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89930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天辟地的大事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9-17 9:54自学考试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

2、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

3、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1

4、、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四、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中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经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二)早期

5、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表现:1、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出版;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特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五、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

6、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意义: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六、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

7、召开。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工人运动方面2、农民运动方面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二)国民革命的兴起1、黄埔军校成立2、孙中山北上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五卅运动5、省港大罢工八、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1925年7

8、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1、工人运动方面2、农民运动方面九、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政变1、1926年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2、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动政变。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历史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