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679358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ML课程教学的建构主义模式研究 目录 一 建构主义理论 概念 教学目标 指导原则 二 建构主义的 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 三 建构主义的 教学 抛锚式 支架式 随机访问式 四 XML课程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一 建构主义理论 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一 建构主义理论 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主张 情境 协作 会话 意义建构 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 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一 建构主义理论 2 建构主义教学目标建构主义教学目标是帮助学习者进行高级学习 通过把学习置于复杂的 有意义的 真实的问题情境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发展自我引导和自我学习能力 一 建构主义理论 3 建构主义指导原则 提出具有相关性的问题 围绕基本概念 设计问题 问题应较复杂 保证学生能够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 探究问题本质 围绕问题的概念群组织信息 将问题和概念以整体方

3、式呈现给学生 由学生将整体分割成自己能够理解的部分 进而了解概念的整体含义 特别地使用意义截然相反的概念 一 建构主义理论 3 建构主义指导原则 发现并重视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就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不是强调答案的 正确与否 避免学生意识到 并总结出 与其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辩解 还不如了解教师的观点并熟记于心更重要 一 建构主义理论 3 建构主义指导原则 课程设置要适于学生提出假设 根据课程任务的认知要求 进行课程设计 围绕诸如分析 解释 预测等认知活动来组织学习任务 并明确引导学生从事这些活动 促成学生建构新的理解 在教学背景下评价学生的学习 不仅仅以回答问题的 正确与否 的掌

4、握程度评价学习效果 更应该关注非判断性的反馈 二 建构主义的 学习 理论 1 基于问题的学习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 通过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建构更灵活的求知方法和更富于成果的思维方法 理解何时以及如何应用知识 从而获得课本中的基本概念知识 掌握灵活的知识基础 学习高层次思维技能 包括批判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问题解决技能等 并且学习终身的学习技能 三 建构主义的 教学 理论 1 抛锚式教学理论基础是吉伯逊的 供给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同的环境特征能够给各种特殊的有机体供给不同的活动 相应地 不同类型的教学环境也能供给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 事件或问题被称为 锚 确定它们被形象地比

5、喻为 抛锚 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 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确定了 三 建构主义的 教学 理论 2 支架式教学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者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应存在差异 且差异应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努力能够消除的 这一差异就是 最近发展区 强调教师要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 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 建构知识意义 三 建构主义的 教学 理论 3 随机访问教学理论基础是 认知弹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随情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 复杂性 差异性 不仅不同的主体对同样的对象会建构出不同的意义 即使同一个主体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对同样的对象建构出不同的意

6、义 三 建构主义的 教学 理论 3 随机访问教学强调把概念具体到一定的实例中 与具体情境相结合 主张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 不同情境 基于不同目的 着眼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 以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理解 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 四 XML课程 1 教学内容XML简介 XML语法 XML逻辑结构描述文档DTD和Schema XML显示格式化文档CSS和XSL XML文档中的数据访问方式DOM和数据岛 四 XML课程 2 教学目标 掌握XML课程的基本结构 概念 语法 语义 注意事项 利用认知策略进行XML知识的学习 灵活运用XML知识 进行动态网页 站的设计 编程

7、与调试 四 XML课程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沟通 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1 创设情境所谓 情境 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一切信息 具体的支撑平台由XML编辑器 IE浏览器 Web服务器IIS组成 在这个平台上 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如下 采取可视化编程技术 使用XML语言编写XML动态网页 开发个人门户网站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设计出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 锚 呈现 并且分成三类 示范锚 是教师提出来的问题 由教师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 练习锚 是教师提

8、出来的问题 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 实践锚 是学生提出来的问题 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1 浏览XML网页 学习内容 了解XML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简介XML技术 教学方式 一个示范锚 一个支架 HTML CSS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2 XML语法及改错分析 学习内容 XML语法及语义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示范锚 练习锚 学生改错 实践锚 学生改错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3 DTD语法及改错分析 学习内容 DTD语法及语义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示范锚 练习锚 学生改错 实

9、践锚 学生改错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4 Schema语法及改错分析 学习内容 Schema语法及语义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示范锚 练习锚 学生改错 实践锚 学生改错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5 设计CSS格式化的XML网页 学习内容 CSS语法及语义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示范锚 支架 HTML CSS 实践锚 个人网页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6 设计XSL格式化的XML网页 学习内容 XSL语法及语义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示范锚 实践锚 个人网页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7 使用DO

10、M访问XML网页 学习内容 DOM语法及语义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示范锚 实践锚 个人网页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8 使用数据岛访问XML网页 学习内容 数据岛语法及语义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示范锚 实践锚 个人网页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9 设计个人动态网站 学习内容 综合使用所有知识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实践锚 个人动态网站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2 确定问题问题10 XML1 0标准规范条文学习 学习内容 全面系统地自学规范 教学目标 目标 教学方式 实践锚 XML规范条文自学 解释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11、3 自主学习除了问题1之外 其余9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都安排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 其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 和 问题2 4的实践锚 要求不同的学习小组 3人一组 为对方设计一个实际问题 同时分析及解决其它小组为本组设计的实际问题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3 自主学习问题5 8的实践锚 要求学习小组根据 认知弹性理论 采取一定的学习策略 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XML课程中 这四个方面的知识都具有以下特征 每个学习单元都有若干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都有若干个使用方式 每个使用方式都有若干个选项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3 自主学习因此 通过对 知识点 使用方式 选项 进行排列组合 达到了 同

12、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 基于不同方面 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 以使学生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探索和理解 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 的教学目的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3 自主学习问题9的实践锚 要求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 主要培养学生学习XML课程的兴趣 培养兴趣指导学习的认知活动 通过个人设计个性化的问题 以及呈现个性化的作品 不仅有利于学习效果的评价 而且杜绝了相互抄袭的学习陋习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3 自主学习问题10的实践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XML知识具有整体观 系统观 因为解读XML规范不是XML教科书中的内容 而是教师有意安排的一次学习活动 五 XML课程的建构主义实践 4 协作学习在理解知识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 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讨论 交流 不同观点彼此发生相互碰撞 可以补充 修正并加深每个人对知识 问题的意义建构 因此 协作学习在建构主义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这种思想在问题2 8中都得到了体现 谢谢 2006 11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