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642823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2010-04-14 09:36:5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这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主要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德国。电力的应用及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生产技术及产业结构的变革,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而且加速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造成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因此,它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作用。但是,过去在世界史和美国史研究中,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论著较多,而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涉及甚少,这就必然影响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系列历史现象的深入剖析。本文试图对美国第二次

2、工业革命领先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后果进行初步探讨,以求引起更为深入的研究。 一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主要标志,它包括电力、无线电、内燃技术、冶金、化工等多方面的技术革新。用电力代替蒸汽动力,标志着工业电气化的开端。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先导,从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开始的。19世纪初电磁学、电化学和热力学取得巨大进展,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为创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供了基本原理。不久电机在英国和德国相继问世。美国的科技人员及时引进了欧洲先进的电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并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和应用。著名发明家爱迪生首先将自激式发电机应用于照明,1879年发明了白炽电灯泡。1

3、882年9月4日,在纽约珍珠街建立起第一座火力发电站,用6台“巨象”发电机向85个单位、2300盏电灯供电,开辟了美国第一个电力照明系统,它标志着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美国大规模用电的转折点是在交直流大论战之后。爱迪生研制的直流发电机为110伏,电压低、输电距离短。1886年威斯汀豪斯公司的特斯拉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并建起了一座交流发电站。这时美国掀起了一场交直流输电的大论战,由于交流输电成本低、功率大,电路耗损小,最后交流输电法取胜,并在美国和欧洲推广。1895年采用三相交流系统的尼亚加拉大型水电站建成,输出电力15000匹马力。到1917年,全国仅公用电站就有4364座,发电量438亿

4、度,美国电力工业跃居世界第一位。大型火力和水力发电站的建立,不但为照明提供了光源,而且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创造了强大的动力和能源。1888年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动机,它与传统的各种机械相结合,使电力广泛地应用于工业,19141927年在制造业中使用的电力由占动力总量的39%提高到78%,电力迅速取代蒸汽动力在工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电气技术的兴起,一方面引起动力革命,另方面也激起了通讯革命。因为电不仅能传输能量,也能传递信息,电从诞生开始就显示了为现代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1837年,美国电学家享利发明了电报机,1845年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有线电报系统。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

5、话机,1891年斯特罗齐制成了电动交换机,从此电话进入普及阶段,18801900年全美电话由47000台猛增到1000万台。20世纪初美国又引进了无线电技术,1906年德雷福斯发明了三级管,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一美国的“KOKA电台”正式广播,到1924年美国已有500家电台。电讯、广播事业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改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188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才引进汽车制造技术,由于石油资源丰富,钢铁供应充足,橡胶工业也已兴起,所以汽车工

6、业比欧洲各国都发展迅速。1893年杜里埃兄弟制造了第一台汽车,1899年已有30家汽车制造商,但造价高、质量差。1903年创办“福特汽车公司”,1906年生产福特设计的A型汽车,1908年又研制成功T型汽车,并采用了零件标准化和固定装配线,19131914年又改用流动装配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每辆汽车的售价从1908年的850元降到1929年的260元。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登记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有

7、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21000架。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橡胶和精密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 内燃机、电机的应用和汽车、航空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对钢铁和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推动了冶金工业的新发展和燃料化工、高分子合成等新型工业的勃兴。在冶金工业中,平炉和转炉炼钢方法的大规模推广以及电炉炼钢、吹氧炼钢两种新技术的发明,使美国的钢产量在1889年跃居世界首位。1898和1906年泰勒同怀特又研究成功以钨和铬为主要合金成分的高速钢,使机械加工效率空前提高。这样钢铁工业不仅在产量上飞速增长,在品种和质量上也日新月异,

8、美国进入名符其实的“钢铁时代”。内燃机的应用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1859年德雷克发明了石油钻井技术,19世纪末许多炼油厂采用了分馏和裂化的提炼方法,使炼油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化学工业和高分子合成工业也蓬勃兴起,制碱、化学肥料、塑料、合成染料、人造纤维、人造石墨、炸药等新技术纷纷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以电力、电器、冶金、汽车、飞机、石油等重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已经确立。以电力技术为主导,与内燃、冶金、化工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改造和装备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它由“蒸汽时代”、“纺织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二 工业革命是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

9、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它必须在社会生产提出技术改革的要求,而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自然资源等提供可能条件才能产生和发展。因此,工业革命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是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技术变革最初是在英国萌发的,但是却没有在工业母国迅速发展,而是在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成果。那么美国究竟具备了哪些条件,才使它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战后美国政治的统一和稳定、联邦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的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在经济领域的继续深入,是工

10、业资产阶级按照本阶级面貌改造社会的体现。18611865年美国内战彻底埋葬了腐朽落后的种植园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创造了条件。通过内战和“重建”摧毁了奴隶主的经济、政治势力,消除了南北对峙,巩固了统一,使美国出现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内战后一百多年间在美国本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严重的政治动荡,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所没有的,它为美国的工业化创造了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 内战后美国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适应经济上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资产阶级对国家机器和政治体制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首先,美国的两党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11、内战后由于南部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党的性质也向资产阶级转化,随着垄断制的形成,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它们都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得心应手的工具。19世纪末,民主党为改变内战后的劣势地位、偷梁换柱地接过了“人民党”的纲领,放弃了“州权主义”和“放任政策”,树立了“改革党”的形象。而共和党代表东北部大财阀的利益,成为新的放任政策的奉行者。“保守的”共和党和“改革的”民主党的相互攻击和交替上台,吸引了广大不满的群众,阻止了第三党的壮大,巩固了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格局。它标志着美国两党制度的完善,说明资产阶级调节社会阶级矛盾的手段更加成熟,斗争策略更加灵活和富于弹性。 其次,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了

12、文官制的改革。从19世纪20年代杰克逊开创了“政党分赃制”以来,文官队伍素质差,更动频繁,行政效率低下。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营私舞弊、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伴随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政府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率,广大人民群众反对政府腐败的斗争也日益高涨。1883年1月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对文官的录用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从此“功绩制”取代了“分赃制”。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1883年占全部文官的10.5%,1903占51%,1930年达75%。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文官队伍的职业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提高了政府机构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适应了美国由半农业

13、半工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 联邦政府在政治改革的同时,还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措施: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抵卸英国和欧洲商品的竞争;敷设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推动西部边疆的开发和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改革金融和货币制度,提高国内和国际信用;鼓励移民和引进外资,积极扶持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重视科学技术和智力开发,大力改革教育,为工业化培育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美国联邦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使政治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协调了社会结构的各个环节,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的起飞创造了前提。 二、美国工业跳跃式发展和企业的大型化、集中化,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的进步

14、是受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所影响和制约的,科学技术只有以进步的生产力为基础,并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19世纪70年代后,当英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暴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经济发展步伐相对迟缓之际,而刚刚摆脱奴隶制桎梏的美国却方兴未艾,进入经济的狂飙发展时期。18591899年,全国企业数目增加了2倍,投资总额增长近9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6倍。其中钢铁工业和铁路建筑发展尤为迅速,18601880年,生铁产量由835000吨增长到3896000吨,钢产量由12000吨猛增到1267000吨。铁路长度1860年仅30600英里,1884年仅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500

15、0英里。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占17%,不足英国工业产值的,1890年则上升到31%,英国下降到22%,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美国企业日益向大型化、集中化发展。由于美国工业起步晚、企业规模大、技术设备新,竞争力强,重工业发达,工业的地区分布也比较集中,因此企业间的竞争短兵相接、异常猛烈,资本和生产集中得极为迅速。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垄断组织出现得最早、发展得最快、垄断的程度也最高。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产生了“普尔”,80至90年代是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托拉斯的大发展时期。18871897年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86个,其

16、中20几个大公司分别垄断了各所在部门的生产和销售。 垄断组织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小企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因此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垄断性大企业的建立给社会带来许多弊端,曾激起广大工农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的抗议。但是垄断组织将小型分散的企业联合为一个整体,促进企业一体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可以推行生产合理化,实现规模经济目标,建立销售、服务和赊购网,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由于资金集中,技术力量庞大,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建立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采用最新的技术装备、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性大企业对技术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所以列宁指出:“拥有亿万巨资的大银行企业,也能用从前远不能相比的办法来推动技术的进步。”“竞争变为垄断。结果,生产的社会化有了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