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2627287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功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摸底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有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和不选均不得分)1.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D. 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答案】C【解析】题干中所记载的周桓王和郑庄公之间的关系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根

2、据题干所述的内容可知,郑庄公在挑战周桓公的权威,故选C;A与题意无关,BD的表述不是实质,故排除ABD。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审题,因为问的是“实质”,所以考生要根据题干所述的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审题至关重要;另外还要注意理解“礼乐制度”的含义。2.苏格拉底生活年代正是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的年代。“先天的理性缺失”主要是指A.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B. 雅典民主自身不利于社会稳定C. 城邦体制束缚了国家发展D. 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答案】D【解析】据材料“雅典的民主制由于先天的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过

3、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故D项正确;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但不符合“理性缺失而变成新的暴政专制”,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与社会不稳定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城邦体制不属于“先天的理性缺失”,故C项错误。故选D。3.在美国制宪会议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这些代表A. 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B. 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C. 强调加强联邦政府权力D. 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美国的联邦体制。依据材料中 “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

4、中过于沉迷了。”等信息可知,这些代表强调突显联邦政府的权力,联邦政府权力在州权力之上,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联邦权力的强调,并未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也并未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A、B两项错误;D选项错误,制宪会议召开之时美国实行的是邦联体制。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劳顿的引证A. 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B. 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C. 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D. 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答案】

5、A【解析】材料中“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说明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故A项正确。B、C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B、C项错误。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是史实的客观反映,不存在主观片面性。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5.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C. 中共当时存在性

6、质转变的危险D.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答案】B【解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内关于革命道路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观点,和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盲目照搬苏联经验,坚持“城市中心论”的观点。题干中的引文就体现了城市中心论的观点,认为不要城市,共产党就不是无产阶级政党,就会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反对乡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历史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正确的。因此,A、C错误,B正确;D与材料无关。6.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规定

7、的设市标准。由此,当地少数民族的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在宪法中增加“民族自治市”的条文。这一要求A. 成为中国新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B.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C. 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D.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是否成为宪法内容,故A项错误;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要求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故B项正确;新中国民主政治还未至臻完善,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名师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7.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

9、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可知,中国正在努力构建的是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选项B正确;材料不仅仅涉及战略伙伴关系,还涉及与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联合国,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8.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A.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B. 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 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D. 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1962年肯尼

10、迪和赫鲁晓夫之间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妥协结局,这体现了美苏两国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故D项正确;当时美苏两国争霸,不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两者展示各自实力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美苏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故C项错误。故选D。9.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B.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C.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D. 城市商业发展繁荣【答案】

11、D【解析】【详解】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排除;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区域长途贩运兴盛的信息,排除;当时苏州经济繁荣,商品应有尽有,反映了明代商业发展繁荣,故选。10.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 英国工业革命中贵族阶层的衰落C. 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过程D. 工业革命中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工业

12、革命造就了一批“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的人,这些人依靠创造发明的才能,最终爬上来财富的顶端,权势的顶峰,由此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选项D正确;选项A与题无关,排除;社会部分群体的上升不代表贵族的没落,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工业资产阶级财富积累的过程,强调的是社会阶层的变动,选项C脱离材料主旨,排除。11.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发布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设立了中、工、交、农四行办事总处;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的贸易调整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A. 企图从经济上影响沦陷区的稳定B. 突出政府对经济的高度集中管

13、制C. 标志着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的确立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于金融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专卖政策与统购统销政策,显然属于经济统制政策,属于经济高度集中管理,故B正确;抗战刚刚开始,并不是影响沦陷区经济,故A错误;C是解放战争时期出现;材料措施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错误。12.下图描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某地的所有制结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B. 公有制经济不再起主导作用C. 我国多样化的所有制结构逐步走向单一D.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78年,该

14、地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两种公有制形式,而到了2002年,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所占比重大,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D项正确。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排除A。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图示反映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逐渐走向多样化,排除C。13. 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不久,火车在江湾一带轧死行人,导致民情汹汹。清政府遂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路轨并抛入大海。这段史料说明了A. 欧美列强企图控制中国的铁路运输B. 中英两国对铁路修筑权的争夺激烈C. 清政府对修建铁路的极端恐惧D. 中国民众与官府对修筑铁路缺乏正确

15、认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交通事业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耗费巨资的铁路被拆毁,铁轨被抛入大海, 说明当时人们对铁路和火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还接纳不了,没有认识到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当时人们对铁路是持反对态度的。故选D。 考点: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近代交通14.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A. 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B.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 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答案】A【解析】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故A正确,B错误;CD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解释。【名师点睛】首先,要全面准确材料,不能只就局部信息进行解读,本题CD选项都存在此现象;其次,二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