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645317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机械模具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火温度对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腐蚀程度的影响ChristophLerchbacher1,SilviaZinner2andHaraldLeitner1摘要:改良后的不锈钢马氏体铬钢X38CrMo16拥有良好的韧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这种钢的典型的热处理包括在更进一步的回火工艺后的硬化处理。回火会引起二次析出在升高的温度下的对提高硬度很有影响的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合物。实验表明,腐蚀程度的变化通常会随着这种钢的回火温度的变化范围而变化。腐蚀程度在540 C时能达到一个最低值,直到温度再次增加。为了对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将样品在较短时间和温度最低到达575C的条件下进行了测试。在该温度下,

2、值得注意的大约6nm大小范围的贫铬区能被原子探针断层扫描装置观测。在这些区域,铬浓度下降至10%。在耗尽区,存在着在回火过程中形成的较少量的氮化物和大量的碳化物。这些地方的阳极区域的存在,可以通过TEM研究来证实。关键词:马氏体不锈钢、塑料模具钢、X38CrMo16、腐蚀、原子断层探针1、介绍硬化马氏体不锈钢铬钢主要用于塑料模具的应用程序或压铸应用中。化学腐蚀的塑料加工要求有特殊性能,例如高的耐腐蚀性,良好的韧性和硬度,耐磨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及抛光性能。这些属性是由一成分稳定的组合物、高纯度和完善的热处理工艺来得到的。后者包括在多步回火过程后的淬火后形成的奥氏体化。硬化会产生一个相对脆性的马氏

3、体组织,它嵌入在不溶解于奥氏体和残留有奥氏体含量的碳化物里。回火主要会引起马氏体和二次硬化的松弛,而所要求的硬度可以通过回火温度来控制。为了达到良好的硬度和韧性,典型的回火温度范围相当于在回火图右边的最大峰值处。然而,一些调查表明,马氏体不锈钢铬钢的腐蚀行为强烈地依赖于回火温度即需硬度的选择是由腐蚀性能限制的。在随回火温度而变化的基体界面的贫铬区会对这种钢的腐蚀程度有影响。本次工作的目的是清楚的确定机制,并通过高分辨率技术证实对这种衰弱有影响的贫铬区。2、实验表1 改良的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的定义成分表1中列出了改良的塑料模具钢X38CrMo16组合物,热处理使用了软件圆柱试样演示,式

4、样长度为15mm,直径为5mm并应用了来自Bhr Thermoanalyse公司的淬火膨胀仪Dil 805。试样被实验在1020C中大约30分钟,之后,这种材料在设置的冷却参数为0.5()下淬火,随后,试样分别在500、525、550、575和600C下钢化两小时。盐雾实验,浸泡腐蚀和点蚀电位已经进行了测试,以评估中的腐蚀行为。盐雾实验在DIN EN ISO 9227后,已经做了6小时。浸泡实验要在20%的沸腾的乙酸中停留24小时。点蚀电位已经达到了当前的电流密度。用于腐蚀实验的试样已经经过了两次两小时的调和。TEM的调查已经对Tecnai F20进行。试样已经被蚀刻剂A2抛光。从热处理试样中

5、,已经截取了尺寸为的条块,用于原子探针样品备置。顶端已经被标准的两步法电化学抛光程序备置好。测量已被使用的激光模式上的一个飞跃3000小时CAMECA在60 K温度与0.6 新泽西的激光脉冲能量进行。从CAMECA,探测体积的重建和数据集的评估已经进行了与软件包IVAS 3.4.3。3、结论3.1 耐腐蚀性图1显示了修改后的回火马氏体不锈钢X38CrMo16图。此外,显示在有趣的回火温度范围的腐蚀电位。该图描绘的耐腐蚀性的崩溃在约540C处。图2a显示温度,B的盐雾试验结果的停留时间为6小时的样品回火分别代表图(图 1)中最小值的540C和600C。当样品在较低的回火温度时,明显的较高的化学反

6、应会发生。这种印象是由相应的浸渍试验结果证实,分别在540和60C调质条件下,显示质量损失率73和的样品。图1 回火调查x38crmo16图和相应的点蚀电位图2 在盐雾试验后对试样的回火的腐蚀外观 a)540 C;b)600 C图3 =0.5淬火样品的扫描电镜照片a);相应的碳化物显微可视化b)3.2 微观结构高分辨率显微镜已经被应用,为了使回火温度依赖性的腐蚀行为与回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相联系。3.2.1 淬火条件图3a显示了在淬火条件下的试样的SEM微观形状的代表图。尺寸大小为2纳米的黑暗的球形颗粒能在马氏体结构中发现。EDX分析结果显示暗区相对应的是铬碳化物。为了获得平均相部分,已经对

7、黑暗区域进行了评估,如图3b。定量相分析已通过图像分析软件采用如图 3b显示。铬碳化物的体积分数是在硬化状态下约1 %。图4给出了 TEM显微照片对应于作为淬火状态和显示周围的不溶解的颗粒显白壳,表示强烈的蚀刻已在电解抛光区。 图4 淬火样品的TEM微观形状图5 试样的碳原子图形和大约22%的相同表面的铬进行了2小时的回火,分别在a) 500 C; b) 525 C; c) 550 C; d) 575 C; e) 600 C图6 接近直方图显示铬对应22 %铬等浓度面不同回火的样品(a);界面区域的细节(b)3.2.2 回火腐蚀行为和TEM调查给出了假设,在回火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局部成分将发生

8、变化。原子断层探针是解决这样的浓度变化范围内的精细结构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图5显示了试样的碳原子图形和大约22%的相同表面的铬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的2小时的回火,那么,二次硬化颗粒的结构能被识清。在探测体积铬等浓度表面22%中,形成的析出物的一个令人满意的现象指出了除碳原子形态外的所有情况。这种分析方法的细节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试样的碳原子图形和大约22%的相同表面的铬在500C进行的2小时的制备(图5a),显示了形状不规则细碳和富集特征的铬的高浓度。此外,约50nm大富碳颗粒可以被检测到。提高回火温度会导致更多碳球和浓缩颗粒铬的形成将被发现,如图5b。试样的探测体积在550C条件下的回火定性的

9、表明,颗粒变得更加的球形状,而且这些粒子的浓度比试样在低温回火情况下要小。在颗粒的表面,最明显的现象会在回火温度为575C时发生,如图5d。检测到的碳和铬的析出物尺寸富集明显高于较低的回火温度。此外,氮和富铬颗粒尺寸小于10nm的可以发现。回火在600C似乎进一步增加的碳和铬的富集颗粒大小(图 5e)。富氮的颗粒不探测的体积内的检测。虽然探测体积小,回火包括长大和粗化在古典析出动力学是显而易见的。 图7 TEM显示的试样回火实时图像,在a) 550C; b) 575C and c) 600C温度下回火图6a显示创建22 %铬等浓度接近直方图表面记录。通过与检测到的碳化物和氮化物相关的颗粒/集体

10、,说明了铬的浓度分布。从铬含量由50%变至80%的图中可以发现在500到600C回火过程后的颗粒。应当指出的是,在颗粒铬含量的准确测量是本研究的范围之外的。图 6b显示通过详细的接口的铬浓度分布。总铬含量在基质内的范围在12 %和14%铬对不同回火样品。通过接口,铬含量的持续增加,除了形成于575C情况时的接口.如图 6b描绘的析出物的情况下,一个贫铬区,这是约6nm宽,发生在界面。在这里,铬含量降到10%。两个检测类型的沉淀物在回火阶段显示在界面有相同的行为。大的富铬碳化物以及氮化物表明小铬贫化区。同时铬浓度水平和区域的横向范围是相同的。图7 TEM显示的试样回火实时图像,从550到600C

11、温度下回火。每个样例状态的低和高的放大倍率的图像已经产生,因此,可以看清颗粒尺寸全谱。在纳米到微米大小的范围内数百次碳化物可以在样品550C(如图7a)和600C(如图7c)回火时看到。高倍率的图像显示的二次硬化析出物尺寸为20nm的约10 为550C样品(图 7a)。粒子大小的二次硬化碳化物在加热过程中增加575C(图 7b)和600C(图 7c),分别为。这三种不同回火试样的耐腐蚀性能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样品在575C,在高放大倍率的图像是明显的回火形成的沉淀物强腐蚀(图 7b)。由样品制备的来的这种化学反应表明了局部铬的贫化,证实了原子探针结果。4、讨论修改后的马氏体不锈钢钢X38CrMo

12、16表现出了对局部腐蚀有很大影响的显著微观特征。已经淬火后强腐蚀碳化物/基体界面区域进行检测(图4)。虽然,在1020C高奥氏体化温度得到的假设,铬浓度补偿可能发生在界面中溶解初生碳化物。目前还不清楚如果贫铬区奥氏体化过程中或者是在冷却时形成的已经存在。然而,耗尽区周围未溶初生碳化物影响材料整体的耐腐蚀性。Bumel et等人观测到回火诱导析出的二次碳化物和氮化物导致的腐蚀行为的变化,类似于目前的材料的行为。从贫铬理论提出了马氏体不锈钢。然而,回火参数的最大腐蚀取决于铬原子的扩散。在实验中钢显示在另一方面,温度约为540C.最大的化学攻击的腐蚀试验,相应的原子探针断层扫描数据表明没有贫铬区存在

13、回火后550C。在575C情况下的回火会导致极大的耗尽,如图6b。回火温度的变换主要会引起回火时间2小时的不同和再次可能引起温度测量的不精确。然而,耗尽区可以由原子探针断层扫描,结果清楚地测量证实了强烈腐蚀的颗粒/基体在相应的TEM照片界面如图7所示 。同样大小的贫铬区对应于10nm的小氮化物和50大纳米碳化物是相反的理论。据预测,较小的颗粒具有更小的耗尽区 2,5 。这种差异可以解释关于粒子的铬含量,如图6a中所示。小的氮化物中高铬含量必然导致更大程度上的耗尽区相比,虚构的同样大小的低铬量的碳化物。这种塑料钢回火过程中析出的铬含量的检测与著名的析出动力学不一致。碳化物转变为直到形成均衡的。这

14、种发展是随着析出的铬含量不断增加的。在图 6a中呈现增加的铬含量的合金从5075在从500到550C的回火,回火温度进一步提高,在导致百分率下降范围在55到60%的铬含量。该组合物的发展的颗粒晶体的详细调查的解释是必需的,将在未来的研究。5、结论在回火过程中,改良后的塑料模具钢X38CrMo16马氏体不锈钢的腐蚀行为是与微观组织变化相关的。1 在1020C下奥氏体化30分钟后,再对改良后的X38CrMo16钢回火两次,且每次两小时后,最小的耐蚀性会在回火温度为540C时出现。2 回火在500的温度已经导致了不规则形状的纳米颗粒的约50%的高铬含量。回火温度升到到550C使铬富集到75%以上,最

15、高的测量值内的碳化物析出物。3 高含量的铬的析出物并不一定导致贫铬区在矩阵/粒子界面中。回火在550C导致铬含量为75%的颗粒,但没有耗尽区发生,而约60%的铬碳化物明显耗尽区的界面处的575C回火后。参考文献1.Roberts, G. A.; Krauss, G.; Kennedy, R.: Tool Steels, 5th ed., ASM International, Materials Park, OH, 19982.Bumel, A.; Carl, C.: Zusammenhang zwischen Anlabehandlung und Korrosionsverhalten von

16、 hrtbaren nichtrostenden Chromsthlen, Archiv Fr Das Eisenhttenwesen, 1961, vol. 32,pp.2372493.Miller, M. K.; Cerezo, A.; Hetherington, M. G.; Smith, G. D. W.: Atom Probe Field Ion Microscop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New York, 19964.Hellman, O. C.; Vandenbroucke, J. A.; Rsing, J.; Isheim,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