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32636457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门施工解决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2三、机具及人力资源配置21、施工机具22、人力资源的配制2四、施工步骤及质量要求31、施工测量控制方案32、土方开挖施工方案33、回填土施工方案44、模板工程施工方法55、砼工程施工方法76、钢筋工程97、双排外脚手架安装工程118、屋面及防水工程169、装饰工程1910、电动伸缩门的安装2011、电气安装21五、工程安全保证措施231、项目HSE保证体系232、安全管理制度233、安全管理工作234、消防保安措施245、环境保护措施246、文明施工措施24一、工程概况 安装成县站大门电动伸缩门一部,建设门卫综合值班室一座,以及配套的电气、建筑、装饰工程施工。

2、二、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三、机具及人力资源配置1、施工机具序号机械名称数量单位备 注1工程指挥车1台2运输卡车2台3打夯机1台4活动脚手架4副5冲击钻1台6手推车1辆7土方运输车1辆2、人力资源的配制序号工种数量单位备注1砼工6个2架子工4个3抹灰工6个4普工1

3、2个5电工2个6技术员1个7施工负责人1个四、施工步骤及质量要求1、施工测量控制方案1.1作业的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2)本工程的设计图纸;(3)甲方提供的坐标和高程起算点。1.2轴线、标高控制测量定位放线测量由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配合,按规划提供的基准点坐标采用极坐标进行定位放线,公司技术部复核,设立定位控制桩点,并加以妥善保护。本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拟布设成矩形控制网,采用导线法进行测定和平差计算,并规划到设计点位上。本工程平面轴线控制采用内、外双控法进行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具体方案是:在定位放线完成后,在建筑物各个大角处各设2个主轴线设控制桩,并加标识妥善保护,

4、以便引测。控制桩作为永久性标志保护。为了便于投测,外控点应距主轴线5m左右,共18个控制点,组成闭合导线网,作为本建筑物的外部控制点。待一层墙施工完成后,将主轴线用经纬仪投测到墙面上,以后施工各层时将基准先用经纬仪向各施工层引测,然后由主轴线引测其它轴线和尺寸。1.3高程控制方案(1)本工程均以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为基准点,采用三等水准点测量,精确引测到施工作业面,该工程布设三个施工用水准点,作为高程测设依据,指导工程施工。(2)将水准标高引测至建筑物角柱上,弹出墨线,用红三角标注标高,作为后续工序测量标高的依据。同时该高程点需经常校核,调整各层的累计误差。楼层必须有封闭的水平线。结构每完成一层

5、,标高从基准点引测一次,达到标高控制的目的。 2、土方开挖施工方案2.1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2.2开挖时以基础外边线为准按有关要求进行放坡。2.3机械开挖时,应随时检查基坑周边情况,并留设约200宽左右,用人工修理边坡,以防超挖及边坡坍塌。2.4挖至基底标高以上用人工挖平清底。2.5当挖至设计要求基地标高时,由设计单位、监理方及施工单位三方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2.6质量标准 标高 50mm 长度、宽度 0 边坡 不宜2.7土方开挖前,要办理相关手续,摸清和掌握地下情况,并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动土施工。3、回填土施工方案3.1施工方法(1)选用人工回填运输。(2)由小推车倒运到

6、回填部位。(3)回填土应分层回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0mm;(4)在回填标高不同的地段时应留设成阶梯形,每层应相互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000mm;(5)回填时每层均应按要求做密实度试验,待该层密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再填上一层回填土;3.2施工要求(1)在回填土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回填土质量符合要求。;(2)办理验槽手续,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3)地下工程已进行检查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且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4)填土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在坡边上按需要的间距打入水平桩;(5)提前对填土进行试验,确定其最优含水率和现场控制干密度

7、;(6)回填土应分层找平夯实,分层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选用;(7)分段分层填土,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相互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米;(8)回填土采用人工平摊、机械夯实的施工方法;每层压实后均应用环刀按规定取样进行干密度试验,该层合格后才能施工上一层。(9)回填土质量标准:A、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B、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C、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D、允许偏差项目:标高允许偏差: 50mm. 用水平仪测量3.3回填土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小推车直接卸土入

8、槽;(2)施工时应注意保护有关轴线和标高高程桩点,防止碰撞下沉;C、回填土应分层对称夯填,防止造成不平衡的一侧压力而破坏基础,已完成的回填土应及时将表面压实。4、模板工程施工方法4.1模板采用钢模或竹胶模板均可,用钢管扣件加固。要求模板拼缝严密,支撑牢固、稳定,不得有漏缝现象。4.2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施工人员作业必须戴安全帽。(2)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室外作业,雨后应及时清扫施工现场,不滑时再进行工作。(3)模板安装时上下须有人接应,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拆顶模时应单块拆下,严禁整块撬下。 (4)不得在脚手架上堆放大批模板等材料。 (5)支撑、牵杆等不

9、得搭在松软的基层上。(6)支拆模过程中应将活动的模板、牵杆、支撑等物品妥善堆放,防止因扶空、踏空而坠落。 (7)、拆除模板应使用长撬棍,人不能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4.3施工要求(1)模板的材料应选用钢模或竹胶板,板材材质应有保证。模板支架的材料应选用钢材,材料的材质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 (2)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3)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砼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5)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砼的浇筑、养护等要求。(6)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刷隔离剂。对油质类等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

10、离剂不得采用。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砼接槎处。(7)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尚必须有防水措施。(8)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支架的立柱或桁架应保持稳定,并用撑拉杆件固定。 (9)当采用分节脱模时,底摸的支点应按模板设计设置,各节模板应在同一平面上,高低差不得超过3mm。(10)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mm)项 目允许偏差予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予埋管、予留孔中心线位置3予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 -0

11、予留洞中心线位置10截面内部尺寸+10 -0(11)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现浇结构摸板安装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轴线位置5底模上表面标高5截面尺寸+4 -5每层垂直接3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表面平整5(12)现浇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后,方可拆除。B、底模拆除砼强度应符合下表规定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达到设计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板50、75100梁751005、砼工程施工方法5.1砼在施工现场进行拌制,采用机动翻斗车运至浇筑地点。5.2主要原材料包括

12、水泥、砂、石等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检,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其中水泥应具有材料证明和出厂质量合格证。5.3砼层施工前将标高测量准确,标志明显,砼浇筑前应复核边线、尺寸、基底标高。砼层施工应一次完成,随打砼随抹、找平,保证标高准确,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5.4砼必须连续浇筑完成。振捣密实,不得漏振。如施工需要留置施工缝,必须留垂直缝,位置选择在伸缩缝处。5.5砼面层的抹平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砼终凝前对砼面压光。5.6质量要求(1)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面层与下一层应结合牢固。(3)表面不应有裂纹、脱皮、麻面、起砂等缺陷。 (4)砼面层的允许偏差 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水泥砼面层表面平

13、整度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5)制定清水砼质量标准清水砼结构一次成型,不做大面积抹灰湿作业,要求砼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一致,结构阴阳角方正、线条顺直、美观、施工缝无明显痕迹和缺陷。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清水砼质量标准和砼施工工艺顺序、方法。(6)制定清水砼配合比设计标准和原材料控制验收标准。(7)清水砼施工工艺流程要点:轴线、模板线弹设,标高测设,模板设计、模板加工制作,模板复核、模板接缝处理、模板加固和支撑体系刚度保证,砼浇筑振捣工艺方法、养护方法、拆模时间的控制等内容。5.7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工艺。砼浇筑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撑、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等进行细致的检查,并做好自检和交接检记录。现浇柱采用逐个分层连续浇筑方法施工,人工喂料,应先铺垫50 100mm厚与砼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利触动钢筋和预埋件。现浇构件一般按先梁后板的原则进行,当浇至板底时再按梁板连同一体施工。浇筑现浇板砼前,在梁边焊接比板标高高出1cm的短钢筋头,用来控制现浇板的标高及砼表面平整度。在砼浇筑过程中认真检查派粉刷工专门找平砼表面。5.8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1)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宜设在板跨中1/3范围内。(2)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