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646968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条件(1)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经济上: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过渡时期总路线(1)制定: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2)方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3“一五”计划(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工业化成就: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大都超额完成。建立起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

2、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三大改造(1)措施:对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2)结果: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3)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遗留下许多问题。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初步探索(1)论十大关系: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2)中共八大召开:召开:1956年9月在北京召

3、开。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2探索失误(1)“大跃进”: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2)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99%以上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3国民经济的调整(1)开始: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2)方针: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3)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4十年建设成就(1)工业: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2)铁路: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3)能源:石油已经实现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三、“”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1)原因:“文化大革命”爆发,“全面夺权”掀起狂潮。(2)表现:国民经济计划被废置;国民经济的运行失去控制。全国交通运输阻塞,大批工矿交通企业停产。工矿企业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周恩来对经济的整顿(1)背景:1971年粉

5、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2)措施:整顿企业,恢复各种规章制度,在农村,重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3)结果:国民经济有了起色。3邓小平对经济的整顿(1)背景:1975年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后,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2)措施: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整顿。(3)成果:国民经济开始了复苏和发展。(4)结果:由于“四人帮”的阻挠,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遭破坏。4“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2)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3)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轻

6、巧识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名师点拨“一五”计划的特点(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2)“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3)“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4)“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易错提醒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其中的“和平过渡”既不是由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也不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7、,而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概念阐释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所谓“过渡”是指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此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名师点拨正确认识“左”倾错误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左”倾以激进的面目出现,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因而纠正更困难,危害更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与速度上、阶级斗争问题上多次犯“左”倾错误。(1)“大跃进”是生产力领域的“冒进”,人民公社化是生产关系上的“冒进”,这种

8、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问题上的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的破坏,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阶段。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成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3“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9、,使中国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材料二中国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由材料一、二归纳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内因是

10、什么?教你读史材料一反映毛泽东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是核心语句。材料二出自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材料中的第一句话是核心语句。提示重工业十分薄弱;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加强国防的需要。材料三苏联过去所走过的道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现代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毛泽东(2)根据材料三,指出制定“一五”计划的外部依据。教你读史关键词是“根据苏联的经验”,体现了我国制定“一五”计划的依据。提示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工业体系不完整。(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

11、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国防实力。(3)苏联影响: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及启示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1)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教你读史根据“鼓足”“干劲”“较短时间”等信息可知当时的社会心态。提示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

12、。材料二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 8666671 223粮食产量3 9002 8703 2003 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2)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教你读史细致观察数据的变化,工业领域中钢产量经历了大幅升降升的过程;农业成下滑、恢复趋势。提示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9561976年)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

13、高速度(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十年“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14、被喻为“一体两翼”。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1我国古代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3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4就国际环境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题组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的原因和条件是 ()土地改革的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