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巩固提升案粤教必修3150713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2720433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巩固提升案粤教必修315071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巩固提升案粤教必修31507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巩固提升案粤教必修315071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4唐诗五首巩固提升案粤教必修315071314 唐诗五首一、基础考查下列加点字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浣女(hun)渔舟(y) 渚清(zh) 潦倒(lio)B萧萧(xio) 淮水(hui)日暖(nun) 惘然(wn)C清泉(qun) 竹喧(xun) 春芳(fn) 猿啸(xio)D烦霜鬓(fn) 寂寞(m) 锦瑟(s) 杜鹃(jun)解析:选B。A项,“渔”读“y”;C项,“喧”读“xun”;D项,“烦”应为“繁”。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竹喧归浣女 B莲动下渔舟C青海长云暗雪山 D艰难苦恨繁霜鬓解析:选A。A项,浣:动词,洗(衣);

2、B项,下:名词作动词,顺流而下;C项,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暗;D项,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下列四句诗的意境和写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解析:选C。C项,着力渲染“幽深”。其他三项都是以动衬静,用的是反衬手法。下列对山居秋暝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把题目全部点了出来,山、晚、秋即地点、时间、季节,还点出了题目中没有但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方面写出了山村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自己

3、留恋山中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D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人,诗意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解析:选D。王维诗中没有暗喻当时的社会环境。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56题。秋兴八首(其八) 杜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通往渼陂的纡长道路,经过昆吾亭,御宿川,那儿山川形势曲折连绵,崇高的紫阁峰的阴影倒映在渼陂河里。这是诗人经由、熟悉的美好景象。B颔联两句都是倒装句,把描写的重点放在“香稻”“碧梧”上,起到了举鹦鹉、凤凰来形容“稻”“梧”之美的

4、作用,写出了昔日长安景物的美盛。诗人欲扬先抑,为后文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蓄势。C尾联由以上回忆引起无限感慨。诗人那生花妙笔曾歌颂过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现在流落天涯,长吟远望,在抚今追昔的沉思之中,白头深深地低垂。D这首诗,极写自己对长安开元盛世太平景象的追忆,寄托自己哀世伤时、忧念故国、感叹兴衰的深情,感情深沉抑郁,对仗工稳,声韵铿锵。总收了整个组诗,完成了“身居夔州而心系长安”的组诗主题。解析:选B。B项,诗人是欲抑先扬,为后文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蓄势。6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有关诗句进行简要分析。答:答案:这首诗前三联借景抒情,极写自己对长安盛世太平景象的追忆

5、,寄托自己哀世伤时、忧念故国、感叹兴衰的深情。前三联诗人回忆了昔日畅游长安时所见景物的美好和春游的盛况;尾联直抒胸臆,抒写诗人无限感慨。(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元日田家 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四川之时。蛮榼:酒器。乌龙:晋朝时,有以“乌龙”为家犬命名者。后世以“乌龙”代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7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

6、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可指一生之“暮”。解析:选A。A项,“不同的风景”理解错误,“南村晴雪北村梅”使用了互文的手法。8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答案: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可笑可叹。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迫切。在田园生活中的怡然自

7、得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诗人的怡然自得之情。(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始闻秋风 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拳毛:即蜷毛,马毛拳曲貌。眄:斜视。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C颈联中,“雕”感受到

8、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解析:选C。C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10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答案: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而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怅惘。后

9、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风雨 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宝剑篇”,系借指自己抒发不遇之感的诗作,故用“凄凉”来形容。从字面看,两句中“凄凉”“羁泊”连用,再加上用“欲穷年”来突出凄凉羁泊生涯的无穷无已。B颔联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前句触物兴感,实中寓虚,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后句虚写青楼管弦形成

10、一喧一寂的鲜明对比。C颈联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D通过层层回旋曲折,终于将诗人内心的郁积苦闷抒发到极致。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给人留下苦闷无法排遣、心绪茫然无着的印象。解析:选B。B项,颔联的后一句是实写。12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例简要分析其效果。答:答案:“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这两句话,总领全诗,综括诗人一生,也破解了“风雨”两个字。这十个字的强烈对比,将诗人笼罩于一场无止境的雨里,一个自负的生命,却是如此寥落。可以想象,才华过人的诗人曾怎样地挣扎,最终颓然撒手,面对“欲穷年”的悲剧结局,他宝剑一样的生命就埋在

11、这份凄凉里。三、语用创新我们阅读了不少杜甫的诗歌,并且初步了解了杜甫的生平经历及诗歌创作的有关情况。为此,学校将组织一次杜甫诗歌朗诵会。请你结合自己对杜甫的理解,为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向听众介绍杜甫。不少于50个字。答:解析:开场白的作用是引出下面的内容,起渲染气氛、介绍导入的作用。要注意语言的通顺和内容的准确。答案:(示例)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壮志难酬;他的诗歌,沉郁顿挫,被誉为“史诗”;他忧国忧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下面是一篇论文的摘要,请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四个关键词。李商隐的诗歌因晦涩难懂的含意和缥缈朦胧的美感广为人知,他的诗广用各种意象,尤其喜欢

12、“雨”这个意象。李商隐有众多经过自我心理治愈的伤痛,但是留下了很多被深埋心底的伤痕残根,而“雨”在李商隐的诗中是作为勾起他回忆曾被治愈过的心理伤痛的残留痕迹的引子出现的。答: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这段文字只有两句话。第一句,句子的主干是:李商隐的诗歌喜欢运用“雨”的意象。第二句,句子的主干是:李商隐自我心理治愈的伤痛还留下了伤痕残根,而雨勾起了他的伤痕残根。根据这两句话的主干,去提取关键词即可。答案:李商隐雨意象心理治愈伤痕残根15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窄,追求华丽辞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

13、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诗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诗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答: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初唐“四杰”在诗歌发展史上所做的贡献,他们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诗体的定型。答案:(示例)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摆脱了南朝诗风的影响,开阔了题材,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