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63351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积累,教学生做“有米之炊” 【内容提要】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师要树立“积累”的作文教学观,用积累的意识和策略来丰厚学生的积淀。其中包括以阅读来积累语言、以体验来积累生活、以勤练来积累技巧、以兴趣来积累情感等。在学生的作文指导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以获取间接经验。【关键字】作文 积累 策略 积淀 【正文】在如今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能听到的公开作文教学比较难,似乎擅长阅读教学的名师很多,而擅长作文教学的不多。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个语文教学中最大的难题虽然已经研究了很长的历史,但我

2、们发现今天的学生依然害怕作文,不喜作文,今天的老师依然对此束手无策。在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语言、生活、感受、语言范式等积累的重要性,丰厚的积累更是通畅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从何而来?积累所得。窥一文而知其底蕴,大海上的一角冰山是有海底的七份冰做支撑的。所以苟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积累丰厚语言惟有书香能至远“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笔下生花。小学生知识面和生活的接触面都较为狭窄,如果将阅读范围

3、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不去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平时无积累,作文又何以倾吐?那么如何通过各种途径积累语言,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呢? 1、扎实课堂,感悟语言积累是个过程,首先要立足课堂,进行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案例1:这个词用得好。教父亲和鸟时,我们从父亲对鸟的了解感受到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即将结束时一个孩子问:“喃喃是什么意思?”我马上请孩子们再读这一段,边读边做动作,想象在森林里的情景。孩子们说出了各种想法。“喃喃就是自言自语。”“喃喃就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而且声音很轻。”一个孩子喊起来:“喃喃是说话声音轻,我知道为什么轻了,因为鸟儿还没有起床。父亲爱鸟,怕惊动了鸟儿。”掌声响起

4、。一个孩子说:“老师,这个词用得真好!”我马上说:“细细品味,这样的好词很多很多,在阅读时你可以将这样的好词划下来,记一记,就成了你的好词了。看看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吗?请你划下来,推荐给小朋友,说说你推荐的理由。”孩子们开始划词。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要让学生有语言积累的意识和方法,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要变学习课文为学习语言,在教学内容上要变分析为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在教学方法上要变讲解为学生自我感悟,在教学要求上要变理解为运用。2、延伸阅读,反刍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

5、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单从所学的课本来积累,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书刊杂志,在不断阅读中浸润书香,习得运用。阅读首要的是一种兴趣、一种快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的时候,孩子才会去读,也只有去读了后才谈得上读后的积累。当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能只局限于快乐和兴趣,而要掌握一些方法了。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我校课外阅读系列活动,我们开展以“读背为手段、运用为目的”的读书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举行“美文

6、赏析课”、“讲故事比赛”、“好词佳句背记竞赛”、“古诗文诵读”等),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交流、多借鉴,多运用、多创新,努力规范学生的语言。从学生的习作看,他们不会再翻来覆去地只会那几个用滥了的词儿。因此我坚信广泛阅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二、积累生活素材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它们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它们的启示与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李白坚作文教学的四个要点)学问也好,文章也罢

7、,大概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做一个有心人,不断地发掘它、观察它、理解和体验它。1、留心生活,积累素材案例2:大自然的礼物。下雨了,雷电交加,尽管我还努力想把课上下去,可一声声惊雷,一道道闪电不时让孩子们尖叫,这可是大自然送给我的课程资源。于是,我干脆让学生上走廊赏雨,亲眼观看从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到天空渐白、大雨倾盆,伸出小手和雨点做一次亲密接触,看看雨中的花草、树木的变化,感受秋雨带给大家的惊喜。起雾了。学生写道:“早晨,大雾弥漫,朦胧的世界自有一番情趣,这大概是太阳公公的围的白纱巾太长了吧,拖到地上遮住了汽车的眼睛,让汽车也感受蜗牛的耐心吧。”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留心生活

8、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的荒地建成了幢幢洋房,破旧的房屋改成了气派的高楼,还有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游戏,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的素材。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变化性决定了写作材料的丰富性,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材料。这就得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2、参与生活,开掘素材。李白坚教授特别强调要指导学生写“现在进行时”,为什

9、么?因为孩子对刚刚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记忆最清楚、观察最仔细、感情最浓烈,如果抓紧这个时候让他写当前发生的事情,才是最恰当的摄取生活素材的大好时机。所以指导作文必须还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如让学生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写一份关于环境的考察报告或者对考察活动的感受;在要写一件与父母间的感人事情之前,要求学生为父母家长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向父母表达尊敬与爱意等等,这些真真切切的体验就成了学生写作之源的活水。在习作的过程中既练了文笔,又长了见识,一箭双雕,其乐无穷。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一棵树、一朵花、一只蚂蚁都会给予他们感动,一朵云、一场雪更是将他们带入到了童话的世界。开拓习作的空间,把创造的范围

10、看得广一点儿,把作文的神秘感看得淡一点儿,让孩子们在写话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3、触摸生活,积淀口语生活中的语言是口头语言,积累和丰富学生的口头语言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口头语言的积累途径主要是多听多说。鲁迅先生就讲过:“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说话。他们说话的时候,没有老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两三岁,普通的话就大概能听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这就是说,孩子们之所以学会了说话,而且卓有成效,主要是靠不断地听,不断地说,在听说中理解,在听说中熟练,在听说中提高。一句话,在听说的实践中学会了听说,积累

11、了口头语言。我国元代的王冕,小时候家里穷,给财主放牛,常在放牛歇息间在书馆听书,后来成为了诗人、画家。再比如叶圣陶先生小时候, 常常随父亲去书馆听书看昆曲,七八岁已听完三国演义、英烈传等好多书,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才为其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如看电视、听广播、听书、上网等来接受信息,接纳知识,积累语言。随着学生知识的丰富、经验的增多,其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将随之提高。三、积累语言范式心有灵犀一点通所谓积累语言范式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练笔达到目的。那么如何在精彩的练笔中不自觉地

12、积累语言范式呢?1、小练笔,续写精彩小练笔的形式有多种,如写读后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和仿写精彩片断等。小练笔为习作练习开辟了另一阵地,为学生抒写感受和见闻提供了另一空间,为习作内容增添了无限精彩。案例3:我多想说“老师也先是担心,后来是高兴了,庆幸这群燕子碰上了瑞士政府,因为瑞士政府就做了一个决定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就呼吁人们去寻找燕子。”在理解了呼吁的意思后,老师又说:“同学们,当时的时候,这瑞士政府会怎么通过电视、广播这些新闻媒体向大伙呼吁的呢?怎么呼吁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爱心调动起来呢?我知道你肯定有好办法。这样吧,先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我们来代表瑞士

13、政府写上几句呼吁的话。”当读到小贝蒂“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时又引导学生“我想对小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现在很多老师都鼓励学生自由写,想写什么都写什么,范围一大,孩子就摸不着边了,写什么呢?用什么方式写呢?虽说给予学生自由了,可在没有学会习作前,他们有多少可供选择的方法呢?因此,老师要让学生在自由驰骋以前要教会他们如何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习作资源,老师要有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的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课堂上学习课文的机会,趁他们想象之门开启之时,有话要说的时候,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引导学生迈出习作的第一步,为孩子的动笔打

14、下了良好的基础。2、小随笔,捕捉精彩新课标提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我们的随笔本很快让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案例4:我的第一本书放假时,我布置每人自己设计一本书。开学了,我收到了一批最独特的书籍。书的名字五花八门,有酸甜苦辣、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生活随笔等朴实的名字,至于文章的篇数连最少的同学也写了5篇,多的已经把一个本子写满了,文章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插

15、图式的、有连环画式的,他们运用简洁的文字,异想天开式的编写故事的情节,在配上一幅简单明了的画面,可谓妙趣横生。文章的题目也很有意思,如“我爱吃西瓜”、“我是天才”、“我为漫画狂”等等。原来改变一下习作的方式,竟可以发现这么多的惊喜,留给我这么多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了作文的乐趣,真是受益无穷啊!以后,我再接再厉,继续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写作,渐渐的学生的作文真实了、生动了、有趣了,语言表达幽默了,思维角度独特而多向,理解中多了许多生活体验。四、积累情感体验一枝一叶总关情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习作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感的习作就

16、无法激起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和兴趣,写的内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索然无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重视学生习作情感的培养和激发。1、丰厚学生的情感储备。我们都知道写好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这是文章的生命。但小学生的习作往往就没有童真、童趣。一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更重要的也许是因为个性情感体验不够。由此看来,我们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等机会,引导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去观察万物的兴替,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欣赏鸟儿的歌喉,去调查环境的现状,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对周遭事物的感受能力也自然有所提升。在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在体验中感悟人、事、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积淀下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2、注重对学生情感的调度。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激情,就是驱使孩子们进行写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