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_田凤香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688793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9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_田凤香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_田凤香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_田凤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_田凤香(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HINA TODAY FORUM 171 今日中国论坛 CHINA TODAY FORUM 矛盾分析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田凤香 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矛盾无时不在 矛盾无处不有 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不意味着社会矛盾的消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科学地运用矛盾分 析法看待目前我国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 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矛盾分析法 和谐社会 启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和谐再次被作为党的十八 大会议的重要主题被提上议程 和谐 一词在十八大的报告里 也多次出现 并以形式多样

2、和内涵丰富的特点呈现 党和人民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面临着新的 挑战 应对和处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上面临的问 题 我们要科学运用矛盾分析法来思考和审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建设 并探讨运用矛盾分析法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进一步发展 一 矛盾分析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涵 一 矛盾分析法 毛泽东在 矛盾论 中指出 矛盾的 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是说 矛盾存在 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其二是说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 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1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的基本方法 任何现实存在着的客观事物 任何社会在其发展过

3、 程中都不可能没有矛盾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在新旧矛盾 的更替解决中发展进步的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 过程中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有不同的特 点 都有其特殊性 矛盾分析法首先要求我们树立矛盾的观点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其次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双方 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做到统一 中把握对立 对立中把握同一 第三 矛盾的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是矛盾的不平衡性 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 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 在我国社会主义

4、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既要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 又要注意解决好其 他社会矛盾 看到主要矛盾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坚 持 两点论 和 重点论 的统一 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 实践经验相结合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以及我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党所要 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基本特征是 民主法治 公平正 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 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 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也

5、深刻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运用矛盾分析法正确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些 问题和现状 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和科学内涵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分重要 我们对 这个科学方法理解得越深刻 把握得越准确 就能在工作中减少 盲目性 克服片面性 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 就既能立足当前 又着眼长远 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 矛盾分析法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要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目前我国存 在的各种社会矛盾 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 马 克思批评蒲鲁东曾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爬上体系的顶峰 只 能在较低的层

6、次上徘徊 2 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中虽然也 有讲到自然界的和谐 但不是指向不同主体间的和谐 它不是指 向人类社会的一种状态 其主旨在于反对自然界斗争的绝对化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没有统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是同一 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理 论基础 矛盾分析法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 示意义 一 树立矛盾的观点 做到全面又有重点 用矛盾分析法来 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首先要我们树立矛盾的观点 承认 矛盾 分析矛盾 善于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又要做到具体问 问题具体分析 使整个社会处于 和而不同 的相对稳定状态 矛 盾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我

7、们要在任何时候 任何地点都要勇于揭 露矛盾 还要有重点 具体分析每一个矛盾的特殊性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 好 3 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矛 盾 其变革从来就不是同步的 一般而言 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对 社会生产关系的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产关系的变革往往落 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导致了社会制度合理化的速度 规模 与效果无法完全与社会分化带来的冲突和矛盾相吻合 从而使矛 盾 冲突总是能够寻找到一定的存在空间 因此 和谐绝不是对 矛盾的消解与消失 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必要 条件 和谐也就理解为矛盾 冲突被约束在一定限度内的相对稳 定

8、状态 如果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没有任何矛盾 就是稳 定不变的理想状态 那就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中去 二 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善于协调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使社会各种利益主体 和各种思想意识处于相对稳定又充满生机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在矛盾运动上的表现就是社会矛盾的同一性 当然 同 一性不是能够脱离斗争性而孤立存在的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面对我国人口众多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分布不平衡的 现状 物质上的贫富差别 思想上的先进与落后 区域间经济发 展速度的快与慢 城乡发展差距的客观存在 生态环境与经济社 会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现状 都存在并反映到我们所

9、要建设的和谐 社会之中 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矛盾的斗争性 运用矛盾分析 下转第173页 CHINA TODAY FORUM 173 今日中国论坛 CHINA TODAY FORUM 选拔官僚的科举制 窒息了人们的头脑 钳制了人民的思想 综上可见 臣民心态就是中国长期的封建时代生成并沉淀的 封建残留 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基础 三 臣民心态对当代国民政治参与的影响 阿尔蒙德和鲍威尔在 比较政治学 体系 过程和政策 中 指出中国沿袭两千年的臣民文化 民众的参与意识几乎为零 政 治取向完全是被动的 依附的 臣民心态对当代国民政治参与主 要有四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一 缺乏政治参与的自觉意识 形成现代政治参与

10、意识 的前提之一是个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 而我国国民的主体 意识是比较弱的 刘泽华曾指出 在王权的统治下 国人养成了 尽人皆仆 的政治心态 长期的封建王权 束缚了个人独立的 人格和意识 使人们没有对于自身权利尤其是政治权利的自觉 在长期的封建专制时期 除了入仕为臣 没有其他参政途径可供 选择 普通民众的政治期盼是生存层面的 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 以蓄妻子 乐岁终年饱 凶年免于死亡 除此之外没有更高的 要求 百姓对王权的服从和崇拜 使他们把自己的利益寄托在各 级统治者身上 这样便形成了认为政治是极少数人的事 自己甘 心做被统治的顺民的消极心态 缺乏政治参与的自觉意识 不愿 意参与政治 二 缺乏

11、政治参与的内在主动性 罗素曾在 中国问题 一书中指出 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两个 1 缺乏科学 2 缺乏公共精神 还说中国人的主要缺点是 贪婪 怯懦和冷 漠 政治冷漠 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长期的文化传 统 这除了受长期 莫谈国事 的习惯影响之外 还与国民 事 不关己 高高挂起 的处事态度有关 亚里士多德在 政治学 中曾指出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 的事物 人们关怀着自己所有 而忽视公共事物 对于公共事物 的一切 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物 这段话用来描述中国社会尤其贴切 三 缺乏政治参与的勇气 首先 民主政治要求人民自己 代表自己 勇于参与 而我

12、国相当多的人则希望别人代替自己 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其次 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一个重大的 运动或事件 可能导致人们政治观点及态度的根本转变 巨大的 心理挫折及其生发的晕轮效果 就使人们视政治为畏途 消极地 适应政治环境 被动地参与政治生活 自发地减退政治兴趣 第 三 现实生活中的官僚主义现象 权力过分集中现象 家长制现 象 公权对于私权的挤压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都极大地压抑 了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 不敢挑战 改变这些社会现象的话 国 民便只能得过且过的处于无权状态 总之 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旧中国留给我们的 封建专制 传统比较多 民主法治传统很少 臣民心态给我国当代国民政 治参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

13、影响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要求国民从臣民成为 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因此 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改变臣民心态 培养公民意识 从而消除臣民心态对国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泽华 论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 载 天津社 会科学 1991年第4期 2 英 罗素著 中国问题 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第47 165页 3 邓小平文选 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 第332页 法 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 体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开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 整个社会

14、的发展 4 打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才能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发 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不断认识矛盾 又是在矛盾分析法的 指导下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的 具体实践是检验我们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成果的唯一标准 三 坚持 两点论 和 重点论 的统一 坚持矛盾的普 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要在坚持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 具体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就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 性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在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性 同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 衡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 一的

15、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 两点论 和 重点论 的统 一 所以 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 又不能忽视事物的次 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具体的矛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不能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 盾 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5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 的矛盾 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 产力 只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才 能为解决其他各种社会矛盾创造

16、有利的条件 坚持一系列的 两 手抓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一手抓改 革开放 一手抓打击犯罪等 促进社会全方面 多领域发展 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既要抓住主流 坚定 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 又不能忽略支流 做到全面又有重点 必 要时候要把握时机转移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建立在无矛盾的哲学基础之上 矛 盾的发展要求解决矛盾 只有矛盾的解决才能通过改造体系把整 个体系提高到崭新的水平上 6 历史赋予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需要和谐的经济发 展 和谐的文化价值 更是一种和谐的指导方法 我们必须重视 解读矛盾分析法的内涵 将矛盾分析法融入或建构到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之中 从而促进社会矛盾的合理有效解决和人类文明发展 进步 推进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05 2 赵智奎 马克思的范畴学说与辩证逻辑方法 J 马克思主义 研究 2002 2 50 3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 中央文献出版社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