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2650071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毛笔隶书入门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隶书以它结构整齐 庄重大方 富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受到越来越多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学习隶书能使学书者 尤其是以楷书见长者的作品更具韵味 更上层次 对学楷书困惑者能起到另辟蹊径 独具风格的效果 一 隶书的产生和发展隶书产生于篆书之后 楷书之前 它是将大 小篆改易笔画 去其繁复而形成的一种较篆书简洁的书体 从产生到今天 已经有两干多年的历史 汉代是隶书发展的鼎盛时期 隶书代替篆书成为通行文字 逐步形成 字体扁阔 笔势向左右开张 撇捺起落 向背分明 用笔方中带圆 浑厚坚挺 纵横跌宕 富有变化 的特点 自东汉之后 书法艺术向更为简洁的新书体发展 演变出楷书 行书 草书而盛行于世 到清代隶书重

2、新被重视 涌现出傅山 邓石如 伊秉绶等一大批隶书名家 使隶书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形成隶书发展的第二高峰 隶书上继周秦 下开魏晋 在字形结构上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字基础 在汉字发展史上是由 古体 变为 今体 的转折点 同时 隶书又以笔法的创新 方圆兼用 和风格上的变化多姿 为书法艺术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毛笔隶书简介 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是由篆书演化而来的一种庄重典雅的字体 图6 4 图6 5 隶书体势宽扁 讲究 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因简捷易学 艺术实用而广受喜爱 图6 6 图6 7 隶书的学习可从汉隶人手 毛笔隶书简介 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是由篆书演化而来的一种庄重典雅的字体 图6 4 图6 5 隶书

3、体势宽扁 讲究 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因简捷易学 艺术实用而广受喜爱 图6 6 图6 7 隶书的学习可从汉隶人手 二 隶书特点与特征基本特点 结构整齐 庄重大方 具体特征 1 字形扁阔 呈倒梯形 2 笔势左右开张 3 向背分明 对称 4 方中带圆 浑厚端庄 二 隶书的结构特点 字范选自 乙瑛碑 一 字形扁阔 左舒右展 隶书注重横向取势和绞转用笔 既雄阔严整 又舒展灵动 二 横平竖直 笔画匀称 隶书注重横平竖直 笔画匀称 创作时要灵活处理正斜 粗细的变化 二 隶书的结构特点 字范选自 乙瑛碑 三 内紧外松 自然茂密 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 甚至作些夸张性的变长 注意 雁不双飞 三 隶书的基本笔画点

4、 横 竖 三 隶书的基本笔画折 撇 捺 三 隶书的基本笔画钩 挑 四 毛笔隶书常见偏旁部首 五 隶书的用笔技巧 1 点画 隶书的点有竖点 横点 撇点 挑点及捺点等 书写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 2 横画 隶书横画一般有平横和磔横两种 平横较短较直 收笔较轻 磔横收笔时要逐渐加力然后提起 横画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节笔尖从多角度切入 同一字中横画多时可作些俯仰的变化 3 竖画 隶书的竖画与楷书的竖画相比一般不出锋 只是依照字形 作品的布局作些轻微的向背变化即可 4 撇画 隶书的撇可分为直撇 弯撇 回锋撇等 起笔稍重 多宜变换角度 然后向左下徐行 到收笔处渐渐下按 最后或出锋或驻锋收笔 具体的长短曲直随字

5、形而定 五 隶书的用笔技巧 5 捺画 捺画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捺画的写法与长横有类似之处 且行笔角度不同 6 折画 折的种类较多 在此不一一列出 依其形状及用笔主要分为方折和圆折 方折有时可取笔断意连的形式 7 钩画 隶书中钩的种类也较多 但用笔大多类似 楷书中左向的钩在隶书中有些常被省略 右向的钩常被波磔之笔替代 六 练习隶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学习中就应当努力掌握隶书的结构特点和书写原则 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 要注意结构均衡 重心稳定 要基本保持横平竖直 主笔左右分张 不要偏斜 从而增加隶书的阔度 横画多的字 上下笔画间的脱离适当缩短 但这也不是说字字都写成扁方 状如算子 第二 波磔不要

6、过于夸张 波画是写好隶书关键 它在一个字中起着承载全体的作用 要写得有波有折 富有动感 毛笔能够通过行笔中的提按来表现出 蚕头燕尾 钢笔的笔画粗细基本一致 只有通过适当的波动来表现 但这波只是轻微的波 而不应过分夸张 更不应把所有的横画写得都像波浪起伏 第三 转折要自然 不要随意转成圆弧或棱角 也不要在转折处把笔画断开分成两笔来写 六 练习隶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四 行笔不要过快 因为隶书字体的特点是端庄安详 所以一般来说行笔应当稳重 速度要适当惺一些 行笔快了就会显得草率浮滑 而且也容易造成结构不稳 排列不整齐 同时 也要注意不要写得太慢 造成笔画呆滞无力 第五 笔画和结构要富有变化 书法

7、最忌刻意雕琢 一笔一画都写得四平八稳缺少生气 一字之中相同的笔画要分出主次 在长短 轻重上要有所不同 点尽量不要写在同一方向 撇捺耍相互揖让 相互呼应 同时 一幅作品中 相同的字也应注意要有所变化 不要雷同 七 几种常见的毛病 第一 波画运用不规范 初学者简单地以为 写隶书就是在每个字中都写上 蚕头燕尾 就行了 甚至在一个字中写出两个或多个 蚕头燕尾 这是不正确的 学习隶书应注意掌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 蚕不二设 燕不双飞 也就是说 在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个 蚕头燕尾 而不能重复 同时 也不是所有的字都要写出 蚕头燕尾 如 文 米 天 等字的横画 如果也写出 蚕头燕尾 渐不恰当了 七 几种常见的毛

8、病 第二 盲目使用掠笔 掠笔的笔势向左伸展 常和右边的一捺或一竖相对 形成隶书特有体势 在隶书中使用掠笔的主要是 亻 彳 扌 等 有些初学者没有掌握规律就生搬硬套 把 个 牛 等偏旁写成有掠笔的 这是不正确的 第三 套用楷书的写法 由于隶书是由篆书演变成的 不少字保留了篆书的结构特点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而不同于后来的楷书 如 亡 牙 身 侯 等字 隶书的写法应是一些初学者常常不注意这一点 就按照写字的习惯 套用楷书的写法来写隶书 七 几种常见的毛病 第四 繁简混合 有些书法爱好者喜欢在作品中写繁体字 但有时不了解繁体字的正确写法 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写繁体字 也有的在一篇书法作品中 繁体字和简

9、化字混合使用 这是不提倡的 在书法创作中写繁体字是无可非议的 但也要注意不要写不规范的繁体字 简化字也一样 不能写不规范的字 学习隶书 应当对篆书的基本常识有所了解 认真临摹汉隶 目前 书店里有不少汉碑选本 如 张迁碑 曹全碑 乙瑛碑 史晨碑 鲜于璜碑 等 这些风格各异的汉隶碑帖 为学习隶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八 隶书章法 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不仅要写好正文中单个字的间架结构 而且要注意整篇的章法 讲究布局谋篇 字与字 行与行之间如何联属贯通 上下左右的空白怎样安排妥当以及题款 印章等 都要苦心经营一番 在书写之前 首先要根据字数的多少 纸张大小 确定字的大小 并留出适当的上下天地和左右空白 不

10、要一张纸写得满满当当 十分拥挤 给人一种压抑感 也不要一张大纸只写稀稀拉拉几个字 周围留下许多空白 显得松松散散 一 正文隶书可以写成条幅 横幅 对联 扇面 册页等多种形式 按照传统的写法一般是竖写 从右到左 竖成行 横成列 也可以竖成行 横无列 字距大于行距 这样有助于表现隶书体势舒展 挺劲飞动的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 如写黑板报 抄写展览会前言 说明 海报等 也可以横写 从左到右 这时就应当是行距大于字距 考虑上述因素之后 在写正文之前 最好先打好格子 或者把打好的格子的纸衬垫在下面 因为隶书比较讲究排列整齐 不像行书 草书那样挥洒自如 可以突破行列的限制 正文之内 要考虑字与字 行与行的关联

11、和照应 字的大小略有变化 以免布如算子 缺少生气 但也不应相差悬殊 字形过宽 八 隶书章法 二 题款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还应该写好题款 题款有上款 下款之分 一般写被赠者的姓名 正文出处 如 书奉 雅正 惠存 书友雅属 或 杜甫诗客至 稼轩词水龙吟 爱因斯坦句 等 下款一般写书法作品的时间 书写者的姓名或字号 书写的地点等 如 乙未年仲秋XX书于杭州 乙未年季秋 书于杭励州耕书屋 等 也可以只写下款不写上款 即单款 如 敬录唐诗几酋乙未年秋 书 拙笔 等 题款的字体和字的大小和正文相协调 字不要过大过小 隶书作品题款最好用行书 也可以用隶书 楷书 但不要用篆书或草书 大家可以多看看人家的墨迹或

12、书法展览 从中体会怎样恰到好处地写好题款 三 印章不要忽视小小的印童 它在书法作品中用得好 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用不好就会损坏整幅作品的气韵 因此 在题款时就应预先留好盖章的位置 并注意盖印章的方法和规则 不可任意去盖 隶书作品盖章大致与楷书作品相同 隶书作品用童一般有引首章 押脚章等 两印之间以及和下款最后一个字的距离要适当 不要离得太近或距离过大 印童的大小也要适当 注意到这一些 那整幅作品就气韵生动 成为一件艺术品了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九 隶书名家作品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