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642802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临海市杜桥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浙教版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 痛觉是在下列哪个部位形成的?( )A、神经末梢;B、大脑皮层;C、肌肉;D、皮肤。2.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A、嗅觉和听觉;B、听觉和视觉;C、触觉和味觉;D、听觉和味觉。3. 有报道说,美国研制出了一种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有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真空带;B、磁性物质;C、金属物质;D、绝缘物质。4. 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3

2、0时, 反射角是( ) A、30 B、60 C、90 D、1205. “闻其声而辨其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每个人声音不同的是( )A、音色;B、响度;C、频率;D、音量。6. 下列光路图中,哪个是错误的?( )7. 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塑料棚顶一个很小的“”形孔上,那么在地面形成的光斑是( )A、“”形;B、“”形;C、“”方形;D、“”形。8.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已造成2.6万多人确认死亡或失踪。中国救援队的五星红旗迅速出现在重灾地区。你看到的五星红旗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 )A、红旗能发出红光; B、红旗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C、红旗能吸

3、收阳光中的红光; D、红旗能各把色光变为红光。9. 如图,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下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10.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小明发现遥控器不对准电视机,而对着房中某些物体按按钮,有时竟然也可以控制电视,这是因为( )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会自动拐弯;B、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发生了反射;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可以沿任意曲线传播;D、遥

4、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可以透过任何物体。11. 下列成语反映的情景,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A、凿壁偷光;B、一叶障目;C、镜花水月;D、形影不离。12. 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仍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至于踩在水潭里,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D、以上选项都不对。13. 如图所示,如果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透镜的一半用纸挡住,那么光屏上的像会( )A、变大;B、变小;C、变暗;D、不完整。14. 小可和小研一起讨论跑步比赛的方案。小研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的

5、时间短,短者为胜。”小可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研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可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不可行 D两个方案都可行15. 如图为航拍拍到的日本地震受灾的图片。航拍是指在飞机或其他航空飞行器上利用航空摄影机摄取地面景物像片的技术。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A、略大于80mm; B、小于80mm;C、恰为160mm; D、大于160mm。16. 若弹簧秤两端各受到10牛的拉力作用,则弹簧秤的示数为( )A、0牛;B、10牛;C、20牛;D、无法确定。17. 用磁铁吸引大头针时( )A、大头针

6、也吸引磁铁,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大头针不吸引磁铁;C、当大头针与磁铁接触时,大头针才吸引磁铁;D、磁铁对大头针的吸引力大于大头针对磁铁的吸引力。18. 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如果用人作参照物,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船是静止的,树、河岸是运动的;B、小船、树、河岸都是静止的;C、小船、树、河岸都是运动的; D、小船是运动的,树是静止的,河岸是静止的。19. 人推墙,墙同时也推人,这两个推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 B、大小、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都不同。20. 扔出去的皮球在下落过程中,

7、它受到的重力方向与大小是( )A、大小不变,方向变化; B、大小增加,方向不变;C、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D、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21. 用皮带转动的机器,工人师傅常在机器的转轴处加些润滑油,而在皮带上打一些皮带蜡,这两种做法( )A、两者都是为了减小摩擦; B、前者是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为了减小摩擦;C、两者都是为了增大摩擦; D、前者是为了减小摩擦,后者是为了增大摩擦。22.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一个20牛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0牛 B、汽车没有受到静摩擦力C、汽车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0牛 D、汽车受到的摩擦力大于

8、20牛23.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秒 B秒8秒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秒8秒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秒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24. 在细绳下系一个物体,手拉绳使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当绳突然断开时,物体( )A立即停止运动 B仍作圆周运动 C作曲线运动 D作直线运动25. 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发生( )A飞扬的尘土就不会落回地面 B茶杯里的水就倒不到嘴里C人头撞到墙上不会感到疼痛 D人轻轻一跳就会离开地球二、 简答题:(每空1分,共26分)1. “八月十八潮,

9、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有诗云“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大潮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大潮声是通过_传到人耳的。2. 超市里收银员收款时,往往用一个类似探头的扫描器照射商品上的条形码,扫描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电脑里,从而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如图所示,条形码由黑白相间的条纹组成,其中白色条纹能够_(填“反射”或“吸收”)各种色光。3. 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点燃干草取火。这种冰镜应磨削成_ _镜。4. 贮存在食物中的能称为_能,在水平路上行

10、驶的汽车具有_能。5. 身边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1)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2)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是利用了_的原理。(3)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有关。6. 打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力,排球就向前飞去,说明了_ _。同时手感到痛,使手感到痛的原因是_ _。7. “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_现象,“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的_现象。它们所成的像都是_(填“实”或“虚”)像。F8. 如图,_(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患者的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

11、应戴的眼镜镜片是_(填“凹”或“凸”)透镜,它对光线有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9. 用50N水平方向上的力将30N的物体按在竖直的墙上,则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 。10. 2009年3月,在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中,中国队首次夺得冠军。如图所示,冰壶由花岗岩凿磨制成,底面积为0.018米2,重约187牛。比赛时,冰壶由运动员推出后在一个非常平整的冰道上滑行,运动员在冰壶行进前方的冰道上用冰刷“扫刷”,使冰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冰壶可以走得更顺滑。(1)冰壶被推出后,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是因为冰壶具有_;(2)用冰刷“扫刷”冰道的目的是为了减小_。11. 一人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平面镜

12、竖直放置,人和像的距离是_ 米,如果人后退1.5米,则人和像的距离增加_米12.如图是某同学在国庆节期间乘列车随父母外出旅游时根据列车运动情况绘成的st图,请据图分析:(1)列车行驶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千米,其平均速度为千米/时。(2)在6-16小时的路段中,列车的速度是千米/时。三、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1.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1)实验时,应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调节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是为了_ _。(2)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点燃蜡烛,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如右图)。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右图中的哪一个?_(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