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23341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一高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暑假自学自测考点专练 糖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类1、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A二糖B多糖C氨基酸D脂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多糖,答案选B。考点:考查纤维素的判断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记住纤维素的分类即可。2、火法炼铜的原理为:Cu2S + O2 高温 2Cu + S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u2S只作还原剂 BS 元素发生还原反应C该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置换反应D当1 mol O2参加反应时,共转移4 mol e- 【答案】C 【解析】 3、下列电子排布图能表示

2、氮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A. B. C. D.【答案】C 【解析】 4、将装满气体X的试管倒置于装有液体Y的水槽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答案】B【解析】5、已知:将Cl2通入适量KOH溶液中,产物中可能有KCl,KClO,KClO3,且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当n(KOH)=a mol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若某温度下,反应后=11,则溶液中=B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a molC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 molnea molD改变温度,产物中KClO3的最大理论产量为amol【答案】D【解析】解:A令n(ClO)=1mol,反应后=11,则n(Cl)=11mol,

3、电子转移守恒,5n(ClO3)+1n(ClO)=1n(Cl),即5n(ClO3)+11mol=111mol,解得n(ClO3)=2mol,故溶液中=,故A正确;B由Cl原子守恒可知,2n(Cl2)=n(KCl)+n(KClO)+n(KClO3),由钾离子守恒可知n(KCl)+n(KClO)+n(KClO3)=n(KOH),故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n(KOH)=a mol,故B正确;C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转移电子最多,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5(KClO3),由钾离子守恒:n(KCl)+n(KClO3)=n(KOH),故n(KClO3)=n(KOH)=a mol,转移电子最大物质

4、的量=a mol5=a mol,氧化产物只有KClO时,转移电子最少,根据电子转移守恒n(KCl)=n(KClO),由钾离子守恒:n(KCl)+n(KClO)=n(KOH),故n(KClO)=n(KOH)=a mol,转移电子最小物质的量=a mol1=a mol,故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的范围:a molnea mol,故C正确;D氧化产物只有KClO3时,其物质的量最大,由C中计算可知:n最大(KClO3)=n(KOH)=a mol,故D错误,故选D6、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K+、Cl-、NO3-、CO3 2- K

5、+、Fe3+、I-、SO42- Na+、Cl-、NO3-、SO42-Na+、Ca2+、Cl-、HCO3- K+、Ba2+、Cl-、NO3-A B C D【答案】B 【解析】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符合通式Cm(H2O)n的一定是糖 B.糖类组成一定符合通式Cm(H2O)n C.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类营养素之一 D.糖类是有甜味的物质【答案】C【解析】8、鉴别食盐水与蔗糖水的方法: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稀H2SO4并加热,再加NaOH中和H2SO4,再加入银氨溶液微热; 测溶液的导电性; 用舌头尝味道;其中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的正确方法是( )A B. C. D.【答案】A【解析】9、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 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碳酸氢钠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 其水溶液显中性【答案】C【解析】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的是碳酸氢钠, 而不是NaOH, 故A选项错误; 碘盐中的碘是碘的化合态, 不能使淀粉变蓝, 只有游离态的单质碘才能使淀粉变蓝, 故B选项错误; D选项中的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 使溶液显酸性.10、为鉴别乙醇、乙酸、葡萄糖溶液, 选用一种试剂, 可为下列中的()A.钠 B.硝酸 C.碘 D.新制银氨溶液【答案】D【解析】乙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可用闻气味方法鉴别, 乙醇不与氨

7、银溶液反应,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氨银溶液加热有银镜生成.11、关于淀粉在人体内的变化不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先生成麦芽糖,然后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又继续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氧化放出热量,D项中的反应在体内不能发生,需在酒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故选D项。12、下列关于淀粉和纤维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B它们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它们都是混合物 D它们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答案】A【解析】13、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将下列四种液体分别取2 mL加到2 mL的新制Cu(OH)2悬浊液

8、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液体葡萄糖溶液乙醇甘油(丙三醇)水实验现象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答案】B【解析】本题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四个选项对葡萄糖分子的叙述均正确,但所做的实验只有推断B是正确的。14、苹果是果品之王,下列关于苹果的叙述和判断都正确的是()叙述判断A青苹果汁遇碘水变蓝色青苹果汁中含有葡萄糖B熟苹果汁遇碘水不变蓝色熟苹果中不含淀粉

9、C熟苹果汁可还原银氨溶液熟苹果汁中只含葡萄糖不含淀粉D熟苹果汁遇碘水变蓝色熟苹果汁中只含淀粉不含葡萄糖【答案】B【解析】淀粉可水解成葡萄糖,淀粉遇碘水变蓝色。淀粉水解的程序有三种:不水解,可使碘水变蓝色,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完全水解,不能使碘水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部分水解,既可使碘水变蓝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15、不能用于鉴别淀粉和纤维素的方法是()A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B分别加稀硫酸煮沸,加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有无银镜C分别加热水,观察溶解性D放在嘴里咀嚼,感觉有无甜味产生【答案】B【解析】对于A项,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淀粉变蓝色,纤维素不变色;对于C项,分别加热水,观察溶解

10、性,淀粉能溶于热水中,纤维素不溶;对于D项,放在嘴里咀嚼,淀粉有甜味产生,纤维素无甜味产生。由于性质不同,A、C、D三项可以鉴别淀粉和纤维素。而分别加稀硫酸煮沸,都能水解生成葡萄糖,所以不能用此方法鉴别淀粉和纤维素,并且也未加碱中和硫酸,答案为B项。16、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再用_洗涤(填入编号)已知:AKMnO4溶液B稀H2SO4CNa2CO3溶液 【答案】上层C【解析】环己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应浮在液体的上层;环己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KMnO4溶液氧化,稀硫酸达不到除去酸性杂质的目的;Na2

11、CO3溶液不与环己烯反应,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17、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 mL 3.6 mol/L的稀硫酸。(1)若采用18 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_。(2)甲同学: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_。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定容的正确操作是_。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

12、过了刻度线,处理的方法是_(填序号)。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D.重新配制(3)乙同学:用10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答案】(1)20.0 mL(2)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将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倒入容量瓶中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D(3)不正确。错误之处为:用量筒配制溶液;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13、【解析】(1)假设需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V18 mol/L=100 mL3.6 mol/L求得:V=20.0 mL。(2)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18、铁粉和氧化亚铁粉末的混合物共9.2克,加入到150毫升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氢气2.24升(标准状况)。求:(1)混合物中铁和氧化亚铁的质量? (2)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答案】(1)Fe 5.6g FeO 3.6g (2)1mol/L 【解析】依据氢气的量求出铁粉质量,再求出氧化亚铁质量,最后将铁、氧化亚铁的消耗硫酸相加。19、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元素特征信息如表:(1)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 ,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B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B和D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为 。(4)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有很多方法,其中B和E的非金属性强弱的研究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填序号)。a.比较两种单质的颜色b.比较两种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c.依据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比较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e.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5)E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