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645278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网络查找-兴宁一中“百年校庆”活动方案及“百年校庆”十大工程是哪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改革首秀,为啥选考这门学科的考生被称为“敢死队” | 动向 德宏观教 今年是高考恢复周年,同时是“新高考元年”,上海、浙江考生首次尝鲜新高考。目前,浙沪两地今年的高考录取已进入最后阶段。 近日,观教君参加一些新高考研讨会时了解到,为了“扬长避短”或更功利性地为了得高分,在沪浙地区新高考中,出现了物理选科人数大幅下降的现象。甚至有普通高中称选物理学科的考生为“敢死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物理学科难度大得分难,在同张试卷里比拼不过优质高中的考生。然而,从高校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需要有物理学科背景,很多未选物理学科而被录取的大一新生很可能要面临“补课”。 “京城教育圈”今天和大家

2、分享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文章也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这篇题为“浙沪新高考改革试点,我们试得怎么样”的文章围绕新高考首秀中所凸显的功利倾向进行深度剖析,值得好好琢磨。 浙江和上海今年的高考录取已进入最后阶段。 总体看来,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个时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可忽视

3、的功利倾向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都是按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的,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实行3+3科目组合 文理不分科 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 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 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 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 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这轮高考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6选

4、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扩大学生学校选择

5、权。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事件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 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

6、填96个专业; 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更严重的问题 从改革初衷看,新高考改革是为了全面扩大学生的权利,这也是恢复高考40年以来,高考改革一直坚持的改革方向。扩大学生的权利,要让学生有获得感,但是,这些权利落地了吗? 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但是,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轮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但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

7、不错了。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 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使师生比达到1:8左右。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给了学生20种组合选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综合各种情况,有的学校就采取“套餐制”,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给学生设置几个科目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套餐制相对于以前也有进步,但距离实现学生充分的科目选择,还有

8、很大的距离。 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生可以考两次,高二就有两次选考机会,结果导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时,同时进行8门选考科目的学习。这样做的意图很明白,就是争取让学生高二完成3门选考考试,之后就只学语数外。上海比浙江的情况好一点,因为上海每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选考,其他科目的选考则安排在高三下学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在高二把这两门干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门,否则高三要3+3,很难和其他3+1的学生比拼。很多家长很苦恼,说学校告诉我们必须选两门,如果不选两门,今后你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不管的。 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按理学生可以自

9、由选择参加其中一次。但从实践情况看,上海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至少95%以上两次考试都参加,第一次100%都参加,第二次,只有极个别没有参加(有一所高中,高三毕业生400名,只有4人没参加,而且这4人准备出国留学,要学习德语)。一方面是学生觉得多考一次,说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告诉学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须参加。 其次,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 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不管3+(6选3),还是3+(7选3),很多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

10、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报的“乌龙”,有考646分的学生填报了作为独立学院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把独立学院招生计划和母体学校招生计划混在一起,对独立学院的标识、提醒不够外,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学生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的升学规划,是有关系的,因为高一选科,就应该基本确定大学、专业目标,要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在填志愿的时候,连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都分不清楚,意味着他们在高中选科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数来选科,而非结合自己的兴趣选科。 浙江一所非常好的高中校领导说,他们学校今年高考

11、非常吃亏,为什么吃亏?因为这所学校原来是传统理科强校,很多学生因此选了物理、化学、生物,结果他们学校得3A+这个等级的学生很少(每门选考科目按百分比计等级,前1%计A+,2%计A,一共分为21个等级,在高考录取时再折合为分数,每个等级相差3分,A+计入高考的分数为100分。3A+是指3门选考科目的等级都是A+,3门选考科目计入高考分数为300分),还比不过其他原来比本校成绩差的学校学生,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有不少不选物理,而选地理或技术。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选物理?主要是觉得物理科目比较难,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级不高,会影响高考分数,虽然有的高校的专业明确要求需要选考物理,但这些学生的考虑是宁愿

12、考更高的分数,选好的大学,而不是选好的专业。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选科,选物理科目的学生减少,这会对基础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引起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 第三是,社会功利对待新高考。今年浙江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马上关注的还是高考状元,这名状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是3A+,被媒体解读为3科满分,这是和改革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三门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计等级,目的是为了扭转每分必究,可是,却又被解读为分数了。因此,针对计等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质疑,既然最终录取看分数,为何考试时计等级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

13、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考改革将推进4+X科目组合,在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之外,由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任选X门。如果中高考改革导致的功利选科的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从初一起,学生就开始选科、分科了。比如一个偏理科学生,就主要选理科科目,文科达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中考改革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要求所有学生选科时,要文理兼顾,但这不能避免过早选科带来的实际分科的问题。 新高考被功利对待的制度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对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

14、空间。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调整了,增加了考试次数,但是,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浙江和上海的新高考中,都有部分学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和“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所谓“三位一体”,即高考成绩、大学面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三者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但是,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所占的比例相当少,而且,目前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

15、价录取还是和集中录取制度相嫁接。自主招生仅是给获得资格的学生一定的录取优惠,而综合素质评价是对按1.5:1投档(即如果招100人,拿150人档案)进高校的学生再进行面试考察,按高考成绩、面试考察成绩和中学学业成绩录取。因此,在按总分录取的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科目选择权、考试选择权,反过来会制造一些混乱局面。 比如,浙江省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试机会(高二两次、高三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两次。从考生选择权角度看,这样的改革似乎扩大了考生权利,但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这刺激部分学校、学生,在高二时,就把选考科目考掉,这无疑冲击了高中教学秩序,也把高考延续到整个高中三年,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就是为最后录取做准备。另一方面,如果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计等级,是不适合考多次的,因为每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甲乙两组跨栏比赛,A组有刘翔,B组没有刘翔,但AB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会促使学校、学生对考试做功利的选择。 上海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这没有整体影响到高中教学。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学打乱了,所有考生从高一开始就准备高考,拉开了战线,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