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文化现象浅析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648119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节日文化现象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节日文化现象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节日文化现象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节日文化现象浅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节日文化现象浅析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系是在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个社会和谐、整个道德教育都在这个节日体系里得到了体现。现如今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好多在过外国节日。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令许多中国人很痛头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以下中西传统节日,就可以看到两者源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两者并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有着诸多的天然相通之处。中西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曾经且还在继续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中西节日所不约而同地传承负载

2、的文化内涵,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两种节日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如西方的圣诞节中,人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圣诞快乐”;而在中国的春节中,人们则见面就是“福禄寿禧”的祝词。其次,就是传承尊老爱幼、景仰历史人物及终于爱情的文明薪火。中国有敬老节重阳节,而西方亦有父亲节、母亲节;西方有为忠于爱情的人们设立的情人节,而中国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节。虽然中西方节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中国文化也有其独特的闪光点: 与西方的节日相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两大特色:一是它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农耕生活;二是它本身就是中华大文化的具体“展现”。也就是说,中国人过节本身就是“人文化成”的过程。不明白

3、这两大特色,就难懂中国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与意义。第一个特点:中国传统节日中所有的活动,包括祭祀、庆贺、社交、游乐,以及宗教等民俗活动,都与人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都直接源自于农耕生活,为着农耕生活;更不用说那些专为农耕生活而特定的二十四节气这些农事节日了。说中国古代节日起始于农耕生活,是因为这些节日,都不同于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宰牲节、开斋节之类的纯宗教信仰的节日。前者是为“现实与人生”过节;后者则是为着超自然、超人类,而主宰着自然与人类的“真主与上帝”过节。这两者的差异是何等的巨大,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是何等的明显。第二个特点: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国大文化的具体展现。中国传统节日均

4、不同于西方的狂欢节、愚人节、教师节、电影节、音乐节等那么专一、那么单纯。中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极为严肃、极其认真的“人文化成”活动。绝不仅仅是过节了,放假了,好好轻松轻松,找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痛痛快快热闹一番那么简单。中国传统的每个节日,既不是单纯的祭祀、怀念,也不是单纯的热闹、娱乐,它是一种综合的中华文化现象。在节日中,每个人只有亲身参与到各项民俗活动中,才能感悟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正因为如此,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不从这些特点与特色入

5、手,而仅仅记述节日中有哪些民俗活动,有哪些程序过场,有哪些形式特点等一些表象,这样来介绍中国节日,那中国节日恐怕就会黯然失色了,会远不如西方节日来的那么强烈和刺激。 对于节日在文化上的内涵,从全世界来看都有淡化的趋势,东西方参与节日庆典的人们,大多已经剥离了对各自节日起源及背景的束缚,文化起源及节日背景的意义,已经成为传统文化跨出国门时的一种特别护照,有了这种文化内涵,优秀的节日才更容易被全世界的人们所接受。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正在更紧密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并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经验。在这样的变化中,中国要保持自身文化的优越性,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才能不落后于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