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170118

上传人:沙*** 文档编号:132718815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17011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1701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1701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课后检测新人教选修6170118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A自然原因引起的B人为原因引起的C人口增长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2该类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引起该地区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全球变暖、人口增多、短期经济行为以及不良消费习惯,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起的。第2题,从图中“草原生态破坏”可知,该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这里风力作用较强。答案:1.B2

2、.C3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人们即使再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建其生物多样性。这说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A过程的不可逆性B危害的不可预见性C规模的全球性D广泛性解析:选A。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材料讲的是不能恢复以前的生态环境,说明其不可逆性。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45题。4下图中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A人均资源拥有量多B城市化问题严重C生活贫困化加剧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5下列生态问题的原

3、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A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B土壤盐碱化、物种减少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解析: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两国相比,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两国,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均资源拥有量少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第5题,矿产枯竭、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答案:4.D5.B读下列材料,完成68题。材料一“以邻为壑”的含义。以邻为壑,出自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意思是拿邻国当作大水坑

4、,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起,每年都有大量的垃圾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东南太平洋的某些岛国成了美国的大垃圾场,虽然当地人也知道垃圾贻害无穷,但因经济贫困,只能无奈接收。材料三张涛同学在一个超市门口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就有多达80个方便袋被带出超市,被访问的26人都知道方便袋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为了方便,几乎全选用了方便袋。曾经,人们习惯用“菜篮子工程”比喻贴近民生的某项措施或工程,但现在大街小巷已难觅“菜篮子”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漫天飞舞的方便袋。材料四大多数饭馆里都准备两种筷子,一种是多次使用,消

5、毒处理后装在袋子中的,这种一般提前摆放在桌子上;另一种就是大家熟悉的一次性筷子,短且弯,有时还有挫口,但为了显示对客人的尊重,主人往往一进门就让服务员把干净好用的筷子换成方便筷,尽管大家都知道非一次性筷子最多只要自己再洗一下,比方便筷好用得多,但鲜有人拒绝撤换。6环境问题的形成有很多原因,材料一、二反映的是()A人类无限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C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的矛盾D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认识不足7方便袋和方便筷等一次性消费品的大量使用,分别会带来的问题有()A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B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C环境污染和过度消耗资源D水土流失和酸雨8下列行为有利于减轻或避免环境

6、问题的是()A少用或不用方便袋和方便筷B少到超市买菜C尽量使用绿色方便袋D方便袋用完后及时烧掉解析:第6题,“以邻为壑”以及发达国家将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都体现了只顾本地区或国家的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的状况。第7题,一次性方便筷会造成森林等资源的过度消耗,方便袋会造成白色污染。第8题,“少用或不用方便袋和方便筷”不但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而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答案:6.B7.C8.A1948年瑞士化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初DDT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功效。然而1962年一本寂静的春天却使DDT臭名昭著DDT作为剧毒化学物质杀死了大量的生物,而且对人和环境也产生了难以估量

7、的严重危害,作为美国象征的白头海雕因DDT和其他杀虫剂的毒杀濒临灭绝,世界上许多地方的青蛙因DDT的污染而致畸。DDT不仅损害人和生物的免疫系统、神经和生殖系统,而且有致癌作用。另外DDT还具有高残留性,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据此完成910题。9因DDT的发明,米勒可谓名利双收,仅仅十几年后寂静的春天因披露了它的危害, 又使DDT臭名昭著。这一戏剧性的变化说明环境问题具有的特点是()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D影响范围的区域性10DDT的高残留性使得它在生物链中攻无不克,就连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其危害具有()A不可预见性 B不可逆性C全球性 D区域

8、性解析:第9题,DDT的发明在当时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后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的特点。第10题,南极地区没有使用DDT,但是在企鹅体内发现了DDT,这说明DDT的危害已经影响到了全球,说明其危害具有全球性。答案:9.A10.C二、综合题11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A表示_,B表示_,C表示_。(2)该海岸被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和_。(填选项字母)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C

9、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解析:(1)结合相互联系的文字信息,可以判断A、B、C的含义。(2)海岸带的变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地表径流和海浪沉积可营造海岸,海岸也受地表径流和海浪的侵蚀。海岸后退是因为营造建设比侵蚀弱,而入海泥沙量减少,使得构筑海岸缺少了物质来源,这是海岸后退的主要原因。(3)苇滩、湿地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繁衍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4)枯水期水量过少,海水可能逆河道上溯产生咸潮;河流携带泥沙少,海岸线营造能力弱,侵蚀后退严重;对河口和整个海洋提供淡水水量少,难以稀释和降解污染。黄河枯

10、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能带来更多的淡水,减轻淡水变咸状况;携带更多的泥沙,延缓海岸侵蚀后退速度;稀释海水污染物,减轻海洋污染。答案:(1)海水入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B(3)BD(4)减轻了淡水变咸的状况;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122015年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之前的地方工作报告中,环境治理也多次被提及。原因是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状况,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事件屡次上演。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A酸雨危害()B森林锐减()C水土流失

11、() D水体污染()(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地区最为严重。(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解析:(1)我国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我国森林锐减的地域主要在各大天然林区。乙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一带,为水土流失。从图中看,水体污染以长江中下游最为严重。(2)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最为严重。(3)当前,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4)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是指大量不同的动植物,其中有半数以上在森林中栖息

12、繁衍,物种的灭绝主要归结于森林的破坏,森林消退(特别是热带森林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最大威胁。答案:(1)丙甲乙丁(2)黄土高原(3)丙(4)甲13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E土地破坏 F粮食产量下降(2)造成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_;自然原因是_。(3)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生态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2)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殖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3)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F、A、C、E、B、D(A、C、E可互换,B、D可互换)。(2)不合理地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