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2622721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得正确,做得轻松论述类文本做题的十大妙招,让你的选择题又快又准要说高考语文试卷中最难解的题目,是非论述类文本的三道选择题不可的。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虽然只有三道题,9分分值,但是这三道题有阅读时间的限制,还要对位、比较,因此,考生费时费力却一题都做不对,所以,有考生自嘲:论述类文本选择题基本靠蒙。更有甚者,在比较选项的过程中,考生常常陷入无穷的纠结之中,只有极少部分考生,依靠大量的强化训练,熟能生巧地摸索出一套解题策略,即便如此,一不留神还会出错。从考题来说,选择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筛选”就是要按照题目要求准确地锁定信息段,获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变原意

2、的基础上,将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认知,把握个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综合或重组。做选择题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即“对位、比较和确认”三步走。这是一般老师常用的教给学生的解题技巧,可是,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那些近乎文字游戏一般的选项,常常使得考生晕头转向,正确率根本无法保证。根据多年高三教学,写作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而且命中率较高的做题技巧,让你不用读文章也照常选择正确。现在需要告诉你的,有些选项,只要看到一些词语,根本不用理解,就可以排除,因为那一定是正确的或者一定是错误的,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做题的时间。请细看一、寻找表达不绝对化的词语:当选项里有这些字眼的时候,选项是正确的:

3、大多数、至少、绝大多数情况下、基本上等等。理由是:这类选项是考题中出现最多的。这些词语,在表达上注重客观性和科学性,避免表达绝对化,或者以偏概全,说明选项的设置是严谨的,这些都基本可以迅速判断它是正确的。做这样的选项,首先就要把选项中一些绝对化、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的词语找到,在原文里进行验证,即可尽快排除或确定。例题1:(2016年全国卷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4、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旧史学”错,据原文第4段第二句话内容可知,原文指“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属于范围的括大化。这道题中的A选项,“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在这个选项中,出现了“一些历史学家”“恐怕”“一些内容”等词语,那么可以断定,这个选项

5、是正确的。例题2:(2017年全国卷1)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这道题中的A项“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中出现了这样的词语“较为深入地”,基本可以判定,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二、当抽取的文句组合在一起的时候,通常都是错误的。理由是:文章的每一句话,都是具体语

6、境的表达,如果在文章随意抽取文句进行组合,即使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但是组合在一起,就不能构成连贯的语意,容易犯断章取义的错误。例题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北宋时期,经济水平己远不如前的关中成为儒学中心,表明文化贤哲对文化中心的形成具有引领作用。B如果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稳定,那么它就可能成为文化中心;反之已有的文化中心就有可能转移。C社会不稳定未必就不利于文化发展与文化中心的形成,例如“百家争鸣”时代,也可能催生文化中心。D四川成都成为唐末文化中心之一,是由于当时蜀地社会相对稳定,印刷业发达,书市繁荣,教育兴盛。【答案】D【解析】(时间有误。据第五段“到了五代

7、,长安的文化中心地位消失了,而四川俨然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中心”,“唐末”应为“五代”。归因不当。“教育兴盛”这一表述于原文无据。这道试题中把第三段和第六段的文字进行了组合,在时间上错位,造成了错误。“到了五代,长安的文化中心地位消失了,而四川俨然成为一个新的文化中心”,“唐末”应为“五代”。 三、概括性的选项一定是正确的。理由是:这类选项,因为没有原句对照,甚至找不到文中的原句,需要对原文的道理进行推理,如果这类选项错误,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特别高,这不是一般的考生能够做到的,所以这类选项通常设计为正确的选项。例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宾虹的具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8、风格的山水画,表现出艺术上的大美,体现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相反相成、可以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B. 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性与精神性达到了高层次的和谐,那么此时其艺术性和精神性是处在激烈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C. -个艺术家从“问天、问史、问我”人手,进行自我内省,把握自己的个性,明确白己的艺术特质,可以在艺术实践中顺应、强化、发扬这种艺术特质。D. -个人的哲学思维是在“学问反问疑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答案】D【解析】(“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巾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这一说法不当,这个过程中有肯定也有否定)这个选项中的

9、C项,就是典型的概括类选项,原文“艺术与哲学合观的艺术实践从“问天、问史、问我”入手。问天,问天地造化,问宇宙玄机,探究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山川、宇宙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规律。问史,问古问今,问人文世事,更迭变迁、继承发展。问我,即清浊排污,澄怀静虑,以利明志。这种内省的自我观照是为了把握一己之个性,明了自己的性格、精神、情绪等艺术特质,从而在艺术实践中顺应之、强化之、发扬之。问,是思考的过程,学习前人要问,但问不仅于此,还可以是疑问、质问,乃至否定。所以,学问反问疑问,是进行形而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恭问老师前人是怎么做的,到以自己的眼光反问为什么这么做,到对一切事物的疑问,有肯定,有否定

10、,哲学思维的形成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就体现其中。”这样的选项,没有与原文一一对应的语句,完全是概述性语言,所以选项的设计如果设计错误,就会给考生带来极大困扰。 四、当截取的文句重新组合的时候,一旦选项加上一些关联词语,错误正确各占一半,请稍微着力加以分辨,其中加上因果关联词的,只要原文没有类似的因果关系,那么这个选项几乎都是错误的。理由是:有些文句之间的关系,通常不使用关联词,只需要阅读者厘清分句之间的关系,按照高考要求,复句之间的关系一般考查转折、递进、假设、因果四大关系,考查的选项之中,也通常涉及这一类关系,需要考生把这一类关联词添加进原文文句,便可判断正误。例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11、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宾虹的具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风格的山水画,表现出艺术上的大美,体现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相反相成、可以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B. 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性与精神性达到了高层次的和谐,那么此时其艺术性和精神性是处在激烈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C. -个艺术家从“问天、问史、问我”人手,进行自我内省,把握自己的个性,明确白己的艺术特质,可以在艺术实践中顺应、强化、发扬这种艺术特质。D. -个人的哲学思维是在“学问反问疑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答案】D【解析】(“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巾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

12、出来的”这一说法不当,这个过程中有肯定也有否定)这道试题的B项,就是这一类选项,“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在这一文段中,

13、设置选项借助了“如果,那么”的关联词,形成了一个正确的推论。 五、如果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出现,只要注意年代有没有搞错就行了。理由是:时间错位,是设置干扰选项的重要技巧,也是较为简单的选项,所以考生在选项中如果看到有包括时间类的词语,如年代、朝代、计时等词语,就要对照原文把时间理清,选项也就较为容易了。例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B . 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C .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D

14、. 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答案】C【解析】解析范围失当。原文是“多数来自农村”。这道题选项A,就是这类时间词语作为审题关键的词语。这类题目近几年出现的较少,原因就是这类选项难度系数较低,对考生没有造成困扰。六、当出现并列词语短语的时候,对照原文看看是多了还是少了。理由是:这类选项,在文章中通常是有几个方面的,选项的设计常常只用一个方面,就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而且,这类选项看起来是正确的。所以,就需要考生阅读原文的时候,要全方位思考。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加,设置这类选项的难度也在增加,有些事隐性的条件,常常被忽略。例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

15、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化中心的形成,受制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但是它与当地经济是否发达未必有必然的关系。B南朝齐梁时期建康之所以成为文化中心,就是因为当时皇帝、太子等为首的文学集团的推动作用。C南朝江左文化繁荣局面的消逝,五代长安文化中心的没落,归根结底,都是由士人的流失导致的。D成为文化中心的地区,必然呈现出书院开设多、私人讲学风行、蒙学发达、书籍印刷业兴旺等特点。【答案】A【解析】(B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文意,南朝齐梁时期建康之所以成为文化中心,不仅是因为文学集团的推动,还因为社会的稳定等。C归因不当。“归根结底,都是由士人的流失导致的”,这一表述不当,根据原文,应是“与社会稳定的程度有很大关系”,社会的不稳定,是根本的原因。D表述不当,限制欠严。“必然呈现出书院开设多、私人讲学风行、蒙学发达、书籍印刷业兴旺等特点”这一表述不严密,根据原文所述“复次,文化中心的形成与教育水平、藏书状况等有很大关系。书院较多的地区,私人讲学之风兴盛的地区,蒙学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成为文化中心”,是“往往”,而非绝对如此。)这道题的B项就是类似于原因欠缺的一类,“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文意,南朝齐梁时期建康之所以成为文化中心,不仅是因为文学集团的推动,还因为社会的稳定等。”七、大部分照搬原文的选项必定错误。理由是:能够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