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32653982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法概述及报告管理措施 提纲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二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三 报告程序与方式四 报告时限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七 几种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八 传染病疫情的登记九 管理措施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989年9月1日起施行 这是实施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法律之一 使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从行政管理走上了法制管理轨道 年 月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了 传染病防治法 新的法律更加适应当前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形势和要求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

2、为主的方针 防治结合 分类管理 依靠科学 依靠群众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并不是不重视治疗 而是要求无病防病 有病早治 尤其在传染病防治方面 更应该立足于防 防治结合 防与治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 防治结合体现了由过去的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即由单纯的医疗服务扩展到医疗预防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展到心理服务 从院内服务扩展到社会服务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公布时为37种 现为39种 其中甲类2种 乙类26种 丙类11种 新增的为乙类的甲型H1N1流感 丙类的手足口病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 传染性非典

3、型肺炎 甲型H1N1流感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丙类传染病是指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手足口病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 根据其暴发 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需要列入乙类 丙类传染病的 由国务院卫

4、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甲型H1N1流感 脊髓灰质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措施的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 实施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 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 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第十七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 省 自治区 直辖

5、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 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 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 流行的因素 进行监测 对国外发生 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 进行监测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第三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 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 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 程序 方式和时限报告 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 发现前款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 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

6、定报告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一 传染病防治法概述 第三十八条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本条第二款中 规定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本条第三款规定传染病暴发 流行时 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并可以授权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二 传染病疫情报告 对疫情报告作出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传

7、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办法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二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一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 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二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二 报告病种1 法定传染病 1 甲类传染病 2 乙类传染病 3 丙类传染病 4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 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2 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 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 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 不

8、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三 报告程序与方式 门诊首诊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和性病病人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及其他相关卡片 如 肺结核可疑者 肺结核病人转诊单 门诊部指定专人每日两次将门诊各科室 传染病报告卡 其他相关卡片一起报送防保科 三 报告程序与方式 住院部各科室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和性病病人填写 传染病报告卡 及其他相关卡片 如 肺结核可疑者 肺结核病人转诊单 及时将 传染病报告卡 及其他相关卡片报送防保科 三 报告程序与方式 防保科对收到的 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错项 漏项 逻辑错误 重卡等检查 对有疑问的卡片及时与填卡人核实 经确认报告卡填写无误后进行网络录入 对于网络录

9、入完成的报告卡 进行核对 确保网络录入的信息与报告卡填写的信息一致 录入后报告者在 传染病报告卡 备注栏签名 并对卡片进行编号 登记和保存 三 报告程序与方式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执行24小时电话值班制 包括双休日 节假日 一年365天 包括双休日 节假日 防保科均接收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 在非正常上班时间如有重大疫情责任人向行政总值班报告 四 报告时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修订 卫生部第37号令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 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

10、病暴发时 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 电话 传真 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 报告时限 对其他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 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四 报告时限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 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要求报告 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1 传染病报告卡 统一格式 用A4纸印刷 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 内容完整 准确 字迹清楚 填报人签名 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2 按照报

11、告卡填写要求规范填报 信息详实 尤其要提供病人的联系电话和详细地址 住址须从省 市 县或区 乡镇或街道 小区或村填写至门牌号 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3 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和联系电话为必填项目 4 幼托儿童 学生必须填写幼儿园或学校并至班级 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5 教师 工人 民工 干部职员等有职业的患者 必须填写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 6 病例诊断时间的填写到小时 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7 病例分类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其中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 脊髓灰质炎 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阳性检测结

12、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8 病例分型 炭疽 病毒性肝炎 梅毒 疟疾 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 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 乙型 丙型 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五 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 梅毒分为一期 二期 三期 胎传 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 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 仅培阳 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 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六 一些病例的报告要求 1 已报告的病例跨年度必须再次报告 当年已报告的病例如复诊或再次住院可以不报告 但要在科内传染病登记簿上登记 再次感染者需要再报告 六 一些病例的报告要求 2 必须慎重审核的病种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

13、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甲型H1N1流感 脊髓灰质炎 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登革热 白喉 布鲁氏菌病 恶性疟疾 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艾滋病 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 3 乙肝病例医疗机构只能报实验室确诊病例或病原携带者 4 甲 丙 戊型肝炎病例需报告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 5 疟疾未分型或临床诊断病例不能报告 必须经实验室确诊为间日疟或恶性疟 须慎重 后报告 如果血片镜检不能分型 须将血片报省疾控中心复检 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 6 麻疹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须留取血标本 待疾控中心实验室确诊后方可进行网络报告 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 7 梅毒病例报告

14、应按一期 二期 三期 隐性和胎传梅毒进行 分类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TRUST和抗体均为阳性 无临床诊断病例 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 8 淋病病例报告分类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无临床诊断病例 病原携带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 9 非淋菌性尿道炎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病例报告分类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 无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和阳性检测病例 六 一些病例报告的要求 10 尖锐湿疣病例报告分类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无疑似病例 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 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突发公卫事件 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 七 几

15、种重点管理的传染病 1 肺结核1 1门诊医生职责1 1 1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和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 应进行痰涂片检查和胸部X光检查 1 1 2检查结果显示活动性或疑似肺结核病人 应在门诊日志上用红笔标注 并在医院肺结核可疑者门诊登记本上登记 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和三联 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转诊单 肺结核 1 2病房医生职责1 2 1对入院后诊断为肺结核及可疑肺结核的病人做好登记和报告 1 2 2待主要病情稳定后 将病人转诊到结防机构继续治疗和管理 填写三联 肺结核病人转诊单 肺结核 1 3放射科 检验科职责1 3 1摄片登记本上要记录摄片结果 对肺结核病及可疑肺结核病人在可疑肺结核病人放射科

16、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1 3 2痰检结果在可疑肺结核病人实验室登记本上进行登记 阳性结果用红笔标注 1 3 3放射科 检验科应将检查结果为活动性或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的病人 及时通知首诊医生或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肺结核 1 4防保科职责1 4 1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1 4 2登记各科室报告的肺结核及可疑肺结核病人 并进行网络直报 1 4 3将 肺结核病人转诊单 其中一联送达结防机构 1 4 4定期对放射科 化验室的记录以及门诊 病房医生报告情况及转诊情况进行核查并予以记录 七 几种重点管理的传染病 2 腹泻病的管理 适用于每年的5月1日 10月31日 2 1在此期间腹泻病人在肠道门诊和儿科就诊 节假日 双休日 中午及晚夜间和在急诊科就诊 其他科室严禁截留腹泻病人 2 2填写腹泻病记录本 代替门诊日志 腹泻病的管理 2 3做到 逢疑必检 腹泻病人大便霍乱弧菌培养率 90 对疑似霍乱病例 如剧烈腹泻 水样便 黄水样 清水样 米泔样或血水样 伴有呕吐等 必须检查大便常规和大便霍乱弧菌培养 2 4发现霍乱 细菌性痢疾 伤寒 甲肝及其它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应及时报告 并做好相应登记 七 几种重点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