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32649612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6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观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观 知识结构 求索真理的历程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作用 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真理是客观的 绝对性 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 相对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考点要求 1 理解 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 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 实践的含义 1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二是指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 考点分析 判断 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 蜜蜂筑巢 2 教师讲课 3 猴子摘桃子 4 建设的长江三峡5 学生认真学习 6 克隆羊 多利 问世 有2 4 6 牛刀

2、小试 2006年高考 重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回答下列两小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实践是 A 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 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 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 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 下列活动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学生看书 法官办案 蜘蛛织网 调节分配结构A B C D C B 2 实践的基本特征 最本质特征 考点分析 1 客观物质性 对月球探索的实践是一种有目的 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 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 3 社会历史性 1961年人类首次升入太空 前苏联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美国 200

3、4年勇气号登陆火星 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 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 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3 社会历史性 单选 有人在学习了 愚公移山 的故事后 认为愚公真 愚 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 不用车运呢 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 实践的客观规律性B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D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 小试牛刀 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考点分析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认识从哪里来 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 能不能说 认识有两个来源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启示 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 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 易混知识点 单选

4、 2007年6月20日新华社讯 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昨天在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丽江天文观测站落成 据介绍 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2 4米 终端包括超过3千万像素的拼接CCD相机 其综合性能在同级望远镜中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 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 表现 1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提供新的经验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2 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3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2 实

5、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确的认识 主观与客观相符 成功 认识 实践 结果 失败 错误的认识 主观与客观不相符说明 1 客观事物本身不能回答认识正确与否 2 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单选 一种认识正确与否 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这是因为 A 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B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C 实践的主体是人民 D 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D 单选 造烛为照明 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 如同耕地不播种 终无收获 这告诉我们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1 实践是认

6、识的基础 认识依赖于实践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自觉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实现主 客观统一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 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出现了诸多新提法 其中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表述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备受人们关注 早在党的十二大上 我们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验和教训正式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新

7、命题 强调走自己的路 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材料二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十七大报告中 在反复强调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同时 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这些必须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材料三 十七大报告概括性的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理论体系 问题 以上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综合提升 参考答案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建国以来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体现了这一点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9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取得的成就证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的不断走向深入 党中央建设性的提出五条具体道路的理论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五条具体道路必须要认真地贯彻落实 体现了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 2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

9、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影响 第二框在实践中求索和发展真理 考点要求 1 理解 真理的含义 2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3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考点分析 考点一 理解 真理的含义 判断 真理是有用的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真理是正确的意识 能对人们的实践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因此 真理是有用的 说明了真理的作用 是正确的 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则把 有用性 当作真理的基本属性 否认了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这一观点 是一种实用主义 唯心主

10、义真理观 判断 多数人的意见就是真理 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是真理 少数服从多数 是一个组织原则 与认识论有一定的联系 但不是一回事 当多数人的观点被实践证明是错误时 多数人就会放弃原有的意见 判断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考点分析 1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 谬误的含义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3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1 区别 1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人们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二者泾渭分明 相互对立 有严格的界限 不能混淆 2 联系 真理和谬误之间又具有统一的

11、一面 表现在 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 互为前提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知识拓展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表现在 真理是具体的 如果超出了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从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孤立出来 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谬误向真理的转化主要表现在 谬误是正确认识的先导 人们可以在纠正谬误中获得真理 探究 针对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这一事件 下面三位同学各有自己的看法 甲说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耗费人才 物力 财力 得不偿失 乙说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对国家有利对老百姓不利 丙说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促进了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探究 思考1 为什么对同一个事物人们会

12、产生不同的认识 思考2 针对 发射嫦娥一号卫星 这一事件 正确的认识能有多少个 错误的认识会有多少个 考点分析 考点一 理解 真理的含义 1 真理的含义 2 谬误的含义 3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4 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 真理是客观的 是没有阶级性的 因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具体表现在 第一 在对真理的认识上人人平等 究竟谁能掌握真理 不在于他的权位高低 而取决于他有没有科学的态度 第二 在真理标准上人人平等 对任何人来说 社会实践都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三 在真理的作用上人人平等 任何人都要服从真理 否则迟早会受到惩罚 知识拓展 如何理解在真理面前

13、人人平等 考点二 理解 真理是客观的 具体的 有条件的 1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思考 真理作为一种认识 是通过概念 判断 推理来表达的 其形式是主观的 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考点分析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 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坚持客观真理 反对主观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探究 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谷物播种完毕 接连一个小时下雨 这雨对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 天还下倾盆大雨 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离开一定

14、的条件 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 考点分析 2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判断 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选择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 哪怕是朝同一方向迈进的一小步 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说明A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C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D 真理是有条件的 D 造反有理 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 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 毛泽东说 造反有理 指人民要求解放 在20世纪60年代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中又打出 造反有理 要造人民政权的反 造社会主义的反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 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

15、理还是谬误 探究 下面材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点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理论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 考点分析 3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具体性来自客观事物的具体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 都受时间 空间 条件的制约 都因时间 空间 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真理也必然是一个过程 也必然受时间 空间 条件的制约 并随之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 真理必然是具体的 离开了具体 就离开了真理 判断 阶

16、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判断 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判断 真理永远都是正确的 真理的具体性要求我们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做到与时俱进 考点分析 结论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 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考点分析 考点三 理解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 认识具有反复性 01 含义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02 原因 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1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 人们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要受到立场 观点 方法 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2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 客观事物是复杂的 变化着的 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考点分析 判断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就能完成 蟾蜍有毒 蟾衣却可入药 某青年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 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 经过反复观察 实验 总结 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 一般在黑夜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