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2651581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1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性病学专业全套PPT演示课件(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1 皮肤的结构 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被覆于身体表面 在口 鼻 肛门 阴道口等处与体内管腔粘膜相移行 皮肤由表皮 真皮和皮下组织等组成 表皮和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连接 其间分布有丰富的血管 淋巴 神经 肌肉和各种皮肤附属器 皮肤表面有许多皮沟和皮嵴 皮嵴顶部常有汗孔 掌跖 唇红 乳头 龟头及阴蒂等部位无毛 有较多的被囊神经末梢 称为无毛皮肤 其他部位的皮肤均有或长或短的毛 被囊神经末梢较少 称为有毛皮肤 皮肤的颜色因种族 年龄 性别 营养及部位不同而异 3 4 表皮 表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 借助真皮与皮下组织相连 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 角朊细胞 和树枝状细胞

2、组成 5 角朊细胞 基底层 位于表皮最下层 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 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 基底细胞常含有黑素颗粒 呈帽状分布于细胞核上方 基底层细胞不断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 不断向表皮演变 故亦称生发层 正常表皮的更替时间约为28天 棘层 位于基底层上方 一般由4 10层细胞组成 细胞呈多边形 核较大呈圆形 细胞间有许多短小的胞质突起如棘状 故称棘细胞 颗粒层 位于棘层上方 由3 5层梭形细胞组成 其特征为细胞内可见不规则的透明角质颗粒 在HE染色中呈强嗜碱性 透明层 仅见于掌跖 为2 3层扁平 边界不清 无核 嗜酸性 紧密相连的细胞 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角质层 由5 20层

3、已经死亡的扁平 无核的细胞组成 胞内细胞器结构消失 对皮肤有重要保护功能 6 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 产生色素 能吸收紫外线的辐射 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朗格汉斯细胞 具有吞噬 处理异物 递呈抗原的作用 参与免疫反应 麦克尔细胞 可能与皮肤感觉有关 7 基底膜带 皮肤基底膜带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使真 表皮紧密连接 还具有渗透与屏障作用 胞膜层 透明层 致密层 致密下层 8 真皮 真皮是从中胚层分化而来 由胶原纤维 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以及细胞和基质构成 真皮浅层称乳头层 此层较薄 形成乳头装隆起并突向表皮 真皮深层为网状层 两层互相移行 无截然界限 9 一 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 在乳头层

4、纤维较细 排列疏松 方向不定 网状层的纤维束较粗 互相交织成网 胶原纤维韧性大 抗拉力强 但缺乏弹性 二 网状纤维主要由 型胶原蛋白构成 是一种未成熟的胶原纤维 在纤维母细胞活性增强的病变 如肉芽肿 网状纤维明显增加 三 弹力纤维呈波浪状 相互交织成网缠绕在胶原纤维束之间 使皮肤具有弹性 四 基质是无定形匀质状物质 充填于纤维和细胞之间 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 使基质形成具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立体构型 五 细胞成纤维细胞 吞噬细胞和肥大细胞是真皮的常驻细胞 10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 与真皮无明显界限 相当与大体解剖的浅筋膜 其下与肌膜相连 又称皮下脂肪层 此层还有汗腺 毛根 血管 淋巴

5、管和神经等 11 皮肤附属器 毛发与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 12 毛发与毛囊 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毛发分为毛干 毛根 毛球 毛乳头 毛基质五部分 毛发可分为三层 髓质 皮质 毛小皮毛发的生长周期 生长期 约三年 退行期 约三周 休止期 约三月 毛囊 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 可分为上 下两段 组成 内毛根鞘 外毛根鞘 结缔组织鞘 13 14 皮脂腺 皮脂腺属泡状腺体 由腺泡和短的导管构成 皮脂腺为全浆腺 头 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 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皮脂腺分布广泛 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15 小汗腺 除唇红 包皮内侧 龟头 小阴唇及阴蒂外 小汗腺遍布全身 以足跖 腋 额部

6、较多 背部较少 小汗腺属单曲管状腺 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 腺体分泌的汗液经导管排至体表 汗液挥发时带走体表的热量 起调节体温的作用 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16 顶泌汗腺 属大管状腺体 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 分泌部位于皮下脂肪层 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 乳晕 脐周 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等 外耳的耵聍腺和眼睑的睫腺也归入顶泌汗腺 顶泌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 青春期分泌旺盛 17 甲 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 由甲板 甲廓 甲根 甲床 甲母质 甲半月组成 指甲生长速度约每3月长lcm 趾甲生长速度约每9月长1cm 18 19 皮肤的神经 一 感觉神经 游离神经末梢 呈细小树枝状分支 主要分布在

7、表皮下和毛囊周围 与痛觉 触觉 压觉和温度觉有关 神经小体 分非囊状小体和囊状小体 二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来自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交感神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立毛肌 血管 血管球 顶泌汗腺和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 交感神经的胆碱能神经纤维支配小汗腺的分泌细胞 20 皮肤的血管 皮肤的血管具有营养皮肤组织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肤的血管有两种类型 1 营养血管 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 2 具有调节体温作用的血管结构 在指趾 耳廓 鼻尖和唇等处真皮内有较多的动 静脉吻合 称为血管球 当外界温度变化明显时 在神经支配下 球体可以扩张或收缩 控制血流 从而调节体温 21 皮肤淋巴管 皮肤淋巴管的盲端起始于真皮

8、乳头层的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内的压力低于毛细血管及周围组织间隙的渗透压 故皮肤中的组织液 游走细胞 细菌 病理产物 肿瘤细胞等均易进入淋巴管而到达淋巴结 最后被吞噬处理或引起免疫反应 肿瘤细胞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皮肤 22 皮肤的肌肉 皮肤内最常见到的肌肉是立毛肌 此外尚有阴囊的肌膜和乳晕的平滑肌 在血管壁上也有平滑肌 汗腺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也有平滑肌的功能 面部的表情肌和颈部颈阔肌属横纹肌 23 皮肤的功能 24 皮肤的防护作用 机械性损伤的防护物理性损害的防护化学性刺激的防护微生物的防御作用防止体液过度丢失 25 皮肤的吸收作用 皮肤吸收作用的主要途径 1 透过角质层细胞2 角质层

9、细胞间隙和毛囊3 皮脂腺或汗管如果角质层甚至全表皮丧失 物质几乎完全可通过真皮 吸收更完全 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 皮肤的结构和部位2 皮肤角质层水合程度3 物质的理化性质 26 皮肤的感觉作用 皮肤的感觉分类1 单一感觉 如触觉 压觉 痛觉 冷觉和温觉 2 复合觉 如干 湿 光 糙 硬 软等 瘙痒1 瘙痒产生的机理2 与瘙痒有关的因素 如机械性刺激 电刺激 酸 碱 植物的细刺 动物的纤毛及毒刺 皮肤的微细裂隙 代谢异常 如糖尿病 黄疸等 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化学介质 如组胺 蛋白酶 多肽等 均可引起瘙痒 27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小汗腺分泌

10、汗液 通过排汗可散热降温 起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脂腺分泌皮脂 与汗液在皮肤皮肤表面构成一乳化的脂质膜 可润滑 保护皮肤 皮脂还有抑制体表微生物繁殖的作用 28 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皮肤对体温的调节作用的方式1 作为外周感受器 向体温调节中枢提供环境温度的信息皮肤中的温度 2 作为效应器 是物理性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 使机体温度保持恒定 体表热量的扩散主要通过皮肤表面的热辐射 空气对流 传导和汗液的蒸发 29 皮肤的代谢作用 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水和电解质代谢黑素代谢 30 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免疫系统的细胞成分角质形成细胞 淋巴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内皮细胞 肥大细胞 巨噬细胞 真皮呈纤维细胞皮肤

11、免疫系统的分子成分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神经肽 31 皮肤组织内含有的免疫相关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组成网络系统 皮肤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 成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并对免疫反应起调节作用 使机体对外界异物产生适度的免疫反应 也对内部突变细胞进行免疫监视 防止癌肿发生 以达到免疫的自稳性 因此 皮肤应被看作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部分 即皮肤免疫系统 32 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33 皮肤性病的症状 34 皮肤性病的症状可分为自觉症状和皮肤损害 自觉症状 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 皮肤损害 简称皮损或皮疹 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 是掌握皮肤性病症状 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 35 自

12、觉症状 1 瘙痒 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 可轻可重 可持续亦可间断发作 或局限于某部位 或泛发至全身 皮肤瘙痒症 慢性单纯性苔藓 荨麻疹 接触性皮炎和疥疮等瘙痒剧烈 恶性淋巴瘤 糖尿病 黄疸 肾功能不全等系统性疾病均可引起痒感 2 疼痛 常见于带状疱疹 疖 结节性红斑等 尿痛 尿脓常见于淋病 3 烧灼感 常见于接触性皮炎等 4 麻木 常见于麻风等 36 皮肤损害 原发性损害 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 继发性损害 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 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 如搔抓 所引起 37 原发性损害 38 斑疹 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 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 大小不一 形状不定 直径小于2cm 直径大于

13、2cm的斑疹称斑片 斑疹和斑片均可分为红斑 色素沉着斑 色素减退 或脱失 斑及出血斑等 红斑 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 压之褪色色素沉着斑 色素脱失 减退 斑 是色素增加 减少 或消失 所致 压之均不消失 出血斑 是由于血液外渗至周围组织所致 压之不褪色 39 红斑 40 色素沉着斑 41 色素脱失 减退 斑 42 出血斑 43 丘疹 为局限 充实 隆起的浅表损害 直径小于1cm 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 丘疹的表面可扁平 如扁平疣 圆形 如传染性软疣 乳头状 如寻常疣 44 丘疹 45 丘疹 扁平 46 丘疹 圆形 47 丘疹 乳头状 48 斑块 直径大于1cm

14、的扁平 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49 斑块 50 风团 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 大小不一 边缘不规则 淡红或苍白色 周围有红晕 常伴剧痒 发作急 扩大快 一般经数小时即消退 消退后不留痕迹 51 风团 52 结节 为圆形或类圆形 局限 实性 深在性损害 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 需触诊方可查出 可稍高出皮面 结节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炎性浸润 代谢产物沉积 肿瘤组织等引起 直径超过2cm的结节 称肿块 高度增生性肿块称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53 结节 54 水疱和大疱 为内含液体 高出皮面的局限性 腔隙性损害 直径小于1cm者称水疱 直径大于1cm者称大疱 疱液可

15、为浆液性或血性 疱壁的厚薄与水疱发生的位置有关 水疱可发生在角质层下 表皮内 表皮下 55 水疱 56 大疱 57 脓疱 为含有脓液的疱 脓液混浊 可粘稠或稀薄 周围常有红晕 脓疱可由化脓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58 脓疱 59 囊肿 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 一般位于真皮中或更深 可隆起或仅可触知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触之可有弹性感 60 囊肿 61 继发性损害 62 鳞屑 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 由于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 鳞屑的大小 厚薄和形状不一 可呈糠秕状 云母或蛎壳状 大片状 63 鳞屑 糠秕状 64 鳞屑 蛎壳状 65 鳞屑 大片状 66 浸渍 为皮肤变

16、软变白 甚至起皱 由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 如湿敷较久或指趾缝经常潮湿等 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所致 浸渍处表皮容易脱落或继发感染 67 浸渍 68 糜烂 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 由水疱 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因损害表浅 基底层细胞仍存在 故愈后不留瘢痕 69 糜烂 70 溃疡 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 溃疡大小不一 溃疡面常有浆液 脓液或血液等 基底部有坏死组织 边缘陡直 倾斜或高于周围正常皮肤 溃疡愈后留有瘢痕 71 溃疡 72 裂隙 也称皲裂 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 通常深达真皮 常见于掌跖 指趾关节部位 口角 乳房下部 肛周等处 也见于皮肤干燥 炎症后皮肤弹性降低及角质层过度增厚处 73 裂隙 74 抓痕 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浅层的缺损 表面可有渗出 脱屑或血痂 常见于各种瘙痒性皮肤病 如缺损只达到表皮 愈后不留瘢痕 如缺损达到真皮 则愈后可留瘢痕 75 抓痕 76 痂 为创面上浆液 脓液 血液 药物 上皮细胞 鳞屑 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 痂可薄可厚 柔软或脆 并且与皮肤粘连 77 痂 78 瘢痕 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