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2613515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导学案 【整体感知】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表1:长安十年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46755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 ;一方面 。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课后预习】1怎样理解本文的标题杜甫:“万方多难”中

2、成就的“诗圣”?答案“万方”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也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2.作者不惜笔墨对当时社会背景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有什么用意?答案作者在文中对唐代的长安、唐代政治显露出的日趋腐化现象李林甫专政、奸臣弄权、残酷的战争、安史之乱等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把杜甫放到如此的背景之下,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背景,为杜甫的思想转变提供依据,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丰满、更真实。他的创作达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整体感知】(续上课时)表2:流亡生活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55757安史

3、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表3: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合作探究】1、本文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1)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的豪情还没有消逝,他一方面 ,一方面又想 。 (2)他

4、有对 的不满和悲愤,如初试不第时以诗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悲愤。(3)杜甫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到了 的地步。(4)他也有朋友,如 、 、 等,正是这些朋友,丰富了他的生活,慰藉了他的愁苦。(5)他用 替人民说话,以 描画杨氏姊妹丑恶的行为,以 、 表达对人民的同情。(6)他同普通人一样掺杂在流亡队伍中,承受着一切流亡者应有的命运,且为了生计而奔波。(7)面对胡人的凯旋,人民的痛苦,他期待 。(8)他 ,终日密切注意敌我势力的消长以及山川的形势。(9)他任左拾遗一职, 。(10)他站在 的立场上,对于胜利有绝对的信念;站在 立场上,他揭露朝廷的缺陷。(11)他虽然看见

5、人民受了那么多统治者带给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的膨胀,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2、作者不惜笔墨对当时社会背景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1、字音识记:府邸( d) 整饬(ch ) 兖州(yn ) 麻痹(b ) 狷介( jun ) 李邕(yng )气氛(fn ) 王鉷(hng ) 李琎( jn ) 曜(yo ) 恩匦(gu ) 啻(ch ) 啾啾(ji ) 粜米(tio ) 号咷(to ) 鄜州(f ) 禁掖(y ) 邠州(bn ) 阆州(lng ) 王缙(jn ) 李俶(ch ) 回纥(h ) 歔欷(x x ) 妻孥(n )

6、鸱鸟(ch ) 糇粮(hu ) 顼(x ) 滦(lun ) 砅(l ) 马嵬坡(wi )2、词语积累:整饬: 整顿,使有条理。 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 励精图治: 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乌烟瘴气: 形容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穷兵黩武:使用全部武力,任意发动战争。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3、名句集萃: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三顾频烦

7、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3、表1:长安十年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46755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

8、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一、表2:流亡生活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55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

9、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表3: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 1、本文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1)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的豪情还没有消逝,他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湖人士”,一方面又想 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 (2)他有对 统治者 的不满和悲愤,如初试不第时以

10、诗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悲愤。(3)杜甫一方面被贫穷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到了 不择手段 的地步。(4)他也有朋友,如 高适 、 岑参 、 郑虔 等,正是这些朋友,丰富了他的生活,慰藉了他的愁苦。(5)他用 兵车行替人民说话,以丽人行描画杨氏姊妹丑恶的行为,以三吏、三别表达对人民的同情。(6)他同普通人一样掺杂在流亡队伍中,承受着一切流亡者应有的命运,且为了生计而奔波。(7)面对胡人的凯旋,人民的痛苦,他期待 官军的反攻 。(8)他 关注现实 ,终日密切注意敌我势力的消长以及山川的形势。(9)他任左拾遗一职, 忠于职责 。(10)他站在 民族 的立场上,对于胜利有绝对的信念;站在 人民 立场上,他揭露朝廷的缺陷。(11)他虽然看见人民受了那么多统治者带给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的膨胀,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2、作者不惜笔墨对当时社会背景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有什么用意?作者在文中对唐代的长安,唐代政治显露出的日趋腐化征象:李林甫专政、奸臣弄权、残酷的战争、安史之乱等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把杜甫放到如此的背景之下,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背景,为杜甫的思想转变提供依据,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丰满、更真实,达到学术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