投机活动引发金融危机,波及全国”可知,当时的金融动荡不稳是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与暴力革命无关,排除B项;官僚资本出现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答案】C101892年湖北织布局建成开工生产,有布机一千张,纱锭三万枚,雇用工人约二千五百名,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快,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获利甚厚。进出银钱数目,每

13、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湖北织布局A产品远销国外,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C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了合资经营 D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点【解析】据材料,有布机1000张。雇佣工人约2500名,进出银钱数目每日.每月.每年可以随时查核,可知湖北织布局采用机器生产。存在雇佣关系,管理严格,经营规范。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点。故选D。湖北织布局的产品远销海外,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但力量弱小,抵制了一词表示错误。排除A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是洋务运动,而非湖北织布局。他只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排除B。湖北织布局属洋务企业,并未

14、采取合资经营,排除C.【答案】D11钱穆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事件能从正面佐证作者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析】材料中钱穆认为,政治制度的引进必须与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最终取得胜利,符合题意,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是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并未成功实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所以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排除B、C两项。【答案】D12“很显然的,日本若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解析】据“卢沟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