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43528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一、选择题1.用一种试剂能鉴别苯酚溶液、己烯、己烷、乙醇四种无色透明液体,这种试剂是( )A. 酸性KMnO4溶液B. 饱和溴水C. 紫色石蕊溶液D. FeCl3溶液【答案】B【解析】A. 四种溶液中,只有己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不正确;B. 取样,分别滴加饱和溴水并振荡,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溴水褪色且静置后分层的是己烯,静置后分层且上层为橙红色的是己烷,余下的是乙醇,B可以鉴别;C. 紫色石蕊溶液无法鉴别己烯和己烷,C不正确;D. FeCl3溶液无法鉴别己烯和己烷,D不正确。本题选B。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

2、法中正确的是A. 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为B. 2.3g金属钠被氧化成Na2O2,转移电子数为0.1C. 5.6g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D. 2L 0.1 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Na+的数为0.2【答案】B【解析】A. 在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所以该条件下的11.2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其所含的原子数小于,A不正确;B. 2.3g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被氧化成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0.1,B正确;C. 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C不正确;D. 2L 0.

3、1 mol/L 溶液中含有的的物质的量为0.4mol,所以的数目为0.4,D不正确。本题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葡萄糖、蔗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B. 硫酸铵和乙酸铅均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 乙炔和乙醛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D. 淀粉和油脂都是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详解】A蔗糖为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B硫酸铵不是重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故B错误;C乙炔含有碳碳三键,可生成聚乙炔,乙醛含有C=O键,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10000以上,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油脂不是

4、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答案选C。4.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1 L,完全燃烧后,生成2 LCO2和2 L水蒸气(相同状况),则该混合烃的组合及其体积比是 ( )A. CH4和C3H6,体积比21B. C3H8和C2H4,体积比21C. C2H6和C2H2,体积比11D. C2H6和C2H2,体积比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两种气态烃的混合气1L,完全燃烧后,生成2LCO2和2L水蒸气(相同状况),则平均分子式为C2H4。A若为CH4和C3H6混合,令CH4和C3H6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mol,由C原子平均可知:(x+3y)/x+y=2,解得x:y=1:1,即二者体积之比为1:1,二

5、者1:1混合,平均H原子数目=(4+6)/2 =5,平均H原子数目不是4,不符合,A错误;BC3H8和C2H4混合,平均C原子数目介于23之间,平均H原子数目介于48之间,不符合,B错误;CC2H6和C2H2混合,由平均C原子数目,二者为任意比,令C2H6和C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mol,由H原子平均可知:(6x+2y)/x+y=4,解得x:y=1:1,即二者体积之比为1:1,符合题意,C正确;D由C中分析可知,C2H6和C2H2混合,体积之比为1:1,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计算。5.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 将稀H2SO

6、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制取H2C. 在H2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 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答案】D【解析】A水为纯液体,增大水的用量,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B将稀H2SO4改为98%的浓H2SO4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生成氢气,故B错误;C反应在溶液中进行,没有气体生成,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基本不变,故C错误;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反应物浓度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本题的易错点为B,注意浓硫酸的性质,在改变浓度时,不能改变反应的本质,如

7、果反应的本质发生变化,则不能用课本上的规律解决问题。6.下列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Fe3、K、S2、ClB. Al3、HCO3、SO42、ClC. K、NH4、SiO32、NO3D. K、Cl、SO42、NO3【答案】D【解析】Fe3、S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Al3、HCO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铵根和硅酸根双水解,产生刺激性气味氨气和硅酸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K、Cl、SO42、NO3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7.织物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

8、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25 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5 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B. 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3.0C. 25 时,等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中:c(HClO2)2c(H)c(ClO2)2c(OH)D. 该温度下的NaClO2溶液中c(Na)c(ClO)c(OH)c(H)【答案】B【解析】A. 由图像可知,当pH=6时,c(H+)=10-6mol/L,c(HClO2)=c(ClO2-),因此,25 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

9、值Ka=106,A正确;B.由题意知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由图像可知,在pH=44.5时,漂白剂最佳,B不正确;C. 25 时,等浓度的HClO2溶液和NaClO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由电荷守恒得c(Na+)+c(H+)= c(ClO)c(OH),由物料守恒得2c(Na+)= c(HClO2)c(ClO),所以混合溶液中c(HClO2)2c(H)c(ClO)2c(OH),C正确;D. NaClO2溶液中,少量ClO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所以该温度下的NaClO2溶液中c(Na)c(ClO)c(OH)c(H),D正确。本题选B。点睛:本题为信息迁移题,要求学生在

10、解题时要仔细研读题中信息,尤其是图像中的信息。溶液中的大小关系和等量关系,要通过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平衡、各种守恒关系来解决,对于复杂的等量关系,一般都是通过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来求得的。8.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A. 盐酸B.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C. FeCl3溶液D. CuSO4溶液【答案】A【解析】A、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没有沉淀,A正确;B、钠与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消耗溶剂水,同时溶质质量增加,溶液是过饱和溶液,有氢氧化钠沉淀析出,B错误;C、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氯化钠和氢气,C错误;D、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

11、成硫酸钠、氢氧化铜沉淀和氢气,D错误,答案选A。点睛:学生往往错选B,主要是认为常见的沉淀中没有氢氧化钠,学生对于氢氧化铁、氢氧化铜沉淀很熟悉,而很少听说氢氧化钠沉淀,错因在于没有从实质上理解沉淀的产生。这是因为难溶、易溶往往是相对的,只要溶液变成过饱和溶液,就会有沉淀析出。再比如将选项B改为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加入金属钠后也会析出氯化钠沉淀。9.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用半透膜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B.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D. 用滤纸能分离胶体和溶液【答案】D【解析】A项,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小分子、

12、离子能透过半透膜,用半透膜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方法称为渗析法,正确;B项,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正确;C项,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同,可以区分,正确;D项,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和溶液中溶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滤纸分离,错误;答案选D。10.“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 大力推广燃煤发电以满足工业发展的用电需求B. 实施化石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C. 加强生活污水的除磷处理,遏制水体的富营养化D. 用CO2 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A

13、煤为非再生资源,推广燃煤发电,会加重环境的污染,不应该提倡,故A选;B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空气,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环境保护有利,应该提倡,故B不选;C大量含有各种含氮和磷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水中,促使水域富营养化,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可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值得提倡,故C不选;D利用CO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应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应该提倡,故D不选;故选A。1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 过氧化氢的电子式:D. H2O分子的比例模型【答案】D【解析

14、】A.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B.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C. 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要使用共用电子对表示,不能使用离子的电子式表示,故C错误;D. H2O分子的比例模型:,故D正确。故选D。12.在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min)B. 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

15、H2O2)3.310-2mol/(Lmin)C. 反应到6min时,c(H2O2)=0.30mol/LD. 反应到6min时,H2O2 分解了50%【答案】C【解析】【详解】A.06min时间内,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1mol,由2H2O2 2H2O+O2,可知c(H2O2)=0.2mol/L,所以v(H2O2)=0.033mol/(Lmin),故A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min时间内反应速率,故B正确;C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 min时c(H2O2)=0.4mol/L-0.2mol/L=0.2mol/L,故C错误;D6min内c(H2O2)=0.2mol/L,则H2O2分解率为:100%=50%,故D正确;答案选C。13.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量括号内的纯净物,能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成分和浓度的是A. AgN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