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714406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何谓心理发展 广义 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 主要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 不断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 人的一生 在不同时期 呈现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特殊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不仅推动了心理发展 还形成了不同时期本质的心理特征 这些不同质的心理特征就构成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乳儿期 从出生到1岁 婴儿期 从1岁到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 从3岁到6 7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 从6 7岁到11 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 从11 12岁到14 15岁 青年初

2、期或学龄晚期 从14 15岁到25岁 成年期 25岁到65岁 老年期 65岁以后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1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4 差异性 一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由低到高的发展 人的心理是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的 连续地发展的 这是根本的过程 阶段是这整个连续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包括速度和性质 二 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性 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根据有关研究 儿童思维发展的顺序是 0 3岁 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3 6 7岁 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6 7 11 12岁 主要是形象

3、抽象思维 11 12 14 15岁 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 14 15 17 18岁 主要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 三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呈波浪式的前进 螺旋式的上升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 发展的起始与成熟时间有不同 2 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3 从身心总体发展来看 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也不一样 历史上关于影响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一 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一致认为 儿童的智力和个性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 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 促进或延缓先天素质的自我展开 二并不能改变其本质 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 他明确地宣称 一个人

4、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 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美 心理学先驱之一 美国第一任心理学会主席霍尔的典型论调是 一量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格塞尔主张 成熟论 遗传决定论的致命弱点就是过分而片面强调先天遗传的作用 而忽视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当中的作用 二 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恰好相反 片面和机械地强调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当中的作用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英国经验决定论者洛克的 白板说 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是最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者 斯金纳认

5、为 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获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 改变 控制或矫正 三 二因素论德国心理学家斯腾和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的观点属这一类 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甚至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四 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认为个体心理是在生理遗传与环境教育的交互作用下得到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 1 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前提和生理基础 2 社会环境和教育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某种可能范围及条件下 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 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4 遗传与环境 成熟与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

6、的相互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不同水平 不同性质的心理机能上会有所不同 它们的相对作用是动态的 二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里克森 1902 1994 美国神经病学家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祖籍丹麦 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 1939年入美国籍 埃里克森的主要著作 童年与社会 青年人路德 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 同一性 少年和危机 甘地的真理 论不抵抗精神的来源 新同一性的因次 杰佛逊讲演集 生活史和历史的瞬间 等 爱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 任务和冲突 他认为每一阶段的发展中 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 每一个危机都涉及

7、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冲突解决的好 儿童相应地发展积极的方面 冲突解决的不好 就有可能影响儿童以后的发展 1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 2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2 4岁 主动对内疚 4 7岁 勤奋对自卑 7 12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18岁 青春期亲密对孤独 18 25岁 成年期精力充沛对颓废停滞 25 50岁 中年期完善对失望 50岁到死亡 老年期 1 信任对怀疑 0 2岁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 发展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 他们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 他们的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 这都是生命发展中

8、的第一个转折点 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 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指对他人的信任感 也指对自己的信任感 对那些受到适当关注的儿童来说 世界是美好的 人们是充满爱意的 是可以接受的 然而 有一些婴儿从没有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关爱和照顾 这使他们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 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 退缩的 不相信自己 也不相信他人 如果儿童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 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弹性儿童好的儿童大多数在幼年时获得了安全的养护 婴儿必须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如果照料者拒绝或前后不一致 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 这里的人是不可信任或不

9、可靠的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料者 2 自主对羞怯 2 4 一周岁以后 儿童会主动形成一种与外界的关联感 他们想知道 我能做什么 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 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 在这个年龄阶段 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和大小 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 觉得自己是独立的 他们善于自我表现 富于自信心 父母的过度保护会阻碍这个年龄儿童自主性的发展 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 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 儿童就会产生一种羞怯和怀疑的感情 在大人介绍自己时用手捂住自己脸的孩子 就是缺乏自主性的儿童 该阶段大多数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 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 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 将很

10、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 自信使他们能向艰难困苦挑战 相反 羞怯和怀疑的儿童将永远是追随者 他们依赖性强 缺乏果断性 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足够的自信 而这些正是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一阶段儿童出现自我控制的需要和倾向 渴望自主 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 自我照料外 他主要已不满足于停留在狭窄的空间之内 而渴望探索新世界 幼儿能够更好的控制肌肉 肌肉能以自己的双脚走路 开始能够控制外部世界 凡事都喜欢自己动手而不愿他人的干预 儿童必须学会 自主 自己吃饭 穿衣 讲究卫生等等 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自立 可能引起儿童怀疑自己的能力 感到羞耻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父母 现代父母的特点 干预太多 3 主动感对内

11、疚 4 7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以外 开始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 这时如果成年人过多的干涉 儿童将会缺乏尝试和主动性 艾里克森认为 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 经济上的成就 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的发展程度有关 儿童试图象成人一样做事 试图承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 他们有时候采取的目标或活动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是冲突的 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 成功地解决这些危机要求达到一个平衡 儿童保持这种主动性 但是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权益和目标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家庭 成功形成主动性是产生雄心壮志和目标感的关键 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 随着儿童主动性的发展 他们体会到一项任务完成的

12、喜悦 否则 会产生内疚感 缺乏主动性 总是依赖别人 这种主动感是指导儿童以后成功的关键 4 勤奋感对自卑感 7 12 儿童都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做不了的 但不久 他们开始与别的孩子展开竞争 不可避免到遇到成功或失败 如果体验到成功 他们的竞争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这为他们以后积极进取打下了基础 如果失败了 就会体验到一种无能感 对以后的生活期望都不高 这一时期形成了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任感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校 希望通过自己勤奋的活动以获得成功 这一阶段属于学龄期 儿童依赖的重心已由家庭转向外部世界 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溯源于本阶段的勤奋感 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这

13、一阶段儿童经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 如果很勤奋 儿童获得社会和学习技能 从而感到很自信 不能获得这些技能会使儿童感到自卑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老师和同伴 5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18 对 我是谁 的回答 如果是成功的 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就建立了 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 接受并欣赏自己 影响以后的职业选择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更多的考虑 我是谁 的问题 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如果个体把自己各个方面 比如信念 性格 性别角色 未来的职业选择等很好的整合起来 个体遇会获得较好的角色同一性 反之 则出现角色混乱 研究表明 角色同一性建立的情况可以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获得角色同一性 第二种是拒斥 即

14、个体未充分考虑到将来的各种可能性 而是把这种选择权利交给父母或其他人 第三种是同一性迷乱 未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将来的人生目标形成定论 最后一种为同一性延迟 这一阶段是童年向成熟迈进的重要转折点 青少年反复思考 我是谁 他们必须建立基本的社会和职业同一性 否则他们就对自己成年的角色感到困惑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社区中的同伴 多讲讲玛西亚的研究 6 友爱亲密对孤独 18 25 如果发展得较顺利 找到比较满意的配偶 那么将会体会到亲密感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未找到合适的配偶 那么将会体验到一种孤独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 与他人建立恋爱或伴侣关系 或共有同一性 没有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会

15、使儿童感到孤独或孤立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爱人 配偶或亲密朋友 同性或异性 7 繁殖对停滞 25 60 这时男女建立家庭 兴趣扩展到下一代 繁殖不仅指个人的生殖力 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 在这一阶段成人面对的主要任务是繁殖 他们要承担工作和照顾家庭 抚养孩子的责任 繁殖 的标准是由文化来界定的 不能或不愿意承担这种责任会变得停滞或自我中心 主要的社会动因是配偶 孩子和文化规范 8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60以后 如果感到自己的一生很充实 没有虚度 就会产生一种完善感 认为自己的生命周期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 如果说达不到这种感觉凡不免恐惧死亡 觉得人生苦短 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

16、老年人回眸生活 认为它既是有意义的 成功的 幸福的 也是失望的 没有履行承诺和实现目标 个体的生活经验 尤其是社会经历 决定着最终的生活危机的结果 2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 埃里克森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2 埃里克森提出了个体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发展任务和需要解决的危机 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 采取相应的教育指导 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 小学生处于勤奋的阶段 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中学生 1 教师要避免将学生简单地看作 孩子 而应当作成人看待 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2 教师不能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 3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 明确具体的任务 让他们体验并解决问题 但同时也要注意同伴关系的影响 二 维果茨基理论 一 心理发展观基于两种观点 只有在儿童所经历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儿童的发展才有意义 发展依赖于随着个体成长而形成的符号系统 这种符号是文化历史所创造的 用于帮助人们思维 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符号 如语言 写作系统或计算系统 两种心理机能 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 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