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640905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历史近代史必备知识点 之德国的国家统一史复习线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德国的统一和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一)德意志的统一1背景: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资产阶级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要求有强大的国家作后盾。因此,德意志的统一变得日益紧迫。2条件: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等。3统一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1864年,普奥联盟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

2、,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北方诸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在色当战役大败法军。不久,南方诸邦与北德意志同盟合并。1871年初,威廉一世即帝位,德国统一完成。(二)德意志强国地位的确立飞速发展的经济1原因: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发展工业补充了重要的资源。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有利于迅速提高生产率。2经济飞速发展的表现:18701900年间,重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煤产量3400万吨149亿吨,钢产量17万吨665万吨,铁产量139万吨852万吨。机器的产量占世界机

3、器总产量的213,仅次于美国。化学工业和电气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德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三)对外推行军国主义1对亚洲的侵略:(1)对土耳其的侵略:与英、俄、法一起对土耳其进行侵略,并将其沦为半殖民地。(2)对中国的侵略:在中国开设银行,两次迫使清政府向英德银行团借款,并附有许多苛刻的政治条件。参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在中国抢夺路权矿权,并大规模投资设厂。1897年,借口两个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兵强占胶州湾。第二年,强租胶州湾,并取得在山东境内建筑铁路、开采矿产等特权。把山东变为它的“势力范围”。1899年,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与八

4、国联军侵华战争,屠杀义和团;参与签订辛丑条约。破坏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凯。2对非洲的侵略:19世纪晚期,侵占喀麦隆和西南非洲约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控制人口约1000万。二、威廉二世的冒险与失败(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根本原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争夺焦点:霸权和殖民地。(3)矛盾表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2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三国同盟形成:1879年,在俾斯麦推动下,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签订了“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5、三国同盟正式建立。(2)三国协约形成:为了对付三国同盟,1892年法俄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随着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英国调整了同法俄的关系,在20世纪初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这就意味着三国协约的建立。(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爆发:因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一战”爆发。2交战双方: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3主要战场:主要战场在欧洲,英、法、比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及俄国军队同奥匈、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

6、具有决定性作用。4三个阶段:1914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德军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军队的抵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使德军速决战的计划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1915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战役: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仍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的末期,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1917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1

7、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5战争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6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牵扯到战争中,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它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这次大战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垮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另一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三、逆境中的魏玛共和国与德意志民族的崛起(一)魏玛共和国的建立(1

8、9191933年)1918年11月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但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里。临时政府镇压了1919年初德共组织的柏林工人武装起义,并杀害了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和大批工人。此后,又镇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国民议会在小城魏玛召开,组成了以右翼社会民主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史称“魏玛宪法”。这一时期的德国被称为“魏玛共和国”。(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1时间:1919年6月28日。2内容:重划德国的疆界: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德

9、国承认奥地利的独立,不得同它合并;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在军备上,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德国需对协约国支付大量的赔款。(三)德国的崛起德国利用战胜国之间在赔款问题上的矛盾,迅速恢复了经济,又在洛迦诺会议上提高了政治地位,从而重新崛起。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将这段内容列入阅读课范围,不做考试要求,因此不必详述。四、第三帝国的兴起(一)法西斯统治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特别严重,魏

10、玛政府显得软弱无能。统治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对内镇压不断高涨的群众运动,稳定统治秩序;对外继续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提高德国的国际地位,为德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希特勒还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2建立:1932年夏,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制造“国会纵火案”,借以打击德国共产党,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

11、成为国家元首,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二)纳粹党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取缔其它所有政党;疯狂迫害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2经济和文化上: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及相关的民用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领域,用纳粹党的理论钳制人们的思想。3军事上:从1935年开始,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展陆军,积极重建空军,开始建造军舰。4对外关系上:1933年,德国为了放手扩军备战,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践踏了凡尔赛和约。五、希特勒的冒险与失败(一)背景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对德意法西斯公开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废除洛

12、迦诺公约,西方大国未予反击。1938年春,德国吞并奥地利;接着,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意炮制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侵占苏台德区,随后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2德、意、日法西斯结盟: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后来,德日签署了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也加入这一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1939年8月,苏联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样,德国就为发动战争时免于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二)冒险1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突然袭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被打败。(“

13、二战”的具体内容略)2“二战”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3影响: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摧毁了当时的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六、盟国管制期间的德国和德意志民族的分裂(一)盟国管制期间的德国1分区占领: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2对德国法西斯的处理: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有12名战犯被判处绞刑,7名战犯判处无期或有期徒刑。同时,法庭还宣判纳粹党为非法组织。3柏林危机:为了适应

14、霸权政策的需要,美国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1947年初,美英将它们在德国的占领区首先合并,以后法国占领区也合并进来;1948年,西方国家占领区单独实行货币改革。苏联为了反击,全面切断了西方占领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发行新货币。这就是所谓的1948年“柏林危机”。柏林在1948年正式分裂成两个城市,1961年,民主德国修筑了“柏林墙”。(二)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着,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七、联邦德国的崛起(一)崛起的原因战后,联邦德国实行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同时,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原有的劳动力素质和工业布局的基础良好,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前提下,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起飞。(二)表现1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加了6倍。2.1967年,联邦德国参与组织“欧洲共同体”。3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和日本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八、德国的重新统一198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