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271780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初读感知 精读感受 赏读感悟阅读教学“三部曲”阅读教学中,“读”是教学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好“读”的作用,才能把课文教好、学好。在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抓紧一个“读”字,以读为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摸索出了一条较为可行的阅读教学之路: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一、 初读感知。初读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认识。学生初次接触一篇课文,感知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亲自去读。通过多次读,反复感知课文,让语言文字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画面,借助对事物认识的表象性达到对内容的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2、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这一阶段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使用了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使用电教手段等方法,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我事先在读者上精选了一篇悼念周总理的文章。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学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立刻激发出了强烈的阅2读兴趣。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深刻地体会总理精神的伟大,读的特别认真投入。其次,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在这个阶段,忌单纯“为读而读”,切忌毫无目的的“泛泛而读”,最忌不知“为何而读”。所以,阅读开始前,我总是

3、事先设计了一些提纲挈领的“提示语”,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领会文章意旨。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这是一次怎样的战斗?文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请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你心中的邱少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一下就牵住了文章的牛鼻子,初读也就事半功倍。此外,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读的形式多样,训练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范读是要求听准读音,辨明语误,理解内容;朗读时要求咬准字音,注意速度,注意停顿,而且要领会内容,读出感情;默读时要求讲究方法,并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的习惯二、精读感受。这是比较深入的阅读阶段,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进入课文内部,从语言文

4、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作比较深入的领会。这一阶段重点是对词和句的把握,并借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阶段关键是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从而进入语言情境,受到情感熏陶。3学生初读课文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只能反映课文的表象和外部联系。要反映课文的本质还需要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活动。要引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不仅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而且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从而弄清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以及言外之意、弦外之意,达到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扎实细致地读书,认真分析词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将感知的内容通过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想像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还原成客观

5、事物甚至创造出新形象,并体会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弄清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将中心思想表达出来的等形式方面的问题。至此,学生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课文。此阶段,我常用的基本做法是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就是通过学生质疑问难以及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注意,这一阶段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给学生充分感受的机会。否则,精读流于形式,感受也就无从谈起了。例如:在教学在炮兵阵地上一课时,我抓住“彭总为什么电闪雷鸣地发作了?”这一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反复品读、讨论,读懂了彭总由“脸色不好看”到“再也忍不住了”,再到“电闪雷鸣地发作”的

6、过程及内在联系,从而准确把握了人物性格。三、赏读感悟。4赏读感悟是在精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精读感受的继续和提高。这一阶段是对语言文字从概括到具体、从内容到语言更加深入的认识过程。我要求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去读书,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去品评作者的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特点,从而训练语感,学习表达方法。例如对全文整体性的品评,我主要放在让学生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突出特点上。做法是:让学生从中心出发,反顾课文,默读(或朗读)进行思考讨论作者这样安排语言材料表达中心思想的匠心何在,课文的立意、选材有何精妙独到之处;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文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目标体系,对课

7、文有一个高层次的整体认识。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重点选读:“邱少云只要从火里逃出来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意境,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赏”和“悟”,我注意巧妙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验,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我用月光曲做背景音乐,引学生进入意境,从而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激起孩子极大的兴趣。学生尽5情地朗读,在朗读中,读出了音乐的优雅、轻盈、热情和不可遏制的沸腾, 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了贝多芬的情感世界。“初读感知精读感受赏读感悟”这个以学生读书训练、能力发展为主线的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程序。但是,由于学生的多层次性和思维的复杂多变性,它不可能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即必须以“读”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读”贯穿始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