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71869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5 页高考生物科学史的考点及能力训练2011 届高三生物复习资料 wuyh306 整理一. 考试说明要求:1.新课标中生物科学史内容: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明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 科学史中科学实验方法: 建立模型、 同位素标记法、假说演绎法 、类比推理、对比实验法.二. 考点细化及能力要求: 重点是经典实验的科学实验原理和方法.1.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掌握模型的建立、差速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1665 年细胞的发现: 19 世纪 30 年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及内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2、及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 细胞器的实验观察及功能的认识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及核调控作用的实验认识2. 说明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和同位素标记法重点是普里斯特利发现,萨克斯实验,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直到 18 世纪中期,人们一直以为(如:1648 年比利时海尔蒙脱,把一棵 2.3kg 的柳树苗种植在一桶 90.8kg 的土壤中,然后只用雨水浇灌而不供给任何其他物质,5 年后柳树增重到76.7kg,而土壤只减轻了 57g):植物的物质积累来自水. 未考虑空气作用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

3、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1785 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吸收的是二氧化碳。1845 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 O2 外,还有淀粉。1880 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20

4、 世纪 30 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 和 CO2,释放的是 18O2;第二组提供 H2 O 和 C18O,释放的是 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20 世纪 40 年代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探明碳(CO 2)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3.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 掌握类比推理法、同位素标记法和模型的建立; 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RNA 是遗传物质证据 证明 DNA 双螺旋结构特点: 1953 年提出的双螺旋结构 DNA 结构的稳定性 多样性 特异性 证明半保留复

5、制: 大肠杆菌在 15NH4CL 和在 14NH4CL 的培养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的假说 . 摩尔根的白眼果蝇实验克里克遗传密码的实验证明, 尼伦伯格和马太证明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UUU.4.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假说演绎法.孟德尔杂交的实验现象孟德尔的假设设计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孟德尔的一对(及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遗传现象.第 2 页 共 5 页孟德尔在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孟德尔在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中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现象是: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5.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6、: 掌握对比实验(琼脂试验)的方法.19 世纪末,达尔文向光性(单侧光) 实验,证明了感光部位是 :_.胚芽鞘的生长部位是:_.1910 年詹森的琼脂片实验: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1914 年 拜尔的实验: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1928 年 温特的实验: 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1934 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一些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鉴定这种物质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给它取名为生长素。三. 配套训练:1. 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

7、 _首先指出,所有植物体都是由_构成的。他的这个观点被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动物组织和细胞研究中证实,所有动物也是由_构成的。施旺指出:“细胞是有机体,整个动物或植物体乃是细胞的集合体。它们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动物体内。 ”在此基础上他们创立了_。2. 三位科学家于 1974 年同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劳德的工作是摸索出采用差速离心将细胞组分分离开的方法;德迪夫发现了溶酶体;帕拉德改进了电子显微镜样品固定技术,并应用于动物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了核糖体和线粒体结构,不仅如此,他还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静态描述,引向动态研究,帕拉德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加以证实的实验,这个实验后来成为生物学史上

8、最精彩的实验之一。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其基本过程是:首先破坏细胞膜,形成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的匀浆;然后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此过程中破坏细胞膜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_。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科学家运用差速离心法来制备细胞膜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 分子的结构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B、C、D、4. 填写说明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内容 时间 过程 结论普里

9、斯特 1771年 蜡烛、小鼠、绿色植物实 验 植物_萨克斯 1864年 _遮光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_第 3 页 共 5 页5. 光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要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方法步骤: 。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某叶片上部分,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 46h。 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 A 、B 、C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

10、的试管中,热水浴加热、脱色,清水中漂洗。 预期结果:A ;B ;C 。分析问题: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需比较 和 ,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需比较 和 ,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要证明光合作用产物中有淀粉,需比较 和 ,其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6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类比推理等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利用建立模型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 DNA 双螺旋结构;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F1 测交三

11、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包括“分析现象一作出假设一检验假设一得出结论” ,最后得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 _ 。孟德尔三组杂交实验中,在现象分析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_;在检验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 。(2)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沃森和克里克所建立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是 模型。包含有 n 个脱氧核苷酸的 DNA 分子片段,理论上最多可排列出 种脱氧核苷酸序列。(3)利用类比推理,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提出该假说的理由是 _ 。请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 DNA 长链的关系是 _ 。7.回答下列关于

12、科学探究的问题。(1)细胞膜的结构探索历程中,50 年代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结构,据此他提出了细胞膜的静态统一结构,该结构主要的不足是不能解释等现象。70 年代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请用图示方式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孟德尔在对一对性状杂交实验作出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又巧妙设计了_的方法,对假说进行了演绎,最后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3)摩尔根从野生果蝇培养瓶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性个体。他将白眼含与红眼早杂交,P1 全部表恩格尔曼 1880年 _光合作用实验 _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并释放出 _。鲁宾与卡门 193

13、9年 _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来自_第 4 页 共 5 页现为红眼。再让 F1 红眼果蝇相互交配,F2 性别比为 11,红眼占 34,但所有雌性全为红眼,白眼只限于雄性。请用遗传图解解释该现象(果蝇的红眼基因以 W 表示,白眼基因以 w 表示)。(4)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_。8、关于生长素的经典探究实验年代 实验人 实验示意图 自变量 实验结论9(1)19 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 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 47 页“相关信息” ) ;锡箔(

14、遮光)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下面现象:胚芽鞘_ 现象:胚芽鞘_ 现象:胚芽鞘_ 现象:胚芽鞘_实验结论: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产生某种_,并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_ 面比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2)1910 年詹森的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_产生的刺激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3)1914 年 拜尔的实验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造成的。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4)1928 年 温特的实验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第 5 页 共 5 页思考分析:A、B 两个胚芽鞘的生长情况:A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