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2691378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总复习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 名句默写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周测(三)语言文字运用 + 小说阅读 + 诗歌鉴赏 + 名句默写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洋父亲节可以休矣1972年美国总统签署正式文件,()。美国父亲节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是为了纪念自己劳累而死的父亲威廉斯马特。30多年后,该日摇身一变,_地成了许多没头没脑的中国人的父亲节,真是不可思议。其实,中国人本来已有自己的父亲节。1945年8月8日,全民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悄然来临,上海的有志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_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8月8日为父亲节,政府特地正式确定并开

2、会讨论了这一节日。中华孝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孝之思想、理念、实践_。八月八日的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成了“父”字,文字发音“八八”谐音“爸爸”,既有创意又顺口,既好记又响亮,还与传统的敬老节日“99”重阳节_。展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责任。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冠冕堂皇慷慨就义根深蒂固一唱一和B.冠冕堂皇为国捐躯坚不可摧遥相呼应C.堂而皇之慷慨就义坚不可摧一唱一和D.堂而皇之为国捐躯根深蒂固遥相呼应【解析】选D。堂而皇之:形容体面或气派大(多含贬义)。也形容毫不隐讳地做某件

3、事情(多含贬义)。常用于书面语语境。冠冕堂皇: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就是做人做事表里不一的感觉。应选“堂而皇之”。为国捐躯:指为国家牺牲生命,既可常用于个人,也可用于群体。慷慨就义:形容正气凛然,意气高昂地为正义而死,多用于个人。此处表示为国家牺牲生命的群体,应选“为国捐躯”。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重在“固”。坚不可摧:形容非常坚固,摧毁不了,重在“不可摧”。此处表示“孝之思想、理念、实践”的基础深厚,应选“根深蒂固”。遥相呼应:形容远远地互相照应、配合。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多含贬义)。此处表示两个节日相互配合,应选“遥相呼应”。2.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政府特地开会讨论并正式确定了这一节日B.政府特地开会正式确定并讨论了这一节日C.政府特别开会正式讨论并确定了这一节日D.政府特意正式开会讨论并实行了这一节日【解析】选A。B项,“确定并讨论”语序不当,应为“讨论并确定”。C项,“特别开会”修饰不当。D项,“实行节日”搭配不当。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被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B.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C.使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成为全美国的父亲节D.全美国的父亲节确定为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解析】选B。A项,

5、上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总统”,本句变成被动句,主语变成了“第三个星期日”,与上文不衔接。C项,使动句,与上文不衔接。D项,主语成了“父亲节”,与上文不衔接。二、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楼道陈光当老墨轻手轻脚把打印好的倡议书一份一份贴到每家每户的门上时,心便悬了起来。有多少人响应,又有多少人反对呢?他心里没底。闲事总得有人管,听与不听是别人的事,自己问心无愧。不过贴倡议书时,他还是有点顾虑,害怕人家知道是自己贴的,就把时间选择在了中午大家都在关门休息的时候,且在自家门上也端端正正贴了一份。其实,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以往,那根本不是事,根本不需要费脑筋,老墨立马直接上门就可以搞

6、定。不过以往这样的事也不可能发生。以往也不是很久以前,大概也就是三五年以前。究竟是什么事呢?老墨所住的房子在沔州花园三单元六一,是步梯房,共有七层。现在从一楼至五楼的楼道都堆满了杂物。每次老墨从一楼走到自己的家,爬得累不说,心更累,这些垃圾让他特别纠结。楼道堆放杂物,安全隐患很大,且特别有碍观瞻,有几次,老墨实在忍不住了,就边走边捡弃物;有时他也拿把扫帚从七楼扫到一楼。他多么希望自己的行为能感化这些左邻右舍,他多么希望楼道能够天天干干净净。可是,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如一片树叶扔进了河里,荡不起任何涟漪。想上门跟邻居们一一打打招呼,却又都不太熟悉,张不了那口。老墨每次爬六楼,如同在走所谓的“蜀道”

7、。马上又到春节了,楼道里依然“山河破旧”。老墨想,用什么办法呢?文人只能用文道。对,写份倡议书,给人们提个醒,楼道是公共空间,不能再堆垃圾,不能乱扔乱丢。倡议书贴出后,老墨守株待兔,静观其变。一天无变化,两天无变化,三天无变化。老墨的心情特别沉重。每次走到自己家,关上大门,差不多是瘫在沙发上。十九年前,老墨还是小墨的时候,单位给分了这个房子,他多么骄傲,多么自豪。这是当时最好的公务员住房,在单位里没有点资本的人根本住不进来。左邻右舍、楼上楼下的住户,大多面熟,时间久了,就像朋友一样。楼道里,根本看不到垃圾。即使偶尔有点,马上就有人主动拿起扫帚清理。时间如猫步蹑足前行,现实在悄然发生逆天变化。大

8、概六七年前,原始住户开始陆陆续续搬出这个单元住房,各有各的原因。每搬走一家,老墨心里就难舍一下。十四个老住户,一家一家像约好了似的,纷纷搬出,现在只剩下了老墨。重新搬进来的住户,一个个都是生面孔,职业五花八门,有的好像是附近农村搬上来的,有的好像是做生意的,有的是专门看管孩子的老人。再也看不到以往一起上下班的情景,再也体会不到那见面主动打招呼的亲热劲儿,再也找不到你拿扫帚我拿抹布抢着打扫楼道的情形。老墨失落极了。比失落更可怕的是楼道里开始垃圾遍地,杂物堆放得比山高。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素质太低了。老墨无数次在心里冒出这样的念头。倡议书贴出去之后,怎么会没有动静呢?老墨想,是不是倡议书文辞

9、表达不妥呢?他拿出打印好的底稿,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语言表达上没啥问题,意思也说得清清楚楚。现在的人啊,太麻木!老墨有点无可奈何。不能改变别人,那就改变自己吧。春节过后,就去看新房子,换个地方。老墨打定了主意。他待在家里为搬家做着计划。傍晚时分,老婆一进家门就嚷道:“楼道堆放的垃圾全不见了,打扫得特别干净,是你干的吧?”“我只是简单扫了下。”老墨的回答有气无力。“不对,特别特别干净。”老婆道。老墨觉得老婆有点夸张。老婆说:“你组织的志愿者吗?可以可以!”老墨觉得老婆不像在奚落自己,便把门打开,瞟了一眼楼道。五楼楼道的垃圾不见了!老墨又走出门往下走,四楼楼道的垃圾也不见了。再往下走,楼道全都干干

10、净净,堆放的杂物如同变魔术一样全部消失了。他来到了一楼,啊,楼道竟在一个下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墨摸了一下扶梯,一点灰尘也没有,刚刚用抹布认真擦洗过,楼道上用拖把认真拖过,如舌舔一般。老墨从一楼又往七楼爬,干干净净,不是做梦。当他再次来到一楼时,一张大红纸映入他的眼眸。红纸上贴着他写的倡议书,下面用毛笔工工整整写着九个大字,“坚决拥护,从今天开始!”上面有各家各户户主的签名。看着看着,老墨眼泪快掉下来了,像个孩子。从一楼回到自己的家,如履平地,老墨感到身轻如燕。一楼与六楼的距离其实并不远嘛。老墨心旷神怡。我本善良、人人爱美,楼道就是心道,老墨神情愉悦的时候总爱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201

11、8年12期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墨贴倡议书时心里没底,主要是因为他不熟悉新搬来的住户,而他曾做出的清扫楼道的努力根本没有起到感动他们的作用,他认为他们素质太低。B.倡议书贴出后,长期没有效果,可是当老墨要搬家离开时,人们忽然意识到老墨太好了,不应该冷淡他,于是有人挑头响应其倡议,从而挽留老墨。C.小说写数年前住户们争着打扫楼道,与后来的住户们对楼道的脏乱无动于衷形成了鲜明对比,暗示了老墨行为的一个心理动因,也写了老墨的希望。D.小说描写楼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用了“如舌舔一般”的比喻,它新奇生动,有力地表现了楼道的一尘不

12、染,暗示了人们清扫时候认真细致。【解析】选B。错在对响应其倡议的原因的分析。住户们未必知道老墨因为失望而要搬家。他们之所以改变,一可能是快到春节了,人们希望干净;二可能是住户中本来就有人想响应其倡议,这时行动了起来。5.小说末尾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这句的意思是,老墨发现自己的倡议得到响应后,从一楼到六楼的距离不再遥远,路途不再艰难,他身轻如燕,不再感到六楼高了,今昔对比。指人与人心灵距离贴近,人们开始自觉维护公共环境。表现出老墨此时愉悦的心情,对邻里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充满信心。(每点2分)6.小说用大量文字进行插叙,其作用有哪些?(6分)答:_答案:交代了

13、老墨写倡议书的缘由,有利于读者理解情节和主旨。与下文的清扫楼道的情节进行对比,凸显了人际关系趋于美好的变化情况。充分展示了人物特点:爱卫生,希望与邻居建立和睦关系。使老墨的形象更为丰满。丰富了小说内容,使小说的情节显得曲折生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注】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僚、朋友。 楚客:指贾谊。袍:官袍。烟霄:喻显赫地位。扬雄:擅长词

14、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B.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C.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D.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解析】选B。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刻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清幽”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