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32691682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PSS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级社会工作统计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代码): 高级社会工作统计2.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学位通识、专业必修、专业选修)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专业选修4. 课程目的 (1)使学生学会将不同研究手段所得的信息转化为可供统计软件处理的量化数据;(2)通过对量化数据的正确分析获得对社会或心理等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3)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动手实践课堂的知识和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能够针对研究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并能够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和科学的解释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 学时与学分:40学时, 2学分。6. 建议

2、先修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计算机基础、统计学基础。7.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讨论、实践(讲授、讨论、实验、实践、分享、项目设计等)8.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论文)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设计、课程论文、课题设计、服务项目设计、案例等9. 开课学期:第2学期(请填阿拉伯数字)10 授课教师: 张德乾 教授(副教授、讲师) 、xx教授(副教授、讲师)二、课程简介简要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200-400字)SPSS概述,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描述统计,统计图,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聚类分析。三、教学目标及要求说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让研究生学到什

3、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不少于300字)(1)使学生学会将不同研究手段所得的信息转化为可供统计软件处理的量化数据;(2)通过对量化数据的正确分析获得对社会或心理等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3)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动手实践课堂的知识和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能够针对研究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并能够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和科学的解释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SPSS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概述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SPSS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概况。(2)掌握SPSS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操作。(3)掌握SPSS窗口菜单栏各个菜单的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

4、1)教学重点:SPSS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操作;SPSS窗口菜单栏各个菜单的功能。(2)教学难点:SPSS窗口菜单栏各个菜单的功能。主要教学内容:(1)SPSS软件简介。(2)SPSS的发展概况。(3)SPSS的运行环境。(4)SPSS的安装步骤。(5)SPSS的窗口功能介绍。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什么是SPSS?可以不学习统计只学习SPSS软件应用吗?(2)请你自己实际安装一次SPSS软件。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数据、变量与SPSS编辑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对数据变量的定义。(2)掌握在SPSS中进行数据录入。(3)掌握在SPSS中

5、对数据进行编辑与整理。(4)掌握数据的保存与打开以及从其它格式的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整理与编辑;如何从其它格式的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2)教学难点:数据的编辑。主要教学内容:(1)数据的录入。(2)数据文件的保存与打开。(3)数据文件的扩展与缩减。(4)变量的重新赋值。(5)选取个案子集。(6)数据的分类汇总。(7)对变量的操作:增加或删除变量;根据已有变量产生新变量;产生计数变量;产生分组变量;变量的重新赋值。(8)从其他格式的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在对变量进行定义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6、2)尝试建立一个数据文件,使得能够运用SPSS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章 描述统计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标准分数、平均数、中数、中数、百分数等相关的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2)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探索分析。(4)理解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所得出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的探索性性分析。(2)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相关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主要教学内容:(1)求数据文件的平均数与标准误。(2)求数据文件的中位数、众数与全距。(3)求数据文件的四分位数、十分位数与

7、百分位数。(4)求数据文件的频数、峰度与偏度。(5)完成数据文件标准分数的线性转换。(6)求数据文件的方差与标准差。(7)对数据文件进行探索性分析。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怎样用SPSS完成对数据文件标准分数的线性转换?(2)怎样用SPSS完成数据文件常见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3)怎样用SPSS对数据文件进行探索性分析?第四章 统计图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各种统计分析图的统计学原理。(2)掌握运用SPSS制作各种统计分析图。(3)理解各种统计分析图表示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SPSS制作各种统计分析图。(2)教学难

8、点:各种统计分析图的统计学意义。主要教学内容:(1)条形图的制作。(2)线图的制作。(3)面积图的制作。(4)圆图的制作。(5)高低图的制作。(6)箱图的制作。(7)误差条形图的制作。(8)散点图的制作。(9)直方图的制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怎样运用SPSS来制作各种统计图表?(2)各种统计图表的统计学意义。第五章 t检验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单样本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原理。(2)掌握单样本T检验的SPSS分析过程。(3)掌握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SPSS分析过程。(4)掌握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SPSS分析过

9、程。(5)理解各种统计分析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SPSS完成单样本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配对样本T检验。(2)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t检验方法。主要教学内容:(1)相应统计知识的介绍。(2)单一样本T检验。(3)两独立样本T检验。(4)两配对样本T检验。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本章介绍了三种t检验的方法,在SPSS中,分别如何操作?(2)如何选用合适的t检验?(3)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t检验,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六章 方差分析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3)掌握协

10、方差分析。(4)掌握多元方差分析。(5)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6)掌握选择合适的方差分析。(7)理解输出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协方差分析。(2)多元方差分析。(3)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4)选择合适的方差分析。主要教学内容:(1)单因素方差分析。(2)多因素方差分析。(3)协方差分析。(4)多元方差分析。(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6)选择合适的方差分析。(7)理解输出结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重复测量和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区别在哪里?(2)协方差分析有什么作用?如何操作?(3)如何根据实际数据情况选择正确的方差分析方法?第七章 相关分析计划学时:

11、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偏相关分析的概念、原理及应用。(2)掌握简单相关分析操作。(3)掌握偏相关分析操作。(4)理解相关分析的输出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简单相关分析操作。(2)偏相关分析操作。主要教学内容:(1)偏相关的概念、原理及应用。(2)简单相关分析操作。(3)偏相关分析操作。(4)解释相关分析输出结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什么是偏相关?它的作用是什么?(2)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相应的相关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八章 回归分析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一元线性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学原理。(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

12、SPSS分析过程。(3)掌握多元线性回归的SPSS分析过程。(4)理解如何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回归方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SPSS完成一元线性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2)教学难点:回归方程的建立与理解。主要教学内容:(1)相应统计知识的介绍。(2)一元线性回归。(3)多元线性回归。(4)曲线回归。(5)非线性迭代回归。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如何根据数据文件的信息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掌握卡方检验。(2)掌握二项分布检验。(3)掌握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4)掌握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13、5)掌握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6)掌握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7)理解各种统计分析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卡方检验;(2)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3)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4)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5)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主要教学内容:(1)卡方检验。(2)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3)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4)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5)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非参数检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相应的非参数检验,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十章 主成分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

14、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2)掌握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3)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的主要统计量。(4)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的SPSS操作方法。(5)理解输出结果。(6)掌握信度分析的概念及SPSS操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2)主成分因子分析的主要统计量。(3)主成分因子分析的SPSS操作。(4)信度分析的概念及SPSS操作。主要教学内容:(1)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概念。(2)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3)主成分因子分析的主要统计量。(4)主成分因子分析的SPSS操作。(5)解释输出结果。(6)信度分析的概念及SPSS操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统计原理是什么?主要统计量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2)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相应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3)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信度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十一章 聚类分析计划学时: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聚类分析的含义及原理。(2)了解聚类分析的种类。(3)运用快速样本聚类分析的SPSS操作。教学重点与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